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超前探测和预报问题,利用地震反射测量原理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开展井下地震多通道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基于FPGA技术,实现了高速高精度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为煤炭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17-19,22
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三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深化对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和成因机理的认识,建立在水库加卸载动态过程作用下的水库地震发生条件模型,为水库地震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2-12,17
1课题简介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3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阐述了浅层剖面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对其在地质灾害调查、障碍物探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根据物体受热散发红外线的这一特点而形成的,因其独有的勘测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恶劣环境探测、故障检测。火灾调查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节省火灾调查的成本、准确对火灾进行定性、适应多种火灾调查环境、能够进行远程调查与缝隙等四个方面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实际的消防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海上声学地层剖面与单道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及室内处理解释技术上,我国的科研院所基本采用国外商业软件。为打破国外在这方面的垄断,作者通过分析几款通用国外商业软件的优缺点,提出了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采集与处理解释综合性系统的必要-胜,并列举了自主研发系统的创新点,最后以实际应用成果展示了自主开发技术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1999,(8):27-28
一、主要技术内容 对浅层地下军事目标或民用目标的高分辨率和有效探测在现代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众多部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由于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诸如地震法、电阻率法及磁法等)存在着一定的探测盲区和易受周围环境干扰以及对目标分辨率低等缺陷,不能有效地探测浅层地下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10.
"863"计划"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课题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为依托,解决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地面观测信息与对地观测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技术、现代遥感成像光谱和微波成像的应用技术及机载成像光谱应用技术服务系统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全面提高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技术水平,促进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高技术含量,推动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主流程信息化的进程,带动国土资源全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建立国家地学空间数据系统、共享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0-31
本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目标是按照我国地震电磁卫星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合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方案论证,通过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全面合作,获得和引进俄罗斯方面在卫星电磁观测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用遥感技术探测古代皇陵是对古墓无损探测的最佳方法。本文介绍了模拟陵、高宗后陵以及经过钻探验证的徽宗后陵的探测成果。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比较有效的考古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既适用于前期面积性初勘工作,也适用于后续的精细勘探过程。高密度电法、地震勘探(包括地震映像)以及探地雷达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合勘探有利于对异常目标的判断和识别。经过文物部门的钻探验证,针对宋六陵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海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中的中短距离超前探测技术与安全生产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研制的DTC-150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探测距离达150~200m,该设备具有远程控制功能,采用三分量传感器接收,适合于突出矿井地质构造长距离超前探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通过在阳泉五矿8409工作面超前探测实例的验证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地质构造长距离超前探测技术探测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4):20-21
超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傅里叶光谱仪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正在致力于研发的传感器技术.它的特点是光谱分辨率极高,用于环境和化学成份探测.这种超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傅里叶光谱仪技术是生态环境探测、资源调查、军事侦察和星际科学探测等重大领域遥感应用前沿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通过本课题研究,突破了这种超高光谱分辨率的红外波段傅里叶光谱技术,为将来研制测量大气化学成份的空间红外超高光谱分辨率傅里叶光谱仪奠定了技术基础.课题攻克了超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傅里叶光谱仪的设计,加工和不可见波段的装校等一系列技术.其中突破的关键技术——大光程差干涉技术,光谱分辨率达到0.02cm-1,光程差大于±27cm;波段范围2.5μm (4000cm-1)-13μm(770cm-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深入,在地震调查特别是准三维地震调查中如何降低补线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成了关键问题。利用潮汐与羽角预测技术,预测一个时间段之内潮汐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业施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发大深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电磁法综合技术集成探测技术,通过提高电磁法综合勘查技术的深度、精度实现对成矿过程的深入理解,增强寻找大型矿床的能力,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矿产勘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勘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各种先进电磁法系统地深入剖析和研究,总结了各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特点,在掌握电磁法系统设计前沿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试验验证,提出了电磁法综合集成系统的实用设计方案.并成功将该方案应用于大调查项目“大功率多功能电法系统实用化研究”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与系统集成”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开发了可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开环差分测速观测技术和设备,并首次应用于嫦娥-1绕月探测中。测轨观测验证的结果表明,差分观测可以很好地消除开环观测中上行站的系统频率漂移问题。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太阳系中更遥远天体的探测,如在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中对YH-1探测器的差分单程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59-59
国家863重大专项“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课题(编号:2001AA602024/2003AA602240),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拥有的“奋斗五号”多功能工程调查船及船载HGD-300型海洋工程勘察钻机为依托,紧密结合现代前沿的流体液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近海工程地质调查的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9):76-77
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主载荷之一,工作频率包括183.31GHz和150GHz.其中183.31GHz是主频率,分为3个探测通道,工作在水汽吸收频段获取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湿度分布;150GHz为辅助探测频率,双通道、双极化,用于修正主频率的数据并探测云中含水量和强降雨、卷云等. 微波湿度计采用双天线配置、多模式扫描方案,实现了我国短毫米波大气探测技术的瓶颈突破与频率爬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探测频率;率先进行了星载微波辐射计的热真空试验,定标精度满足了定量化应用的需求;在国际上率先采用了150GHz频率的双极化设计,用准光学技术实现极化分离;检波器采用创新性设计,使系统线性度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