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持续雾霾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城市生态环境。为充分发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工程评估中的应用优势,彻底解决传统监察手段被动、滞后、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对环境工程的评估及有效违法查处起到切实的支撑作用,以水泥厂为例,研究建设初期定位及违法识别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水泥厂的建设特点、监测业务遥感需求,建立了水泥厂的解译标志,研究了违法开工监测的技术流程和识别定位的方法,并在京津冀地区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应用示范研究,同时进行举例验证说明。本文利用遥感手段针对水泥厂这种固定项目进行开工解译识别,力争在项目启动初期就能有效识别各种违规行为,能够将遥感的能力及效益发挥至最大化,切实将不法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
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遥感监测任务的编制和分发,是整个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设计并实现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管理及任务分发系统,整合多种遥感数据的快视图、矢量落图文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遥感数据的采集接收、覆盖率实时更新、监测任务分发、统计分析、专题展示等多项功能,可为工程管理部门提供快速、科学、实时的数据覆盖情况,实现快速准确的遥感数据管理、任务分发和有关统计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西部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特征及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路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了基于遥感的西部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为开展基于遥感与GIS的公路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与获取在全球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和政策制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3S技术在作物面积监测和作物产量估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具体包括: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体系和方法、作物种植方式与复种模式的遥感监测、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和产量估测模型评价等,总结了目前农情信息监测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情遥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建立农情遥感学科理论、完善方法和模型和扩大应用领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针对如何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学重大问题,本文在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以济南市为典型研究区,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开展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动态监测及空间格局分析、城市空间扩展与热环境耦合遥感分析与模拟、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时空差异解析、城市生态安全与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及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为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提供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为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决策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0-40
国家863计划“全国城市规划和风景名胜区动态遥感监测示范工程”课题(2003AA131070),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情况。重点研究综合利用遥感初级分类、规划空间数据、规划属性数据、专家分类规则等多种数据,构建基于行业先验专家知识的专业监测直用模型,并建立基于该模型技术的覆盖部、省、市(景区)三级主管部门的全国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9):50-51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星载、机载(有人机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和数据源得到日益丰富,并在汶川等特大地震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遥感反映震害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遥感提取的震害与实际震害的对应关系等,均缺乏系统的研究,限制了遥感在实际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解决地震应急应用中遥感信息获取、分析处理、震害定量提取与评估中的理论、方法、模型和软件化问题,拓展各种遥感手段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对提升地震应急能力和实际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防震减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2,(3):59-60
近十几年来,我国发射了气象、海洋、资源、环境、高分等多个系列30余颗遥感卫星,数据获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空间范围大、时间频次高等特点,在国土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空间几何与位置信息的技术日趋成熟,而以获取地物物理属性为目标的定...  相似文献   

9.
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国家需求对流域系统监测、数据集成和评估技术提出了迫切需要.提升流域综合监测、评估的能力与水平,亟需吸收转化卫星遥感、生态物联网、地球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各业务部门数据的协同共享、不同观测网的协同优化、观测数据的高效集成、关键环境要素的动态监测、观测与模型融合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而这些也正是目前国际国...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遥感监测定量化综合处理与业务运行系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由国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主持(项目负责人:张煜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等单位合作参加完成.本课题第一次以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和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为基础,根据生产实践的技术流程对遥感监测的遥感影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监测成果统计分析与监测信息管理、森林林相图更新等各个技术环节,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集成,并形成国家级和县级两个业务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4-15
课题总目标: 依据遥感数据的时间一致性、空间均匀性等原则,研究完成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的定标、定位及其归一化处理;基于成熟的业务化遥感算法,建立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沙尘专题数据集和与沙尘相关的地表状态参数遥感集;开展我国沙尘发生、发展、运移规律、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建立沙尘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系统;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分析产品集成平台,实现沙尘暴历史数据、气候影响分析产品、遥感实时监测产品、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集成显示.  相似文献   

12.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系统”(2012BAH32B00)的课题之一,研发与集成复杂条件下的水质水量遥感及相关技术,建立多云多雨及复杂地形与大气条件下的地表水水质水量遥感模型、近岸海域水质遥感模型及粤港澳地区水质遥感分类体系与评价标准,实现粤港澳地区水质水量遥感监测;对大气环境、工农业与城市化发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水量的影响进行遥感研究,为地区水质遥感及其成因分析提供陆地信息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示范系统,并以珠江三角洲为示范区进行应用示范,为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对粤港澳地表水水质水量实施遥感监测,与常规监测相配合,使该地区水环境监测的效能产生跨越式的提升,为该地区水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彦 《科学大观园》2024,(10):30-33
<正>从红外相机到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多种科技手段的兼收并用,从动物、植物到水文、气象、土壤等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监测,通过多源异构的数据资源集成整合、在线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车八岭保护区构建起了“天空地”一体化科研监测体系。广东省韶关市车八岭。山岭深处,白鹇拖着如雪长尾,闲庭信步。一只豹猫突然跃将出来,瞪圆双眼,盯紧前方,好像在玩自拍,又像在参悟树上的黑匣子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冬小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多年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全覆盖遥感调查与年际变化率快速估算方法;分析了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分类标准和植被指数的区域可比性,建立了以县为单元的小麦长势遥感估算经验模型;最后对基于低空间分辨率的小麦秸秆焚烧监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49-49
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参加完成的国家863计划“成像光谱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课题(编号:2001AA136020-2),通过高光谱数据应用于土地资源遥感监测过程中的波段分析、信息增强、信息分类和提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实用化的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地资源监测技术流程,重点解决当前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中存在的自动分类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4-34,37
随着水色遥感在近海复杂水体监测需要的不断扩大,在辐射传输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水体组分固有光学量(吸收、散射系数等)的遥感半分析算法已经逐渐成为水色遥感的基本产品,并进一步应用于水体物质组成及生物地球化学参数的反演(IOCCG Report5)。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威胁,其结构与功能性状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存等功能与状况的关键要素。受观测手段的限制,森林结构和功能性状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仍不清晰,影响全球变化下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预测的精度。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通过遥感观测系统研发、野外联网观测、数据采集分析、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在建立森林结构和功能性状数据集、解析其耦合机制对森林生产力调控作用的基础上,优化生态系统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研究结果既能够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联网监测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也能够为制定固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系统组成,阐述了系统中无人机应急监测技术的标准以及无人机遥感应急监测平台、有效载荷配置、图像实时传输、图像处理、信息快速提取等关键技术以及利用该系统开展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为背景,结合广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特点,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技术进行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并以惠州市博罗县为例,介绍了该自动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20-20,22
海洋灾害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国内外有关于赤潮、飓风(台风)、海啸等海洋灾害的监测研究,但是国际上对另一类海洋灾害即反常波的研究很少,国内对反常波的遥感监测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而反常波对海上舰船航行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卫星SAR图像对反常波遥感机制、识别技术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