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大多已达40~50年,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现有的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细桉、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相似文献   

2.
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海岸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1990年在福建东山县海岸后沿沙地引种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及毛绢相思;1998年选用厚荚相思、木麻黄、刚果12#桉、湿地松等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更新和带状采伐更新;1999年选用厚荚相思、肯氏相思、马占相思、纹荚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岸前沿风口沙地厚荚相思造林成活率高,受风害轻微,对沙荒风口不良生境适应力强;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中,厚荚相思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在林带后沿沙地厚荚相思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其它相思类树种,树高,直径及材积生长量最大,降低风速明显,林内凋落物多,提高土壤肥力显著。  相似文献   

3.
曾昭澄 《海峡科学》2009,(5):21-22,27
2002年,在惠安县东桥镇香山村前沿沙地以一年生的木麻黄惠安1^#无性系容器苗采用不同栽植深度和客土量造林对比,并在前沿不同郁闭度的老林带内进行套种更新。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前沿沙地造林木麻黄苗木入土深度为50%苗高,2年生幼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与平栽相比分别提高了29.2%、70.6%和50%,7年生时增加了45%、38.3%和38.8%。造林时穴内放客土幼林成活率、保存率、高径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前沿老林带内木麻黄套种生长量随老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在沙质海岸通过选择木麻黄惠安1号、广东701号两个无性系与木麻黄实生苗进行建立防护林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其保存率、生长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的实生苗.因此,在滨海风积沙土上建立沿海防护林,必须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的木麻黄无性系.种子育苗造林要严格选择木麻黄优良母树进行采集种子和培育苗木,否则将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5.
李杏芬 《海峡科学》2007,(7):55-55,57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本试验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初步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海南岛东林场和文昌林科所两个试验点通过观测树高、胸径、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开展了24个木麻黄无性系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24个无性系在树高和胸径生长都有极显著差异,5年生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32 m、106 cm和0048 m3,最优无性系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到152 m和130 cm,平均材积为10667 m3/hm2,年均材积生长量为2133m3/hm2,最优无性系年均材积生长量29.89 m3/hm2;通过6个性状的综合评价,在岛东试验点选出适合该地区的6个无性系分别为A1、F41、NS-8、A13、F40和ZaJiao;在文昌试验点选出适合低洼地的6个无性系分别为F71、701、A13、A8、F20、ZJ-001;根据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曲线,发现造林后第2年无性系的生长速度最快,5年生木麻黄的无性系仍处于高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培育具有抗性强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造或补植,因此应用本项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元谋县的干热河谷引种了9个木麻黄种和1个无性系,并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肥木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好,粗枝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差.造林1年和2年后都以短枝木麻黄的保存率最高,轮生木麻黄的保存率最低.综合树高及保存率两个生长指标,短枝木麻黄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树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后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Frankia固氮菌后对木麻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更新改造与降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木麻黄基干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面积进行更新改造.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面积(20m×20m、20m×30m、30m×30m)采用木麻黄惠安1号优良无性系、挖大穴、下客土拌磷肥、雨天造林等配套技术更新改造效果较佳.6年生时平均树高已达7.9m,超过木麻黄老林带平均5.8m的高度.但新林带受风害程度随采伐更新面积增大而加剧.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新林带20m×30m处理,明显比其它3种处理降低风速提高0.9%~2.5%.老林带更新不仅成功,而且都具有较好的降风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郭清明 《海峡科学》2008,(3):71-72,83
为改变福建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匮乏的局面,应用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沙地开展造林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三种相思造林6a保存率都在90%以上,生长量表现为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木麻黄: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6a生时防风效能分别为56.6%、71.6%和74.4%;三种相思6a生林分与同龄木麻黄相比,土壤肥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可作为沿海防护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1.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防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外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外多个测点进行了风速测定.结果表明:基干林带风速变化规律为:林内下降和林外上升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风速空间分布为林带内下凹、林带后上升的平滑曲面,中间出现一些小的凸出或下凹的斑快.基干林带内等值线比较平直均匀,林带后比较弯曲且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福建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是国家特殊保护林带,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绿色屏障.当前许多地方木麻黄老林带存在更新改造进展缓慢、技术措施不到位、不配套等问题.为加快沿海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改造步伐,本人在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与决策.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平潭岛燕下浦大风口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海岸风口飞沙与大风规律,围绕培育木麻黄两年生大苗这一关键的核心技术及其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采用两年生木麻黄大苗营建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可以分别达到97.8%和92.2%;两年郁闭成林.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同时选择高大的木麻黄苗木密植,建造可升高的生物风障,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而星天牛对木麻黄海防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育抗性优良品种是控制星天牛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以福建惠安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中48个无性系为测定材料,2010—2012年通过对各木麻黄无性系抗虫能力的林间调查以及林间人工接虫鉴定其抗性的方法,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羽化率及无性系生长情况等为指标,确定了惠13、惠76、惠83等3个无性系为抗虫优良无性系。这3个无性系林木上,星天牛林间幼虫虫口密度小于0.12头/株,有虫株率低于12%,成虫羽化率为0; 幼虫在被人工接种后能生存并到成虫的不超过20%。惠58、惠88等2个无性系为感星天牛的无性系,其虫口密度在1.0头/株以上,有虫株率超过了66%,成虫羽化率在35%以上; 幼虫在被人工接种后能完成生活史的高达60%以上。因此,筛选出的3个抗性无性系可做为抗星天牛的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沙荒风口造林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立防护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省海岸带沙荒风口造林特别困难,营造防护林常遭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深入剖析,其最关键的原因是大风、水分蒸发和飞沙危害.在海岸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首选的造林仍以木麻黄科树种为主.采用两年生木麻黄优质大苗深栽、适当修枝、浇定根水、设置风沙障是非常关键的配套技术,这些综合技术在沙质海岸困难立地推广应用,可以提升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东山木麻黄基干林内的风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多个测点进行了风速测定,以探讨基干林带内部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内风速呈逐渐下降趋势,各发育阶段林带内5h处风速小于2m/s,10h处低于1m/s.空间分布为平滑的下降曲面,局部有凸起和下凹.等值线比较平直和均匀,没有形成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温度效应场,2006年11月在东山岛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用多点多线的方法进行了温度测定.调查结果为:基干林带内外温差2℃左右,空间分布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槽状:片林内外相差1℃-2℃,空间分布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农田防护林内外温差为1℃左右,空间分布为狭长的带状.三种不同的林分等值线在林内都形成一定面积的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印楝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表明,印楝缅1和缅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次年保存率可迭90%左右,月均树高生长量可达8.41-11.5cm,地径生长量可达0.9-1.5mm。印楝种子贮藏不宜超过3周,其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经1%H2So。溶液浸泡15min或65℃温水浸泡30min催芽。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印度楝适宜于攀枝花干热河谷海拔1500m尤其是海拔1300m以下地区造林,以砾质红色石灰土最佳,山地碳酸盐红褐土次之,整地规格以种植穴长、宽、深60—80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林传凤 《海峡科学》2006,25(8):61-62
通过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混交方式造林试验与观测结果表明,行间与插花2种混交方式中的湿地松呈被木麻黄挤压状态,有11.4%植株因得不到正常的光照而枯死;插花与块状混交中的湿地松也有8.95~1.52%的植株枯死.所以试验表明要建立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林,应采用块状混交配置较佳,林分蓄积量可达149.7868 m3/hm2,仅次于木麻黄纯林.观测还表明,5种林分由于营建的地点为沿海基干林带之后,在降低风速效能均达到88%~98%,常年的风速危害小,不构成经济损失;每年在抗强台风袭击中,平均仅有木麻黄2%~5%的断梢;而湿地松只在纯林中有9%的侧枝折断,由于有木麻黄的侧方保护,几乎没有造成危害.因此,沿海沙地发展湿地松用材林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20.
红豆树造林时间宜在2—3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5%。分级造林试验,以Ⅱ、Ⅲ类苗木,即地径0.75—0.95cm、苗高37—57cm的苗木造林最容易成活,造林效果最好。红豆树苗木地径大小是影响其幼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红豆树幼树抽高生长量与地径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67。红豆树幼树早期生长分化大,1年生幼树个体,树高最大为216cm,是平均值的2.5倍;幼树的地径最大值为2.7cm,是平均值的1.8倍;幼树抽梢最大值为141cm,是平均值的2.9倍。红豆树幼树低位截干枝条萌发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