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25-26
课题着眼于西北旱作农业区的发展,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状况,重点对西北旱作区农村社区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技术、农业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5):22-23
课题着眼于西北旱作农业区的发展,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状况,重点对西北旱作区农村社区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技术、农业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示范区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3.
谷子起源于我国,耐旱耐瘠薄,是旱作农业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红色作物,共产党靠小米加步枪建立了新中国。谷子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衡,营养指数与鸡蛋相当。解放前,全国谷子种植面积1亿多亩,目前下降到1300万亩,主要分布在华北夏谷区、东北春谷区、西北春谷区。世界各国对谷子研究较少,我国对谷子的研究工作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基础研究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十多年来,国家在加强和推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例如:将农业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重点领域,实施了"农作物基因资源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了北京、青海种质资源库等一批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同时,加快了农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加强了对人才队伍的投入,农业基础研究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已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水资源紧缺将成为影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而农业节水大有潜力可挖。逐步推行彻底的雨养旱作农业是北京市实现水资源节约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及实施玉米雨养旱作的可行性分析出发,系统介绍了北京市实施玉米雨养旱作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推广情况,并提出了该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科学》2014,(1):28-3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于2014年2月20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13,(1):13-2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于2013年2月1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18):F0003-F00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方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大咨询研究专项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我国农业传感器技术标准制定参与单位,目前拥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农业物联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个研究平台。在农业信息感知、无线传感器网络布没、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已形成较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5,(19):16-18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农业科技工作面向"三农"主战场,动员和团结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得到大幅度加强,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就业增收为目的,通过"863"、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效提升了农民科技创新与储备能力,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光合作用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是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光能高效转换的典范,其核心问题是高效能量转化的机理。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而且具有明确的国家目标:农业和能源等的战略需求。近年来,我国在光合作用机理及其在农业和能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大投入、组织优势队伍、联合攻关,有望在国际上抢占这一领域的科技前沿制高点,促进和推动农业和能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新兴产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26-26
近5年来,王忠华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7项,同时还作为主要参加入先后参与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宁波市农业择优委托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并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4):14-17
通过973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的结合,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以及综合交叉等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了一批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海 《科学大观园》2023,(13):32-35
<正>仰韶文化以粟作(或称为旱作)农业为基础。学术界公认粟作农业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然而,粟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却并不简单。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自末次冰期以来的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的史前人类即已开始广泛利用禾本科植物,这就为粟黍的早期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3):3-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农业、能源、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延续了几千年的雨养农业,都是夏作物或秋作物单一种植。往往当自然环境对夏作物有利时,却种植的秋作物多,当自然条件对秋作物有利时,却种植的夏作物多。人与自然很难合拍,致使雨养农业产量低而不稳。人们形象的把旱作农业称为“种撞田”。我们在观察野生植物群落的演变中,感悟到野生植物群落以不同的植物种群演替应对自然变化、迎合自然界有利因素、使地面长期保持绿色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优9号系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8年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3年3月7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9月8日和2004年8月11日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区和长江下游区审定.2003年被列为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承担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课题。我们发现现行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着“分段管理为主,产品管理为辅”的多部门、分环节的体制特征,而且监管效率低下。鉴于此,很有必要开发出一个既能符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征,又能适应不同部门的检测、监管运行机制和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2,(9):52-5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等重大国家和部省项目资助下,针对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细胞质雄不育受温度影响,导致制种困难;胞质单一可能导致油菜生产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突破性的优质杂交品种少;新品种配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滞后等重大科学与生产问题,经过20余年的系统研究,在油菜育种技术体系、新型不育系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以及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尼菩成效。  相似文献   

19.
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与实施苛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土壤侵蚀与环境调控及提高旱农生产力为主攻方向,突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在土壤侵蚀力学、土壤质量演变、土壤物质迁移过程、节水农业的生物学基础、流域水文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对国家宏观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9):53-53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河南省百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动物重大疫病检测及免疫调控技术研究”课题,应用克隆、表达、纯化动物重大疫病病原的保护性抗原蛋,通过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特异性、配对单抗,研制几种动物疫病和残留快速检测试纸,试纸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