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光琼  赵仁全  李琳 《科技信息》2009,(20):I0005-I0007
在同一生态条件不同地力的两个试点进行了油菜“3414”试验,一个试点的N、P肥效应可用二元二次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另一个试点的N施肥效应可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P施肥效应可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并利用微分法测算出了2个试点的最佳施肥量。结合土壤测试结果测算出: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分别在O.0150-0.0276、0223-0.371、0306-1298和0.367-0.838之间,且均随土壤养分含量增加而降低。施用尿素、普钙和氯化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边际产量(kg/667m^2)=14.54-1.34×施氮量(kgN/667m^2)、边际产量(kg/667m^2)=63.82-1.28×有效磷(mgP/kg)-475×(kgP2O5/667m^2)和边际产量(kg/667m^2)=4747-038×速效钾(mgK/kg)-1.31×施钾肥量(kgK2O/667m^2)。  相似文献   

2.
宁夏平罗春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414”实验方案研究宁夏平罗县春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和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对春小麦的增产率,氮肥显著高于磷、钾肥,而磷肥又高于钾肥.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春小麦最高产量(5231.5kg/hm。)时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8kg/hm^2(N),173kg/hm^2(P2O3),22kg/hm^2(K2O);经济最佳产量(5220.7kg/hm。)时的施肥量是257·9kg/hm^2(N),173.0kg/hm^2(P205),21.6kg/hm^2(K20),氮、磷、钾肥的施肥质量比为1:0.67:0.08.对于指导该地区农业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取“3414”试验,对稻田免耕马铃薯进行了平衡施肥研究。结果表明:缺素及N、P、K肥的不同用量配比均对其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以施氮)6kg/667m^2,磷肥20kg/667m^2,钾肥11kg/667m^2用量配比产量最高,薯块商品性最好,可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投产比1:4.54。  相似文献   

4.
张培云 《遵义科技》2007,35(1):28-30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蔬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儿菜-西瓜-大头菜是遵义县新舟镇农民经济效益较好的栽培模式之一,一般儿菜产量3000kg/667m^2,单价0.4元/kg,产值1200元/667m^2:西瓜产量3500kg/667m^2,单价0.7元/kg,产值2450元/667m^2;大头菜产量4000kg/667m^2(连叶子整株称重),单价0.24元/kg,产值960元/667m^2,共计年产值4610元/667m^2。现将搭配方式及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军 《遵义科技》2005,33(3):43-45,55
在氮、磷施用相等,栽培管理水平相同的基础上,探索钾肥的不同时期施用及不同用量对玉产量影响,应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第四系黄色粘土发育的黄泥土里,经采取钾肥15kg/667m^2,60%作基肥、40%作追肥施用为最佳选择,获得较高产量,其投产比为1:2.39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威芋3号马铃薯氮钾肥施用技术,在贵州省威宁县进行氮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钾肥用量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所不同。分析表明,马铃薯施用氮钾肥要适宜,过高反而造成产量和效益的下降。该区施用氮钾肥用量为N15kg/667m2、K2O16kg/667m2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朱炫 《大理科技》2005,(1):32-39
研究了中双1号的种植密度、氮、磷、钾肥及氮肥施用期五个主要栽培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试验获得3125套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优选出每667m^2产油菜籽220-280kg间三个产量档次的农艺措施为:每667m^2种植2.2-2.6万株、施尿素35—47k、普钙25—47k、硫酸钾10—12k,尿素施用期是底肥70%、苗肥30%。  相似文献   

8.
王德明 《遵义科技》2007,35(1):40-43
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杂交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粒重,从而达到显著增产增收。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产量最高为635.5kg/667m^2,分别此对照空白、只施磷钾肥、施氮钾肥、施氮磷肥增产40.3%、28.5%、9.6%和15.8%,施氮的各处理均可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和收益,并获取了有关相对产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及施肥利用率等平衡施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无患子叶片养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揭示不同施肥处理下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养分变化及其对施肥响应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最优施肥配方,旨在为优化无患子合理施肥技术提供支撑。【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配方施肥试验,分析14个施肥处理对无患子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患子叶片N含量在花序抽生期(4月15至5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25至9月1日)显著降低; P含量在花期(5月10日至6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25至9月1日)显著降低; K含量从花絮抽生(4月15日)直到果实膨大期末(9月1日)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无患子叶片N、P、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氮肥和磷肥具有协同作用。无患子产量均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无患子生长效果最佳的为N2P2K2(氮、磷、钾肥分别为600、300、50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可达2.71 kg,产量达2 254.28 kg/hm2,较CK显著提高了49.5%。【结论】无患子在施肥管理中采果期要注重氮和钾肥施用,花期肥要关注磷和钾肥的施用量,壮果肥要注重氮、磷、钾3种肥料的施用; 建议无患子最佳施肥量为氮肥773 kg/hm2、磷肥273 kg/hm2、钾肥557 kg/hm2。  相似文献   

10.
笔者等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宜香优1577水稻等在正安县青潮泥田中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主处理为密度,设3+24-(8000窝/667m2、10000窝/667m2、12000窝/667m2),副处理采取3414+2试验方案,以氮、磷、钾肥3个因素为基础,4个水平,16个处理。结果表明:宜香优1577水稻在该县的青潮泥田栽培,最佳密度为10000窝/667m2,最佳施N量为7.0kg/667m2,最佳施P,O;量为9.4kg/667m2。最佳施ko量为4.8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进行4 a生甘草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配比与施肥量对甘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单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均有很大影响,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均可提高甘草净光合速率;施用氮肥对提高甘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大.氮×磷、氮×钾均表现为正效应,其交叉项分别为0.810 0和0.275 7;磷×钾表现为负效应,其交叉项为-0.550 8.由此说明,氮和磷、氮和钾的有效配比均可促进甘草的光合作用.通过高光合施肥措施中的xi取值频率分布分析频率标准差,得出甘草最佳的施肥配方:N 96.85~104.35 kg/hm2、P2O579.91~88.62 kg/hm2、K2O 73.77~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2.
石蒜鳞茎栽培中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施氮、磷、钾肥与石蒜鳞茎质量增长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得出氮、磷、钾3因素中促进石蒜磷茎质量增加作用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在氮肥和钾肥、氮肥和磷肥、磷肥和钾肥处理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对于试验地块上种植的石蒜鳞茎,氮、磷、钾因素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422.4~702.2 kg/hm2、磷肥363.6~573.4 kg/hm2、钾肥299.9 kg/h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钙质紫泥田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分析了肥料的因素效应及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1)在试验施肥量范围内,水稻产量与肥料用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2)磷和氮的效应高、钾肥效应低;(3)棕紫泥夹砂田水稻合理施肥量为每hm^2 N 125-130kg,P2O5 70kg,K2O 0-30kg,下湿紫泥田为N 85-90kg,P2O5 55kg,K2O 0-20kg;(4)地下水位高、湿害严重,是下湿紫泥田生产水平低、施肥效果差的根本原因,改造途径是深沟排水、脱潜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辽西北干旱风沙地农田抗旱增收的问题,用化学和农田试验的方法,对辽西北风沙区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培肥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 g/kg、45.7 mg/kg、4.0 mg/kg、13 mg/kg,含量水平均较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对作物产量无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干旱年份可增产45.6%~63.5%。说明在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磷养分已不是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土壤中有效钾质量分数的下降已经上升为主要限制因子。该区农业生产上应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宜于川西南高海拔山区马铃薯肥料施用及种植密度的优化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肥及种植密度对"西芋3号"产量、主茎数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重要程度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钾肥;对主茎数的影响重要程度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钾肥氮肥磷肥种植密度。产量大于2 000 kg/667 m~2、净光合速率大于16μmol/(m~2·s)及主茎数在3~6个/穴的试验方案共计39套。[结论]高产栽培应合理控密控氮,施足磷肥,增施钾肥。马铃薯"西芋3号"最适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4 317~4 529株/667 m~2、N施用量6.39~7.52 kg/667 m~2、P_2O_5施用量5.00~5.83 kg/667 m~2、K_2O施用量24.94~28.6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氮磷肥“3414”参数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149团小麦施肥指标,进行了小麦氮磷肥"3414"参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麦氮、磷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5.89kg和5.77kg,最佳氮、磷比例为1:0.36,最佳施肥量产量为485.47kg/667m2。  相似文献   

17.
何朝荣 《遵义科技》2009,37(4):15-17
通过钾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县渗育型黄砂泥田中,施用硫酸钾18k/667m^2(N:P2O2:K2O=1:0.78:1.3),其产量最高,经济性状最好,充分体现了钾肥在水稻生产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311-B”二次回归最优设计,以氮、磷、钾肥为供试因子,益都椒产量为目标函数,对益都椒高产施肥进行优化.根据模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为:尿素344.49kg/hm^2,磷粒691.65kg/hm^2,硫酸钾367.14kg/hm^2.此时产量为4985.193kg/hm^2.并对氮磷钾单因素效应及交互作用作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9.
浅丘平坝紫色水稻土田间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为例,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浅丘平坝区氮、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缺素区相对产量50%,70%,80%,90%和95%为标准将浅丘平坝区紫色水稻土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当土壤碱解氮(AN)处于100,100~130,130~150和150mg/kg时,氮肥(N)推荐用量分别为150~165,135~150,120~135和0~120kg/hm2;当有效磷(AP)处于3,3~4,4~6和6mg/kg时,磷肥(P2O5)推荐用量分别为90~105,80~90,45~80和0-45kg/hm2;当速效钾(AN)处于60,60~70,70~90和90mg/kg时,钾肥(K2O)推荐用量分别为75~80,70~75,60~70和0~60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与魔芋病害发生和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表明,氮磷钾3因子与魔芋病株率和鲜芋产量均有密切关系.其中,钾与病株率和产量极显著,磷与病株率接近显著标准、与产量显著.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防病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当磷钾保持平均水平时,667m2增加氮素1kg,病株率上升0.39个百分点,鲜芋产量增加5.23kg;当氮钾保持平均水平时,667m2增加五氧化二磷1kg,病株率下降0.55个百分点,鲜芋产量增加13.52kg;当氮磷保持平均水平时,667m2增加氧化钾1kg,病株率下降0.63个百分点,鲜芋产量增加5.36kg.每667m2施用N 10-18kg、P2O57.5~13.67kg、K2O 12.5~22.78kg,病株率较低、产量和纯收益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