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调水调沙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甚至冲刷.开展全程原型观测和分析研究,检验调水调沙调控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水库调控指标,探索调水调沙生产运用模式,为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和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提供重要参数和依据.2002-200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3次黄河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4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河调水调沙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使其下游近1000km的河道成为"地上悬河",洪水威胁不断增大。要遏制其河道淤积增加趋势,现阶段可采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调水调沙,即改变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关系。黄河中游干支流水库的修建为实施调水调沙提供了工程条件。实施调水调沙,必须突破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塑造水库异重流,二是确立河道水沙关系,三是遏制洪峰增值。实践证明,掌握了这三大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调水调沙的成功运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浅谈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悦  张安鲁  刘云 《科技资讯》2009,(4):156-157
黄河下游河槽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利用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情况与黄河水沙不平衡现状,分析了控制下游河道冲刷的控制因素与下游淤积规律,并介绍了前三次调水调沙主要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黄河调水调沙与河流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3日,黄河第8次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此次调水调沙历时14天,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达4 280 m3/s,共下泄水量约40.3亿m3,排沙5 165万t:共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工补水1356万m3,使该湿地核心区水面积增加223 hm2,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河河口湿地保护区的描述,以及调水调沙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说明了调水调沙不仅增加了湿地面积,而且改善了河口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各种珍稀鸟类数逐渐增多,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调水调沙对夹河滩水文站河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彭楼工程下弯道12~33#坝较陡,直接将溜送至老宅庄工程上部,该工程2~3#坝靠主溜,直接将溜挑至左岸滩地,导致左岸滩地坍塌长度3500余米。杨集上延工程河势下滑,由汛前的-2垛~1#坝靠主溜,下滑到洪水期间的1~8#坝靠主溜。其他工程靠河靠溜长度增加,河势遵循大水下挫规律,河势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0.
张凡  王生宇  许岩 《科技信息》2012,(21):472-472
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同时减缓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本文主要是对2011年黄河第13次调水调沙试验,在河南测区的水沙演进做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2020年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中、后期对黄河口海域7个断面23个监测站位进行的3个航次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及同步调查环境因子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共采集浮游动物34种,隶属于9个门类,其中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种类数最多;强壮滨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糠虾幼体(Macrura mysis larva)是海域的绝对优势种;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58.09 ind/m3、22.12 ind/m3和11.13 ind/m3,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254.13 mg/m3、262.12 mg/m3和8.50 mg/m3,总体呈现近岸高于远岸的分布特点;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低;对浮游动物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浓度和水深。研究表明:2020年调水调沙工程实施期间黄河口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优势种更替明显,调水调沙工程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大于断面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甬江和口外金塘水道水沙特性及悬沙输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162-3166,3177
根据甬江和口外金塘水道2010年7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水动力、泥沙特性和悬沙输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甬江口及其附近水域潮差较小,潮流强,呈往复流;甬江河道自上游向下游含沙量逐渐增大,金塘水道北部水域含沙量大于南部水域,泥沙主要来自北部的长江口及杭州湾。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维持黄河健康为目标,以改善黄河不协调的水沙关系为切入点,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等技术手段,对黄河水沙过程变异与洪水过程的作用、黄河下游断面形态与洪水过程的响应关系、下游水沙过程调控对塑造与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的作用、塑造与维持中水河槽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塑造与维持黄河下游4000m^3/s左右中水河槽的方案,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河弯流路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小方差理论,对正弦派生曲线与河势流路的自然演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弦派生曲线基本可以反映天然河道自由发展河弯的河势变化形态,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模范河段”河弯布局与正弦派生曲线符合良好.在统计回归“模范河段”河弯布局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正弦派生曲线中相关参数的表达式,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床演变自然规律的河弯流路基本方程.利用该方程检验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未完善的柳园口至府君寺河段河道整治规划流路的可行性,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淮河中游造床流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50~2007年实测水文资料,分别采用马卡维也夫法和平滩流量法对淮河中游干流河道造床流量进行计算.通过对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推荐了淮河中游各站及相应河段造床流量值,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造床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以及多年汛期平均流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余场次洪水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洪水按漫滩程度、水流含沙量高低、流量过程线形态特征和洪峰与沙峰相位差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塑造主槽的洪水关键因子;研究了黄河下游洪水过程调控关键技术指标。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高效输沙和塑造主槽作用较大的平滩流量约为4000m3/s,流量为4000m3/s条件下的洪水输送的临界含沙量为50kg/m3;对于不漫滩洪水,首选方案应按当时主槽的平滩流量控制,且平滩流量下的洪水流量过程以接近矩形波过程较好,峰前水量占洪水总水量的25%以上,洪水历时不小于7d;对于漫滩洪水,应控制洪峰流量大于平滩流量的1.5倍且大于洪水平均流量的1.2倍,同时应尽量控制洪水涨水期水量与洪水总水量之比不小于0.5,并保持洪峰与沙峰同步运行,洪水历时不小于7d;洪水调控分组含沙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悬沙及床沙的级配;洪水来沙系数的调控指标视洪水类型而异,不漫滩洪水为0.012kg·s/m6,漫滩洪水为0.015kg·s/m6,同时还应控制分组泥沙的来沙系数。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量调度方案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流域水量调度方案的编制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现有黄河水量调度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水量调度方案的三种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是现行法、自适应法和适度优化法;说明了每一种编制方法的水量调度原则、基本原理和编制流程;并对其应用情况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黄河的综合治理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西北和华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黄河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经过几千年的治理,黄河已经成了一条人工控制的河流.然而,黄河仍然面临侵蚀严重、河床不稳定、水体污染以及生态脆弱等诸多问题.笔者依据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为达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标,提出了控制沟道下切、增阻降速、建设通河湖泊湿地和控制点源污染等综合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