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所谓欲望,包含生理性欲望[本能]和满足生理性欲望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加欲]及理性的所望[希望]等意义。朱熹认为先验具有的道德性和属于人之自然本能的生理性欲望是天理。然而,他指出存在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的加欲。在他看来,加欲必然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成为私欲的根据。与之相反,王夫之认为加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王夫之的观点,加欲不是私欲的根源,私欲也不是加欲的直接结果。朱熹想通过消除利己心恢复先验地存在的普遍之道德原理来解决与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他认为先验普遍的道德原理之存在不是被确认的事实,而是一个信念体系,因此对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而对不同意此观点的人,有可能成为空谈。王夫之把不断变化的气之运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认为生理性欲望的发现和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的加欲和私人欲望的私欲等不应是被排除的对象,而应是被调整的对象。在他看来,所谓人生不是由先验不变的道德伦理构成,生物学的欲望与不停地重新形成的道德原理有机结合,实现公共义的人生。这种观点深刻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之重要性,对生活中必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等能够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这种欲望观可以说是指向由感性和理性的有机调和而形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李凤青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6):80-82,105
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女性主义立场、关注女性欲望的作家,虹影用其作品给我们掀开了女性欲望的一角。她从女性真切的体验出发诉说女性处于匮乏和压抑状态下的生命之欲。我们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贫困滋生的物欲、压抑助长的情欲两大类欲望,而在表述女性压抑助长的情欲的同时,虹影小说也在努力探寻着欲望之上的生命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海宁 《科技信息》2009,(18):201-201
本文在分析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青木川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旅游的主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根据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兄弟》叙写了在欲望张力的撕裂下存在的生命。文本是以欲望作为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的,而且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欲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欲望的要求导致另一种欲望产生的可能,生命个体在欲望的变异中遭受着煎熬的命运。柳镇像一个欲望黑洞,不仅控制着柳镇人使其浑然不觉地为欲望而生,而且还吸附了柳镇以外形形色色的人为满足自己的欲望纷至沓来。当整个群体深陷欲望泥沼而丧失理性与文明的时候,这个群体的生存就面临着绝种的灾难。余华的文本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地主,流浪儿三毛就在他家当长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人类理欲矛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得失进行了综合评析,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人文主义者就如何解决环境与人、理性与欲望的矛盾的基本思想作了简要评述,运用新的实践论据论证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及其制度代替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其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当莫言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来审视都市现实生活的时候,欲望化的都市景观所呈现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形貌和异化的人性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所以,他对都市景观的欲望化叙事就从最基本的人性——"色"和"食"作为切入点,色欲化的都市景观的纵情展露和都市食欲化的泛滥的精致描摹建构起他的独具特色的都市风景线。当然,莫言比较偏执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念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欲望化都市的文明形态和现代意识,使都市叙事呈现出斑驳陆离的多色调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苇岸和刘亮程的散文创作都着眼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着眼于农业文明面向现代性时所发生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转化着的农业文明所养育的灵魂。其中刘亮程以民间改造过的老庄思想为主要源泉;苇岸则受西方20世纪哲学影响较大。同时,两者都具有诗性因素,但刘亮程注重表现人置身现实生活时的欲望与感受,苇岸则高度关注人类灵魂的纯洁,将现世生活欲望压抑到最低点。他们的创作延续了五四以来的乡土散文传统,并对当代散文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理欲之辩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含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指向。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感性欲望被空前地肯定、制造和满足着,结果是不得不承受着由此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类的生存受到了挑战,"理欲观"这个古老的话题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具有重大现实关涉的探讨领域。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历史观",实践了一种解构的叙事策略.在他的小说中,时间与空间非线性式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演化了虚构故事的背景;以往所彰显出来的王者视野与庄重风格也解构成了民间视角与轻佻叙事;近乎"神化"的英雄被拉下神坛,转而由流淌着自然人性的草莽、土匪等人取代.通过以上解构策略,莫言的历史小说实现了历史的祛伪目的,形成了新时期以来历史存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亮剑》塑造了性格鲜明的李云龙形象,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诸多争论,批评和赞誉的意见针锋相对,土匪说和英雄说交织错杂。其实李云龙的形象是复杂和鲜明的,是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另类”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普宁>中描述了俄国知识分子流亡美国的尴尬生活.小说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标记:一种极富感情和道义的跨文化流亡人生感怀;主人公普宁形象,不仅仅有纳博科夫的影子,更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冲撞混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男女主人公死亡的情节建构有巨大的审美差异。男主人公周廷章贪财慕色,只享受色欲生活,不担负社会责任,最后难逃被惩罚而死的结局,周廷章之死是对道德败坏者的警醒,对情感游戏者的惩戒。女主人公王娇鸾追求真爱,但被人愚弄,还被世人贴上"荡女"的标签,王娇鸾选择死亡,是爱情坚持者的绝望,是对人格尊严被亵渎的反抗。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其小说《赫索格》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一位当代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文明带来的困惑所进行的思考。小说主人公赫索格内心的困扰和忧虑与外在的行为方式、辐射式思维与人格中对立双方冲突相互对应,形成了该作品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部《水浒》把108将性格写尽。其中的鲁达是个任性率直的卤莽人,既助人救人,又杀人放火,但作者却安排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终找到一个较完好的生命归宿。鲁达这样的仗义英雄,禅杖打尽不平路,戒刀刺向对垒人,虽五台山出家,却又不像出家人性格,除了“戒淫欲”外,杀生、偷盗、嗔怒、恶口样样没禁,却能立地成佛,这完全因为他有一腔撼天动地的慈悲胸怀,并且童心无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晚明小品文具有超然洒脱的闲情逸致,崇尚大自然的幽情别致,重视个体感性的存在、世俗需求和身体的快乐。身体意识的张扬和情欲的宣泄成为文人追求的目标,歌颂身体的文字大量涌现。欲望化、身体化替代了理性、天道,身体获得了直面存在的价值和权利,身体的意义得以彰显,对日后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的新作<受活>尽管有着政治和社会的内涵,但它主要并不是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权力人物的揭露,甚至也不仅限于对权力体制的审视,作者质疑的目光已经直达权力欲望本身.在摆脱传统现实主义写作规程的深度制约以后,小说流露了作家更真切更深层的感受和情绪--面对权力和欲望的深深焦虑,对于所置身其间的这个世界的某种恐惧.关于"乡土中国"的书写,<受活>显示了其独异姿态.  相似文献   

18.
对见义勇为者人身损害是否得到合理充分的补偿,是衡量社会是否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使其损害得到足额的补偿,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四种途径获得救济:侵权人赔偿、由受益人适当补偿、由受益人或政府或社会组织共同补偿、全部由政府和社会组织补偿。  相似文献   

19.
修昔底德被认为对雅典民主抱有敌视态度,既由于他个人的身份和经历,更主要的是他在叙述雅典战败的过程中暗含了对民主政治的批评。修昔底德对于雅典民主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意识到政体在不同时期由于环境条件变化会发生变异。他将民主政治下的雅典描绘成一位既勇于追求荣誉和功业,富于革新精神,但又充满欲望而走向失败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20.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马人>主人公卡尔德维尔是卑微性和悲剧性的对立统一:他尽管身份卑微,却用无私的献祭传达着上帝的仁慈,捍卫着上帝在人间的位置.而他的孤独和痛苦表明,小说既是一首唱给主人公的颂歌,也是一首写给现代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