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昆明磷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无机磷的8株解磷细菌,通过平板初筛得到3株降解无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降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D86.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德氏嗜酸菌(Acidovorax delafieldii).  相似文献   

2.
从白蚁、蜜蜂、蝗虫、蜻蜓等10种昆虫肠道中分离得到昆虫肠道共生菌51株,采用薄层色谱法初筛、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获得了多株产γ-氨基丁酸(GABA)的菌株.对其中一株GABA产量较高的菌株FE-7进行了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与16S r DNA扩增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FE-7可能为芽孢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其发酵液中GABA含量初测为2.1 g/L以上.表明从昆虫肠道特境中筛选产γ-氨基丁酸菌株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曲霉型豆豉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用TTC培养基进行分离、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高产酒精的菌株,用重铬酸钾法测定该菌株产乙醇的能力为2.14 mg·m L~(-1).将该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将所获得的ITS序列输入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等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相似度高达100%,联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该菌株为酿酒酵母.研究结果为制作风味良好的豆豉提供基础,同时也为豆豉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4.
应用富集培养定向筛选技术,从菊芋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80余株分解菊粉的各类微生物.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及摇瓶复筛,获得产菊粉酶能力最高的霉菌菌株AJ1405,最高酶活可达13·2μmol·min-1,初步鉴定为黑曲霉  相似文献   

5.
以底物诱导方法,从成都市某化工厂的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纯化出224株菌.以摇瓶培养配合薄层色谱(TLC)检测法,对α-苯乙醇产生菌株进行高通量初筛.复筛利用气相色谱(GC)检测初筛所获得的8株菌对底物苯乙酮的转化率及产物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e.e.%).经过初筛、复筛,最终获得2株遗传性质稳定、转化能力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s5-1催化底物苯乙酮不对称还原成(S)-苯乙醇;菌株cmq6-8则不对称合成(R)-苯乙醇.实验证明,将TLC应用到菌株筛选工作,大大提高了菌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传统的方法从森林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酵母菌株。首先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等步骤筛选出一株(1#菌株)能够利用木糖的酵母菌株,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性能指标试验,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并对其进行了利用木糖发酵乙醇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0℃,pH5.0,接种量为10%左右,初始木糖浓度为40g/L时,该菌株可以利用木糖发酵生产乙醇,产乙醇量为1.06g/100mL,相当于理论转化率的56.9%。  相似文献   

7.
嗜热蛋白酶生产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温泉水、高温堆肥等样品中初筛到62株嗜热蛋白酶生产菌,进一步复筛出一株高产嗜热蛋白酶的生产菌株DPE7(菌株来自温泉水),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嗜热蛋白酶生产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加硫酸铵,Ca2 对菌株产酶具有促进作用.在65℃、175 r/min、pH 9的产酶培养基中振荡培养 24 h后,发酵液中的酶产量高达23.4 U/mL(60℃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以期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时间60-70s时可能达到最大正向突变概率.通过紫外诱变、罗红霉素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突变株R-1,辅酶Q10产量达到0.021g/L,较出发菌株产量(0.018g/L)提高16%.经过6次传代培养,突变菌株产辅酶Q10产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米曲霉C-2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后,利用透明圈初筛,再分别以农业废弃物1%蔗渣-1%麸皮复合物、2%蔗渣、2%碱提蔗渣半纤维素和2%纤维素溶剂分馏法(CSLF)提取的蔗渣半纤维素为碳源摇瓶复筛,得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米曲霉菌株A73.结果表明:米曲霉A73在上述碳源培养基中,产木聚糖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81...  相似文献   

10.
沙沙  刘心怡  张玉林  邢翔 《河南科学》2019,37(7):1073-1081
以一株来自海鱼肠道的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诱变后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五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UV-30酶活最高,为0.082 1 U/g,较出发菌株(酶活为0.052 4 U/g)提高了56.68%.通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25%,蛋白胨6%,产酶温度30℃,起始pH值8.0,装液量30%,接种量2.5%.以此条件发酵,酶活可达到0.168 6 U/g,为出发菌株的3.22倍,酶活显著提高,为该酶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豆豉是一种以大豆作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传统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蛋白酶产生菌是其优势菌株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曲霉型豆豉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初筛和复筛,筛选获得1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测定其酶活力为2231 U·L-1.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DNA分子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获得的高活力蛋白酶产生菌将为后续制作风味良好的豆豉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工业化生产蛋白酶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芽孢菌株,对菌源样品通过以羽毛粉为唯一碳氮源进行富集培养,以酪蛋白固体平板初筛,测定菌株上清液中角蛋白酶活力并进行酪氨酸含量复筛,同时观察其对完整羽毛的降解速率,筛选到10株产角蛋白酶菌株,其中菌株JDBM-1 72h可将完整羽毛成分降解,角蛋白酶活力为117.39U/mL.综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JDBM-1菌株为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3.
从酒酿、酒曲样品中,采用透明圈法对淀粉酶产生菌株进行初筛,并通过测定酶活对其进行复筛.对所筛选出的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经鉴定是克雷伯氏菌属,将其命名为Klebsiella sp.ZSY-I.通过正交实验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菌株产酶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KNO3、温度、淀粉和pH.该菌株在淀粉含量为2.5%,KNO3含量为1.25%的培养基上,30℃和初始pH为7.5,培养24 h后,酶活力达到最高为14.66 U/m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初筛、复筛,从稻草腐烂垛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秸秆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形态研究后,初步鉴定该茵株属于木霉属,命名为菌株JL01,并对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L01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38℃左右、对NaCI耐受度为16%左右、对酒精的耐受性最高为18%左右、pH值在4-9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15.
DS 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霉(Penicillium.sp)DS 97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一突变株,编号DS 9701-M 09.该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是原始菌株的2.3倍,经传代培养,该菌株的PHB解聚酶高产特性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褐色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fusca)为出发菌株,通过60s和80s的紫外线交替诱变孢子悬液,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PE-211。与原始菌株相比,该突变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1倍多。文中还对PE-211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2-酮基-L-古龙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中的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进行处理,筛选维生素C的前体2 酮基 L 古龙酸的高产伴生菌菌株,以提高发酵生产水平。经过初筛、复筛,获得了使产酸活性提高的突变株,在筛选的646株菌中,有3株菌使收率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18.
以自制木聚糖为初筛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从多个海洋来源样品中一共筛到60株有透明圈且形态各异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38株具有产木聚糖酶能力,其中B659菌株产酶能力最高,酶活力为525.3 U·m L-1.结合B6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Bacillus属.对B659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酶活提高13.9%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G3-17;对G3-17菌株进一步进行微波诱变得到酶活较G3-17菌株高出11.6%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W1-40.对B659菌株和W1-40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72 h时W1-40菌株的酶活力达到645.2 U·m L-1,比B659菌株(517.9 U·m L-1)提高24.6%.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1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myloliquefaciens(NR-116022)聚类呈一支,同源性为99%,因此把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进一步研究表明B11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根系土壤分离纯化出降解无机磷的细菌8株,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根据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筛选到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3株,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出I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PC-2,该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 S rDNA序列测定等一系列试验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