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22):12-15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退休老人梁启珍常和家人外出游玩.每次预约后,他们在景区门口扫一扫健康码,即可快速进入."防疫期间,到外地游玩都需要扫健康码.有了绿码,出门方便又安心." 如今,越来越多像梁启珍一样的人通过扫描健康码享受便利,这背后是《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发挥了巨大作用.之前,各地"健康码"在运行中存在码制组成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和互认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货物跨地区流动.去年4月底,健康码系列"国标"发布,提出健康码应用系统和系统间互认的技术模型、个人健康信息数据规范使用、实现系统对接互认的操作方法等标准,确保了健康码管理全国政策一致,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22):12-15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退休老人梁启珍常和家人外出游玩.每次预约后,他们在景区门口扫一扫健康码,即可快速进入."防疫期间,到外地游玩都需要扫健康码.有了绿码,出门方便又安心." 如今,越来越多像梁启珍一样的人通过扫描健康码享受便利,这背后是《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发挥了巨大作用.之前,各地"健康码"在运行中存在码制组成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和互认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货物跨地区流动.去年4月底,健康码系列"国标"发布,提出健康码应用系统和系统间互认的技术模型、个人健康信息数据规范使用、实现系统对接互认的操作方法等标准,确保了健康码管理全国政策一致,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3.
西塞罗在《致友人书》中曾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说是奇耻大辱."西安市大数据局就被"绊倒"了两次. 1月4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启动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西安"一码通"崩溃了.早在去年12月20日,西安"一码通"就曾因"使用频率加大,对网络与平台造成较大压力"崩溃过一次.前后...  相似文献   

4.
一张巨大的由算法引擎织成的细密的网,是口罩、核酸检测与隔离之外,中国阻止新冠病毒复制传播的另一大利器.到了新冠病毒肆虐的第三个年头,这个数字防御长城已趋近完善.在有14亿人口的中国,每个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调取一张健康码.这是在红黄绿间变化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三种颜色在后台由大数据算出,提示持码人不同的感染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出于疫情防控而采集的信息,只能作为防疫使用,擅自泄露、滥用个人信息的将受到法律严惩。阳春三月,花红柳绿,春意浓浓。牵动人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谣言也蠢蠢欲动,献血使新冠肺炎康复者更虚弱、健康码会泄露个人信息、人体有最佳睡眠时间表……这些与疫情、健康相关的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混淆视听、真假难辨,给公众带来极大困扰。为此,我们更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让这些耸人听闻的  相似文献   

6.
人间重晚晴     
技术更新快到"飞"起,却把问题留给了老年人. 街上打车时,向一辆空车挥手,这些车其实早已被人从APP上预订;医院看病时,凌晨起床赶到唯一的老年窗口,却现场挂号失败;想要进城时,却因搞不定"健康码""行程码",连村口的大巴都上不去;为激活社保卡,94岁的老奶奶被子女抬着在银行柜台前进行人脸识别…… 在年轻人享受数字便利时,老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人,处境堪忧,备受折腾与折磨,成为"数字难民".  相似文献   

7.
国际劳动妇女节"不仅是一个促进和保护妇女健康的机会,也是一个强调她们在促进和保护所有人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机会".在全球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话,对于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4):40-45
疫情肆虐的暗夜中,他是那道闪亮的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0年度"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上是这样写的:钟南山,这位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在他眼中,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就能让阳光驱散阴霾,照亮通往胜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一段"来自安徽亳州的大爷无健康码徒步千里走到浙江打工"的视频,戳中了无数网友的泪点。目前,葛大爷已被安徽老家的人从浙江接回家中。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因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多次乘车被拒,无奈之下从安徽亳州徒步走到浙江,当晚寻亲未果露宿公园……人们难以想象,在2020年代竟会发生这种令人唏嘘的故事。跨省徒步半个月,老人是怎么一步步挨过来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21年12月23日零时起,西安开始实施疫情防控提级管理,全面加强管控措施.这意味着西安战疫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新阶段. 西安疫情由境外疫情引发,目前已扩散到14个区(县),出现了社区传播,疫情处于暴发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不必讳言,西安目前背负了许多压力,也受到了一些批评,特别是一码通的一度崩溃令人"崩溃",以至于在...  相似文献   

11.
55年医学经历、41年公共卫生职业生涯,74岁的曾光被无数次问及2020年初的武汉之行有什么遗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公共卫生专家曾光两次被派往湖北武汉了解疫情,第一次是2020年1月9日,第二次是1月18日.  相似文献   

12.
春节前,又有50名出生在协和医院的老人回到协和医院进行体检。他们成为节前为求解医学“哥德巴赫猜想”而进行体检的最后一批老人。至此,当年在协和医院出生的婴儿已经找到900人。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张振馨教授表示,按此进度,医学界“哥德巴赫猜想”———“胎儿宫内发育状况和老年后的一些慢性病有关联”———将在2005年被协和医院破解。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母亲怀孕状况是否影响婴儿一生健康”一直是医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这一猜想是由世界著名遗传学家马丁(Martyn)提出的。他认为,胎儿在子宫里发育的状况与其老年后的一些慢性病…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在中种国已经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变化.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捌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50%. 老年人是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自助缴费、网约车、出示健康码,这些对于大多数人轻而易举的事,却困住了不少只有"老人机"或没有手机的老年人.他们有的因此无法便捷购物,有的不得不奔波于社区开具健康证明.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着手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2,(8):46-49
春意渐浓,而与万物一起"复苏"的还有各种谣言.有蹭冬奥会热度的"天气越冷越有利于冰雪赛事";有在世界睡眠日传出的"应南北向睡觉,东西向睡觉会失眠";有蹭社会热点事件的"灵长类动物最适合给人提供器官";还有蹭疫情热度的"疫情风险区空气为阳性,可传播病毒"…… 记者就近期谣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15.
近期,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江苏南京、湖南张家界等地的疫情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眼看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新冠疫苗接种率日益攀升,却又见全国多地"烽烟再起",中高风险区域迅速增加.此番变化,除让人感慨新冠病毒极难对付、防疫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之外,也难免让一些人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1,(4):60-6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武汉方舱医院开舱以来,捷报频传.武汉市副市长胡亚波更是宣布,将再建设19家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总床位将达到30000张.这个收诊能力在疫情暴发之初,几乎都不敢想.可有一位院士不仅想到了,还将方舱医院落地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7.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据专家预测,若干年后,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因“空巢”而引发的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也将更为突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家庭的真实写照。面对着昔日曾热热闹闹的家,老人当然会产生寂寞的心情。而老年人又面临着退休后无事可干、行动不便,如得不到以前所受到的重视和尊敬,则更易导致老人的心理变异,产生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各种老年疾病。因此“空巢老人”克服“空巢心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蹞  相似文献   

18.
记得童年时,那些健康的乡村老人,喜欢带着我们这些活泼而顽皮的调皮蛋们嬉戏.如果有谁受了认为对自己不公平的委屈,老人们会给我们讲,那点不公平算不了什么,有几样东西,时光啊,水啊,阳光啊,空气啊,对我们总是公平的.所以我们必须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抬眼才是美好,心情才会欢畅.回忆起来,那些鸟啊鱼啊,都一直是我们战胜艰难和烦恼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铺设血管内部的细胞上的"糖码"在血液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胚胎发育时,血液干细胞是从血管内皮细胞中获得的,这些血管内皮细胞排列在发育动脉的血管壁上.从内皮细胞向血液干细胞的转化受到高度调控,并在短时间内限制在一小部分内皮细胞内.调节这一转变的机制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跨越遥远的距离、穿过拥挤的人群,再经历漫长的等待……这曾是大部分患者见到姚煦前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家专科医院过敏与风湿免疫科的主任,姚煦常为复诊问题头疼.她的患者多患有特应性皮炎,因此复诊率极高——轻则一月一次,重则可能每周一次.对于大部分异地患者而言,这绝非易事. 而疫情,让这类慢性病患者的复诊之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