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嫦娥二号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了月球科学探测,详细勘察了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并在完成任务后继续探测宇宙,由探月卫星变为中国首颗太阳系人造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月亮女神"已经上路,印度人准备"靠近"月球,美国计划重塑"阿波罗"的辉煌,俄罗斯、欧盟也在行动。在"探月热"全球涌动之时,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出发了!  相似文献   

5.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美国西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 "凤凰"号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它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它在火星上又有哪些新发现?综合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各种报道和资料,让我们对"凤凰"号火星探测计划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Heliosphere一词泛指太阳风和同样源于太阳的行星际磁场所占据的整个空间体系.在我国空间物理学界,普遍把Heliosphere译作"日球".但在天文学界,总觉得译作"日球"容易误解为太阳,特别是对于不了解其真正含义的读者,因为他们往往联想到"月球"指月亮,"日球"应指太阳.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2):34-41
他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最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控制团队已于近日清空了卫星的燃料贮箱,并指令其切断所有通讯。此时,这颗与地球相距214万公里的空间天文卫星正在围绕着太阳缓慢漂泊。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又称"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安装有空间中最大的,直径达3.5米的反射望远镜,并搭载了3个最先进的探测设备,使其成为太空中最为强大的天文  相似文献   

9.
正32015年年底升空的"悟空"号,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暗物质被称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对帮助人类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与国际同类探测设备相比,"悟空"各项性能大幅占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2):42-47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嫦娥五号23天的奔月之旅堪称完美,其中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步.伴随这关键一步的成功,中国人的航天梦也将翻开新篇章. "深空探测,探月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欧阳自远说,嫦娥五号成功"挖土"归来,让中国未来更有底气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与采样返回,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4日,地球上再次出现绚丽的极光现象。这次极光罕见地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被观测到。那么,太阳上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它与地球极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3月23日,我国风云卫星E星观测到太阳表面突然出现一个巨型“黑洞”;随后,地球上出现了绚丽的极光现象。4月21日,我国风云卫星E星再次观测到太阳南极附近的巨型“黑洞”;4月24日,地球上再次出现绚丽的极光现象。这次极光罕见地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被观测到。那么,太阳上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它与地球极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1项目介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继"风云一号"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后发展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的定量探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全球的温度、湿度、云层、辐射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探测地球物理参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的规律,为航空、航海和军事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4.
飞天"神舟"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我国酒泉的卫星发射场上,著名的长征火箭托载着我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腾空而起,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当日18时,地面控制中心向已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神舟"号发出了返回指令,飞船开始返回.21日凌晨,"神舟"号按照预先的计划,稳稳地落在预定地点.  相似文献   

15.
水星的密度为什么如此之大?水星的地质史是怎样的?水星核拥有怎样的结构与状态?水星磁场是什么样子?水星两极那些非同寻常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水星上有哪些重要的挥发性物质?为了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信使”号踏上了探访水星的漫漫征程。“信使”号的全部行程将历经80.45亿公里,耗时近7年。“信使”号是近30年来美国向水星发射的第一架探测器。1974~1975年,美国曾经向水星发射过“水手”10号探测器。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信使”号将是第一个进入水星轨道并围绕水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太空探测器。它将携带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水星进行全面探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1,(2):30-31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声电机、着陆缓冲技术等技术团队助力"嫦五"飞天. "发射的场景很壮观,我们团队在现场见证了嫦娥五号成功飞天,大家都很激动." 11月24日中午,记者拨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电话时,他还沉浸在发射成功的喜悦中.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13日,由路甬祥、徐匡迪等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14):60-65
"天眼"探空、"蛟龙"探海、高铁疾驰、北斗组网,"嫦娥""天问"向宇宙深处进发,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勇闯"无人区",5G、高铁点亮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三会"之后的5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9.
“为载人探月铺路的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1号’已研制完成,正整装待发。”2007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0.
最近,《网易科技频道》“探索与发现”辟出专栏刊登了2003年经典回顾:三大科普骗局、十大科普新闻和五大展望。现将《十大科普新闻》简要介绍选载如下,以飨读者。有兴趣详细了解其内容的读者可以登陆http://tech.163.com/focus/031212_119530.html。·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中国人,这条新闻排第一,相信没人反对吧?·中国计划探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是在最近2~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发射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