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主要技术内容 石灰法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磷酸盐含量可达60~80mg/1),投加石灰乳澄清液,使钙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羟基酸钙沉淀而去除磷酸根.其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7-18
主持单位:四川大学参与单位:贵州瓮福集团重庆中化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六国化工股份公司课题负责人:李军 高纯磷酸及高纯磷几乎是所有高纯精细磷化工产品的源头和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化工、电子、医药等行业。我国是磷化工生产大国,磷化工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但是产品品种少、档次低,  相似文献   

3.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主要成分CaSO4.目前我国磷石膏排放量已达3000万t/a,仅云南省就达1300万t/a.磷石膏堆放占用大量土地,经雨水浸泡后,其中的可溶性P2O5和氟化物等有害成分通过水体向周围环境扩散渗透,对土壤、水、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磷石膏已成为制约磷化工持续发展的瓶颈,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1-11
针对资源环境等行业应用对“资源三号”产品需求、“资源三号”立体测绘技术需求,研究和分析国外立体测图卫星技术特征及其航天立体测绘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制定基于“资源三号”立体测图卫星的影像产品标准(传感器校正产品、系统几何纠正产品、精纠正产品、核线影像产品)和DSM(1:50000比例尺)产品标准,形成影像产品和DSM(1:50000比例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与现有的4D产品标准、专题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一起形成“资源三号”卫星产品标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术语资源相对于自然语言资源而言,是经过专业加工的特殊语言资源。如果我们将这一次加工看作一个命名、规范化的过程,那么,以其为对象开展的产品化、商品化过程,可以称为二次加工。文章探讨了对术语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的逻辑起点和内在机理,认为术语产品分为非营利性质的公共术语产品和营利性质的术语商品,对术语资源进行产品化、商品化开发,是实现包括公共术语服务在内的整体术语服务走向良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语言产品、语言需求、语言产品消费与供给等语言产业研究视角对术语产品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5):F0002-F0002
进入21世纪,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对发展的挑战以及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带来的对生存环境的压力,人类亟需寻求化石资源的替代资源。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可能是必然的选择,与其它可再生能源相比,它不仅可以提供部分替代能源,还可以提供人类对化工材料和化工产品的需求,而且有望减轻氮、磷、硫等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对生存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外业实测和高新技术对浙江省理论深度基准面5米深度以上的滩涂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准确掌握滩涂资源总量及分布现状,建立了滩涂资源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有八大创新,为滩涂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沿海防台减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研究成果可为沿海省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位选项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强  张丽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2):110-112,F0004
本文结合高新技术及其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特点。通过对企业资源及能力、企业所处的区位因素以及项目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提出一种适合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定位选项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1999,(1):50-52
一、主要技术内容 目前,合成洗涤剂基本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液体;另一类是粉体.前者,存在着原料昂贵,不易加入漂白剂,添加酶制剂有困难且加量有限,尤其是需要的但易沉淀的组分不宜加入等缺点.后者,磷酸盐使用受到限制,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禁磷,尚未找到理想的磷酸盐替代品;选用有机助洗剂,成本太高,不适合中国国情,而且成品还容易吸潮结团.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系统控制、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上纺织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主趋势,而绿色、环保及资源的再利用已成为纺织原料与产品开发、生产过程控制中重点研究的问题。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人们对新材料、新功能的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丰富的木本油脂、松脂、蓖麻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针对非粮油料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木本油脂、蓖麻生物质资源的预处理、催化转化、深加工制备功能产品表面活性剂、能源产品蓖麻基润滑油、关键化工中间体癸二酸中间体等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研究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技术,创制松香双子表面活性剂、油脂基阳离子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漆脂基乳化蜡及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果和包装纸用乳化蜡等新产品;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通过对示范工艺系统优化和技术集成,实现木本油脂、非粮非木质生物质蓖麻的综合利用,将为木本油脂高值利用、替代石油的蓖麻基可生物降解能源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生物基材料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分布于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全国现栽植泡桐10亿余株。泡桐树能与农作物形成理想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泡桐材用途广泛,其制作的家俱、乐器等产品可出口创汇,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泡桐遗传背景窄、种质资源匮乏,现有的泡桐品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开展四倍体泡桐创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4):28-29
生命周期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已广泛应用于材料(产品)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清洁生产审计、产品生态设计、生态工业等领域,该方法的实践应用不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而且需要强有力的环境负荷基础数据的支撑,特别是能源、资源、材料相关的基础编目数据。研究材料及资源环境负荷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和更新LCA基础数据支撑体系,并开展新兴材料和应用的典型示范研究,将直接为我国材料清洁生产与高效循环利用提供规范化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技术,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52-52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的国家863计划“DMC+4小卫星数据产品深加工软件开发与应用系统集成”课题(编号:2005AA133013)紧紧围绕DMC+4小卫星的特点,开展和深化小卫星数据产品加工技术,形成小卫星数据科学及应用处理的模式,提供快速及时的、可长期监测的、供行业应用部门使用的多级标准化产品。并开发面向小卫星数据的专题信息提取算法,形成系统的可业务运行和综合服务的应用处理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1999,(16):37-38
一、主要技术内容 PG微生物制剂是利用新疆干旱地区特殊的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资源研制而成的微生物肥料,属于根际细菌范筹,归类为广义微生物肥料,从对磷的转化来讲也可属于磷细菌肥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所专业图书馆是我国图书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数字图书馆为例,介绍其特点、建设必要性、资源基础、建设需求分析及功能,并从网络基础、系统平台、资源建设等方面予以实现,希望能够为研究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9):63-64
本课题获得发明专利8件(ZL 200710061908.3;ZL 200610102266.2等),研制4项新工艺、16个燕麦加工新产品,8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建成了3条生产示范线,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我国燕麦产品的档次,丰富了市场上的燕麦产品,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企业的利润及龙头地位由此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传统燕麦营养食品的全面优化升级与产业化、规模化开发生产,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对培育和做强特色作物的经济增长点,开辟燕麦开发利用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省,浙江渔场也是全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本项目基于对2012年浙江省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及主要经济种类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浙江渔场整体的海洋渔业资源数量、资源结构差于2011年同期,主要经济种类中带鱼、小黄鱼、鲳鱼资源状况差于上年同期,表现为产卵亲体量减少,产卵滞后,幼鱼发生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上层鱼(鲐鲹鱼)幼鱼发生量稍低于2011年,但仍为近五年来的较高水平;蟹类和虾类资源较好;头足类资源数量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竹资源居世界首位,现有竹林面积近720万公顷,年产竹材2000万吨。竹材加工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大力开展竹材精加工、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对促进农民增收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的林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7-28
传统塑料类食品包装材料虽然价格低廉,加工方便,但自身性质单一,不具备可食性,且大多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使用后只能当废弃物抛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导致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开发具有多功能特色的绿色包装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强。所谓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利用,再生利用,可自然降解,且在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具有安全、无毒、环保、可食用且兼具营养性和风味性等特点的可食性包装,是顺应人们对食品包装的方便化和无公害化期望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食品包装,也是当代食品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然而可食用膜因自身物理化学性质所限,机械强度普遍低于塑料制品。如何选择和充分发挥可食用原料的潜力,在保证可食用膜具有较好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同时开发其营养功能,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