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攻关,对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标志成分及违禁物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开发,在指纹图谱库建立、功能因子原料来源及高附加值食品媒介鉴伪技术三方面实现重要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功能食品的检测技术水平,为促进功能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远发展趋势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是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方向,且势在必行。文章具体阐述了纸片法、色谱技术、免疫学方法、传感器技术、代谢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仪器方法、其它检测方法、恒温核酸扩增法9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3-43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联合北京大学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地奥制药有限公司、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石河子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检验技术”(2001BA804A21),旨在通过开展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保健食品功效成分、违禁化学品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急需的检测方法,同时开发研制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设备,建立快速检测系统,形成现场快速检测装备。  相似文献   

4.
王琼珂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F0003-F0003
多年来,高志贤教授一直致力于环境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环境和食品中典型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利用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和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环境和食品中化学残留物和生物毒素”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8,(24):63-63
加快对食品农兽药残留快速现场检测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对加速我国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现代化、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原理的仪器,目前在整体水平上,仍处于通用实验室仪器的研究阶段,开发的仪器主要面向科研单位,还没有能应用于现场且价格便宜的仪器。本课题的目的是建立基于SPR技术的多种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仪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SPR生物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配套试剂盒和专用SPR快速检测仪器。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测定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小型SPR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7.
显色培养基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检测诊断试剂,它利用微生物产生特异性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而显现出某种特定颜色的原理,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微生物筛选鉴别方面快速准确,较传统培养基而言,可有效减轻因假阳性与假阴性造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繁重的工作量.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显色培养基目前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涉及卫生检验学、食品毒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以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检测分析手段为基础,针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农药和兽药残留、肉类新鲜度与转基因成分,构建高效实用的鉴定分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多项创新性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及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工作中,这些创新性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9.
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肉食品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对于牛肉品质的快速检测,现有的检测手法还较为落后。课题以牛肉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光谱图像技术探索食用肉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光(VIS/NIR)的扩散和吸收特征参数,研究牛肉肉质的光学特性和组织成分的分光机理,建立鲜肉内部的质量和安全指标与光学特征的关系,研究优于传统的人工化学检测的非接触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9-4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发禽流感病荧光RT-PCR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2003BA712A03-01)课题,旨在建立一套基于TaqMan-based real-timePCR方法的快速诊断技术,用于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研制针对使人致病的禽流感病毒H5N1、H7N7和H9N2亚型的试剂盒,使其在全国的流感监测、养禽业的禽流感病毒检测以及海关的进出口检验检疫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我国检测能力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监测体系。课题取得以下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5-65
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遗传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这类疾病进行快速、灵敏的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目前临床检测手段存在耗时长、操作繁琐、检测条件苛刻等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检验的需要,亟需研发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检测新方法.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课题等支持下,历经10余年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5-55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贸易争端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毒性最大、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对农牧渔业作物的污染最重、分布最广的有真菌毒素、贝类毒素、藻毒素等。灵敏、快速、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降低毒素摄入量的技术基础,也是打破世界贸易战中技术壁垒对我国产生制约的关键。检测技术的落后,也造成我国政府部门对进口产品监管力度不够,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并与国际接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毒素的检测方法、免疫亲和柱及试剂盒,以便开展对食品中上述毒素的污染调查,减少有害生物毒素的摄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和声誉刻不容缓。另外,制备可商品化的生物毒素标准品,可以打破仅有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的垄断及进货限制,推动我国对这些毒素的毒性机理、环境影响和生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开展“福建省输日鳗鱼、茶叶与蔬菜中农用化学品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是由于2006年福建省输日鳗鱼、茶叶与蔬菜面临严峻的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2006年起日本立法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可能残留于食品农产品中的农用化学品都设立残留限量,通过命令检查和抽查检测方式加强输日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控制,不符合控制要求的产品不得进入日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该项目是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上,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引入国内食品致病菌、动物禽流感、植物松材线虫、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等检测领域,研制出具有国际同类产品品质、价格低的系列国产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为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检验等工作提供快速诊断技术工具及方法,并且提高同类实验室的检测水平。2006年10月获得广东科技兴检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及其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猪肉生产、流通、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对猪肉质量和等级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存在着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时间长、检测指标单一、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和反馈检测结果等缺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金标试纸检测技术等)已在发达国家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上得到了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7-18
经过5年的努力,课题组较好完成了功能食品评价技术课题各项目标,推进了我国保健食品技术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进程.源于多种成分和不同机制等,功能性食品评价标准化方法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技术难题.本课题以食品功能评价共性技术为目标,杨月欣教授课题组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1)研究建立体外评价方法和指标、开创了功能筛查方法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药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2BA906A29)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中的重要部分。该课题于2005年12月1日成功通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我国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食品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防控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致害性变异导致食源性疾病突发频繁、损失严重;二是新的微生物物种的出现加重和突出了食品安全问题;三是细菌的耐药突变导致培育出一些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等严重的问题;四是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精准鉴别诊断技术的落后的急需;五是关键技术和试剂盒被国外垄断知识产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奶粉中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了消费者健康,诋毁了乳品行业的信誉,损害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而快速、准确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缺乏既是造成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成为解决该突发事件的技术关键。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技术和产品活动,要求应征的方法要“快速、准确、便捷、经济”。对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提出搭建快速检测方法的测试平台,对所有应征的检测技术及产品进行现场统一测试、评价,以保障快速、准确、公正、公平。该建议得到了国家科技和质检部门的大力支持,特设立并责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应急支撑项目“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8-19
为对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与制品中有害物质危害的发生机理、识别理论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分析技术、预测等开展系统研究,健全与完善我国对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我国对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快速安全评价及检测方法,本课题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收集和分析国内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国内食品行业用量较大的纸制、塑料、陶瓷、金属包装材料与容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国内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生产过程所用的原料、助剂与涂层等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污染物,结合欧美重点关注的有害物质类型,筛选确定其中的增塑剂、抗氧化剂、溶剂残留、单体、重金属、助剂残留、涂层、荧光增白、着色剂以及微生物等重要污染物,建立了污染物的预处理、富集和检测方法,研究重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开发相应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重要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探索重要污染物向食品模拟体系以及典型食品包装中污染物向典型食品的迁移行为与迁移规律,建立重要污染物迁移模型;根据研究得到的迁移数据以及欧美的相关标准,提出包装材料中有害物的最大添加量的限量要求;研发、改进了金属罐涂层生产工艺和涂层配方,形成了年产2亿罐的新金属罐包装容器示范生产线。根据该技术生产的饮料罐完全符合《亚运专供食品》的严格包装要求,获得2010年第16届广州亚洲运动会专供饮料产品的认证。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包装材料安全性综合监督管理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为政府制定和颁布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相关标准、法令法规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