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中特药业有限公司是中药现代化重点企业,是以科技为主导的股份制责任有限公司.2001年10月承担的"长白山特色经济植物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由公司在药材产区建立基地进行实施,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在国内首先制定和实施了人参和五味子的生产操作规程.三年累计共创产值3450万元,税金达640万元,净利润为1158万元.通过该示范项目把先进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在产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区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全国中药材种植企业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推进,中药材短缺及质量问题是目前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障碍之一,天津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迅速,中药材以销为主,以产为辅,但本地域药用资源分布、蕴藏状况的研究严重滞后,大宗及道地药材品种缺乏,基础研究薄弱,严重限制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天津中药资源,首先,对天津地域中药资源分类、分布规模、生长状况、开发利用等状况进行系统考察,摸清家底;其次,加强对本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大的品种和种植历史悠久的药材进行品质评价,挖掘具有天津特色的优质中药材,并进一步阐明优良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基于上述研究,开展天津特色优质中药材的引种研究,建立药材繁育、加工、生产体系,逐渐树立天津道地药材的品牌形象,为天津优质药材大面积规范种植及天津中药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9):78-78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然而,中药材生产长期处于农耕式经验生产状态,生产过程缺乏规范,生产区域疏于规划,从而导致中药材因采收期、产地加工、流通与贮藏、生产区划诸环节失于客观评价和优化而难以保证其质量。人们在开发利用药用生物资源过程中,由于对可利用物质认识的局限性等因素制约,常常只选取生物体的某一组织器官为药用部位,而废弃了其他大量的生物组织,造成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下。围绕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瓶颈问题,建立适宜的研究技术体系并进行实践,有效提升中药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1953、1956年两度出现全国性"药荒",中医医疗、中成药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卫生部接管中药材经营管理后,为从源头解决"药荒"问题,促使中药材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扩大中药种植面积,1958年后更号召大量开展中药引种试种、野生变家种家养的尝试,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中药材生产的大跃进。多措并举之下,中药材供应至1962年恢复正常,并为此后数十年中药材生产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针对西北地区特色大宗药材甘草规范化种植中仍存在的产量不稳、质量波动、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落后和农药施用不当造成的农残等问题,重点研究制约药材种植的种子种苗优质化、农药高效减量、水肥联动对种植保苗、产量、质量的响应,及其甘草药材与药效相关的质量的响应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工规范化栽培过程中的种子种苗优质化、病虫防治无害化、水肥管理精准化等一系列过程控制中的关键技术,实现SOP升级完善。同时,对甘草的产地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对甘草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对甘草的综合利用进行研发,建立甘草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开发出新的产品并产业化,最终建立规范化种植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实现土地增效,带动种植户脱贫致富。课题通过3年的实施,在甘草种子繁育、规范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药材质量、甘草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9-70
该项目围绕陕西柑橘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采收与储藏、商品化处理、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柑橘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良种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产地商品化处理、深加工技术研究、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研究,建立柑橘标准化生产体系、果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体系、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柑橘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解决了制约陕西柑橘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了陕西柑橘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该成果曾获2012年度汉中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0-50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白山主要中药材育种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4BA907A17),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3):54-55
“锁阳规范化种植研究”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川牛膝等十五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的分课题(2001BA701A60—09)。分课题承担单位: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依托及参加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课题负责人:尹诚国(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会计师)、苏格尔(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蔬菜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提高产业链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极大促进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 1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推广,旨在通过物联网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蔬菜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溯源,满足消费者质量安全信息溯源需求,并通过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9-20,23
本项目立足于地震灾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广泛的药材种植基础,在地震灾区茂县、松潘、若尔盖、红原、阿坝等地实施大黄、瓦布贝母、厚朴道地药材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重点开展“大黄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瓦布贝母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厚朴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道地药材大黄、厚朴、川贝母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以来,已有16年历史。16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1999年云南省即着手规划云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制定、产业化加工、国际化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成药种类多,但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中药大品种少,多数品种存在科技含量偏低、现代研究薄弱问题。针对影响中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共性问题,天津中医药大学牵头、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等为项目实施主体承担了天津市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8):60-60
血竭具有活血散瘀、镇痛、止血、补血、生肌敛疮等功效,为名贵中药材,在国内外医药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国内血竭原料年消耗量约600多吨,90%以上依赖进口野生药材,而国外野生资源也将枯竭,急需开展原料的生产。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植物所对剑叶龙血树优质种源进行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既能保护珍稀药材,也符合国家GAP要求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保证龙血竭原料供应的持续稳定,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谢江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1-51,53
“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实施2009年度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大科技计划“薯类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紫色薯类加工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从加工型专用品种筛选、原料生产、产地设施贮藏技术到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配套设备、系列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了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体系,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30-31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以制约中药乳剂型基质软膏制剂推广应用的稳定性难题为核心,研究并阐明中药成分-乳化剂、中药成分-成型技术的相融、相助和相促规律,建立适宜中药特点软膏制剂的油水分散共性技术和组合乳化剂;以方法学研究为重点,完善中药软膏制剂的稳定性评价体系,形成基于中药多组分特征,组分、乳化剂种类与比例、油水分散技术等多因素、多水平评价的实验设计技术;以黄连皮炎软膏及良肤软膏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19-20
1 课题介绍 目前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指标单一,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联度不强,并且也不能客观反映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宜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共享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69-69
黄酮类物质是许多中药材,如射干、金雀花等的有效成分,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一直是中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提高黄酮某些方面的活性和选择性,我们展开了本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8):F0004-F0004
1项目介绍目前,我国茄子生产缺乏相应的棚室专用品种,多数品种在棚室低温弱光下表现坐果难、病害重、商品性差,影响生产效益和种植积极性。茄子育种急需创建优质、高产、抗逆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4,(19):60-60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利用茎尖组培脱毒技术生产试管苗,经过对马铃薯脱毒及成苗技术研究,生产无毒试管苗:进行无毒试管苗及马铃薯微型种薯低成本生产技术研究、生产;建立适合当地条件的无毒马铃薯种薯繁种体系,进行适当繁种,推广生产应用,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和间、套作技术,增加群众收入,实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