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赢得月球     
踏上月球背面,是中国几代科学家共同的梦想。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登陆月球背面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卫星发射和测控能力的快速发展,独立自主的行星探测任务在几年后将会列入深空探测日程。本文以中俄合作的YH-1火星探测计划为背景,对火星探测器轨道进行分析与讨论。重点讨论2009年10月发射窗口选择和转移轨道设计,以及环绕火星段轨道时飞行器可能遇到的火星日影问题,并讨论了通过轨道改进来改善该问题。  相似文献   

3.
“嫦娥一号/二号”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是我国首台用于深空等离子体环境探测的仪器,成功地对月球轨道太阳风离子、近月等离子体环境以及L2点等离子体环境进行了探测,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科学数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探测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他就是孙家栋,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22,(7):37-39,41
电子设备是深空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焊点在电子设备中起着机械支撑、电气连接和信号通道的作用.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表明,互连焊点是电子系统中非常脆弱的部位之一,电子系统的失效多由互连焊点的失效引起.其中,温度因可以改变焊点内应力和微观组织,是焊点失效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深空探测过程中,无热控措施的航天器电子产品要经历...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0,(2):18-21
正中国2020年探测火星计划已就绪,在这一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将有4个国家或组织的火星探测器升空。2019年被不少人称为"中国航天超级2019",而2020年,中国航天将进一步延续"超级模式"。2019年12月下旬,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今年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我国的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2):42-47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嫦娥五号23天的奔月之旅堪称完美,其中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步.伴随这关键一步的成功,中国人的航天梦也将翻开新篇章. "深空探测,探月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欧阳自远说,嫦娥五号成功"挖土"归来,让中国未来更有底气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与采样返回,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相似文献   

9.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开发了可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开环差分测速观测技术和设备,并首次应用于嫦娥-1绕月探测中。测轨观测验证的结果表明,差分观测可以很好地消除开环观测中上行站的系统频率漂移问题。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太阳系中更遥远天体的探测,如在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中对YH-1探测器的差分单程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1,(2):74-77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成果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此次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实现了多个首次,其中多个首次还为载人登月技术发展积累了相关工程经验和技术基础,比如首次上升器月而起飞、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月球轨道首次对接.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刘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对接,包括之前的着陆起飞,后续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载人登月的主要环节,也为后续的深空探测和载人登月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载人登月论证工作的推进和相关技术的积累,中国离实现载人登月的目标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0,(21):7-7
<正>1.引力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用月球作基地进行深空探测活动,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宇航局所属的卡西尼探测器在顺利完成首次从土星与其光环之间区域穿越任务之后,已经再次与地球之间建立通讯联系。不久前,这艘飞船持续向地球回传探测数据。为此,美国宇航局设在加州莫哈维沙漠中的深空网天线,在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4月27日接收到探测器信号,并开始接收下行探测数据。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行星科学分部主管吉姆·格林表示:"秉承伟大的探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0,(11):18-21
正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3朵红白相间的"伞花"在酒泉东风着陆场上空盛放,随后6个气囊打开。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此之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试验船发出  相似文献   

15.
卡两尼飞船和深空探测网的数据证实土卫二的冰层下方拥有一个巨大的海洋,这一发现进一步增强了它作为潜征外星生命栖息地的可能性。2005年,卡西尼飞船观察到土卫二的南极附近存在水汽喷流,之后,科学家们便怀疑这颗小卫星的地下存在内部的液态水库。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1,(2):56-59
为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2020年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航天六十余年来,已有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多位功勋航天人荣获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颗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的"吴伟仁星".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1,(2):56-59
为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2020年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航天六十余年来,已有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多位功勋航天人荣获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颗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的"吴伟仁星".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27日至10月18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飞行器结构与材料的关键问题研究”、“空间环境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低维体系高温超导”、“中子科学平台及其在先进材料研究中的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储能技术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第466-470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面测控网的深空探测器精密测轨观测需要消除无线电观测量中的传播介质的影响。除了传统的方法以外,在GNSS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在测控网站并置布设GNSS地面基准站。参考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在我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中,我们在VLBI测控台站布设了GPS基准站,成功实现了这一技术,为未来我国测控网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静  陈思 《科学大观园》2021,(11):32-37
给远在4.3亿公里外即将着陆火星的"天问一号"发号施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日前,记者专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北京总调度鲍硕.28岁的她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的第一位女性总调度,经历过"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探测任务.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以"北京"为代号,声传"天地"、号令"八方".鲍硕说,调度指令千万条,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够多.经历了这么多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她说最难忘的还是深空中鲜艳的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