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激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回收并有效处理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许可证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构建多成员企业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分别分析了守约和违约两种情形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成员企业的均衡条件,给出了变分不等式框架,构建了两种情形下的成员企业博弈模型,分析许可证制度下成员企业的行为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提出算例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情形下的博弈模型结果.发现:守约情形下,如果电子废弃物排放许可证初始分配满足环境目标,则政府部门指定的环境标准可以达成;若政府处罚力度不够,成员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会选择超额排放;提高单位处罚成本,成员企业会选择减少违约排放量;违约情形下,建立合理的惩罚框架可以保证成员企业不出现违约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关注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策略的选择极大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与社会福利,企业如何选择经营策略以及政府如何采取规制措施促进企业CSR合规经营显得愈发重要.基于此,本文构建双寡头垄断市场下的博弈模型,研究古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及政府规制措施.从企业视角刻画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的最优运营策略,分析企业采取CSR合规经营的动机,探究暴露风险(暴露概率与需求敏感度)和CSR合规成本溢价对企业运营策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管理者视角提出五种可行的规制措施以促进企业的CSR合规经营,并分析每种措施的施行效果与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出台强制性CSR要求可能帮助企业跳出囚徒困境获得更高利润,但同时会损害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量化企业CSR努力水平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CSR违规经营,提高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形成市场-政府-消费者三赢的局面;避免市场过度竞争,对提升市场整体CSR合规程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会带来其他不利影响;设立补贴在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能有效激励企业选择CSR合规经...  相似文献   

3.
考虑碳价波动的特点,研究了风险规避行为对碳排放依赖型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首先,分别研究了风险中性情形以及风险规避情形,得到了两种情形下新品和再制造品的最优解,进而分析了风险规避行为对最优生产决策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并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法探讨了环境影响.研究发现,风险规避行为既提高了企业实施全部再制造策略的可能性,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提高了再制造品的产量,但不会改变企业进入再制造市场的阈值;在任何再制造策略下,企业的期望利润和消费者剩余总是随着风险规避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标总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中国医药市场,构建双寡头竞争制药企业和集中采购平台间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制药企业和采购平台的决策行为,探讨集中采购规制、平台的收费模式和产品差异化战略对制药企业创新激励与药品市场绩效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集中采购规制并非总是降低制药企业的创新激励,而是受到平台收费模式的影响.其次,集中采购不一定能够提高药品市场的配置效率,当且仅当集中采购效率较高时,才能提高药品市场的配置效率.最后,产品差异化战略不仅能缓解市场竞争对制药企业的不利影响,还能提高其创新激励,且对集中采购规制对社会福利的增进具有正向强化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集中采购规制设计,优化集中采购平台的运营及集中采购规制下制药企业的定价和创新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渠道选择和消费者行为角度,研究消费者退货情形下线上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与线下体验渠道选择问题,建立了单渠道策略与O2O渠道策略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比较两种渠道策略下的消费者剩余、供应链成员最优定价决策及其利润来考察O2O渠道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退货成本较低时,退款保证会使线上零售商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消费者需要为退款保证服务支付一定的溢价;线上零售商实施O2O渠道策略存在可行条件,仅当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概率较大时,才能有效提升制造商利润水平和消费者剩余;在O2O渠道策略下,产品需求总是增加,但却不一定对供应链系统有利.  相似文献   

6.
基于订单农业特点,构建了由风险中性的公司与风险规避的农户组成的“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模型,并在条件风险估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 CVaR)风险度量准则下,建立了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农户的决策目标函数,分析了供应链分散决策情形下农户与公司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农户选择的最优产量会随订单价格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风险规避特性的农户选择的最优产量严格小于风险中性农户的最优产量.此外,分散决策情形下农户选择的最优产量会低于集中决策情形下整条供应链的最优产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提出了一种“收购补贴+市场保护价+保证金”型的协调契约机制,并给出了公司制定的最优补贴系数与订单价格满足的条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契约机制可以完美地实现“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根据园区企业间废弃物供需关系,运用Stackelberg博弈建立了废弃物资源化的价格模型,探讨了企业在不共生、部分共生和完全共生三种情形下的均衡状态.通过模型结果对比和参数影响分析,研究了共生关系建立的市场条件、废弃物和再生产品的价格决策,并引入案例验证模型结果,应用到园区废弃物价值流转过程中.研究结果表明:园区企业间废弃物资源化边际成本低于外购原材料成本时,会建立生态产业共生关系;共生系数与废弃物定价成反比关系,但共生程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共生收益;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对共生关系的形成及废弃物资源化的价格产生影响,通过企业间利益的协调可以实现园区的废弃物资源化,促进废弃物的价值流转.  相似文献   

8.
针对绿色港口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规制问题,构建了包含政府、港口企业、承运商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三方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决策行为演化规律,分析了港口企业与承运商“绿色改造”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发放补贴和征收环保税均是政府推动港口企业与承运商“绿色改造”的有效规制措施;随着港口企业与承运商“绿色改造”意愿的增加,政府“积极规制”的意愿会逐渐降低;港口企业的绿色服务费用越低,越有助于政府退出市场规制并推动港口企业与承运商向“绿色改造”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的竞争扩散问题,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群体的不同特征,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研究了消费者互动情景下绿色产品的竞争扩散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扩散,而消费者不同的收入特征、敏感度特征对于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扩散均会产生差异性影响,并将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这将为企业采取相关措施提升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执行下,借助演化博弈理论探讨了区域间政府监督决策和政府对企业的绿色技术转型监督决策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区域间双方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各主体的利益关系进行系统动力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绿色技术成本补贴来减少企业因技术转换而付出的额外成本,以达到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转换的目的;2)区域间双方政府加大减排力度会促使企业向绿色技术转型,但当减排力度太大导致严格监督成本太大时,严格监督的博弈最终向着一方政府严格监督另一方政府不严格监督策略演化;3)地方政府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和进行绿色技术成本补贴会促使企业向绿色技术转型,但当绿色技术成本很高时,即使地方政府加大减排力度,企业不会全部进行绿色技术转型选择,出现一部分企业选择绿色技术转型另一部分企业选择保留原有的污染技术的情况.因此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和严格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转型,对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对闭环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考虑政府奖励机制,构建公平中性的分散决策、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分散决策及集中决策3种决策模式。给出3种模式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新动能创新投入成本、公平关切系数对闭环供应链定价、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及各方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契约实现分散决策的协调。研究显示:随着创新成本的增加,新旧动能转化效率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谈判空间变小,同时批发价和销售价格降低,这与传统“投入越高售价越高”的观点不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不仅损害了主导企业制造商的利润,也损害了己方利润,同时降低了新动能创新投入水平、回收率和消费者效用,但增加了己方系统利润的占比;集中决策下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和各方利润最高,零售价格反而最低,可以通过“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协调机制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在该机制下,在回收活动中受益越多的企业,承担的回收成本越多。  相似文献   

12.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及其经济绩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绩效的概念模型,并以调查问卷获得的302家工业企业信息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工艺创新会通过技术升级(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来改善其经济绩效。技术的不确定性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绿色产品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反之不成立。同时,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范围内才具有调节作用。上述研究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政策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背景,文章综合考虑了低碳技术创新(共享)对减排收益的影响,以及本地区域技术创新和外部区域技术共享行为跨期效应特征.采用微分对策方法分析由本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努力程度和外部区域低碳技术共享努力程度共同决定的区域低碳技术存量动态策略问题.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无成本分担的分散式决策、成本分担下的分散式决策及集中式决策三种情形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到了各自的最优反馈均衡策略、低碳技术存量以及利润函数随时间变化的最优轨迹.通过对比三种情形下的反馈均衡策略、成本分担机制和合作创新机制对主体减排收益帕累托改进程度发现,集中决策情形下,本地区域和外部区域的低碳技术创新(共享)的努力程度较高,整体减排收益也比非合作时高,实现了Pareto最优;成本分担机制能够小范围地提高各主体的努力程度,适度改善减排收益.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在低碳技术合作创新情形下相关参数的灵敏性,为推进区域低碳技术异地协同共享长期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切实从消费者行为特性角度制定营销策略是双渠道供应链长足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消费者策略行为考虑到双渠道供应链中,在理清消费者渠道选择及购买时机选择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分散与集中决策下短视型与策略型消费者并存的双渠道动态定价模型,探讨双渠道最优响应策略,并对模型进行数值验算.研究发现:存在两阶段最优定价策略实现供应链利润优化;分散决策全价期定价小于集中决策,但优惠期定价大于集中决策,集中决策下两阶段供应链利润均大于分散决策,有效缓解渠道冲突和双重边际效应;随短视型消费者数量比例的增大,分散决策下的实体与网络渠道价格战越激烈,此时制造商在竞争中占优,而供应链成员合谋行为使实体和网络渠道定到高价,此时零售商在竞争中占优.双方均倾向于提供更大优惠促使消费者尽早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结果可为双渠道供应链动态定价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各国排放上限规制与排放交易规制的出台与实施管制了企业的碳排放量.根据是否只关注自身收益(降低产品使用成本),文中考虑了低环境意识顾客(只关注自身收益)与高环境意识顾客(同时关注自身收益与利他性低碳制造(即关注制造阶段的环境影响)).此外,能源使用性产品在非使用阶段以及使用阶段都会产生碳排放量.鉴于此,文中研究面对两类排放规制与两类顾客行为时,企业的绿色制造创新与绿色使用创新的组合策略.结论表明:相比于低环境意识顾客,当两类碳规制的管制性较高时,高环境意识顾客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当两类规制的管制性较低时,高环境意识顾客不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此外,面对管制性较高的排放上限规制时,顾客环境意识对企业的环境绩效无影响;面对排放交易规制或管制性较低排放上限规制时,高环境意识顾客通过限制产品销售数量能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entiv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Under the control of enterprise's expected economic targe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ynergistic incentiv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reen finance on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cision by using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unds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insufficient, there is an optimal decision space to use green financial loans to impl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e, and then achieve the expected economic goals; Under a given level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ffect whether enterprises can make decision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Green financial mechanism will not. However, when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decis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echnology upgrading, it will affect the enterprise's decision on green financial loan amoun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reen financial policy, as well as the decision-making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越良 《系统工程》2005,23(4):7-14
随着快速多变市场的到来和Internet/Intranet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已经愈来愈普遍。然而其中蕴含着诸多风险,并且非常复杂,它可能导致网络环境下企业合作技术创新中途失败,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不容忽视。基于此,首先对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的概念进行定义,然后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提出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复杂系统的概念,并以这一概念为基础,探讨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系统的构成及其本质特征,进而分析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生成和传导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产品结构的视角研究了两种具有替代效应且质量水平不同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及质量水平的变化给供应商和生产商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产品结构不同时利润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探讨了消费者福利随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集中供应链的利润最大,但却牺牲了集成式产品的市场份额; 分散供应链背景下增大一种产品的模块化程度会减小该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提高一种产品的集成化程度可以使得产品线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会牺牲产品线中另一产品的市场份额. 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质量水平变化时供应商及生产商利润变化的情况,并发现消费者福利并不随质量水平单调增加,其变化趋势取决于消费者对质量的感知程度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19.
在买方市场背景下,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分析消费者市场变化对定价决策的影响,能够为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提供指导,以及完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本文考虑普通消费者和绿色消费者对新产品、再制造品和二手品的支付意愿差异,并基于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和二手品的偏好程度对市场进行细分.在不同细分市场下,利用博弈论构建了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研究消费者市场结构以及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和二手品偏好程度的变化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绿色消费者市场比例的升高,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不变或升高,二手品的价格不变或降低;随着普通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新产品和二手品的价格不变或降低,再制造品的价格不变或升高;随着普通消费者对二手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新产品的价格降低,再制造品的价格不变或降低,二手品的价格升高;绿色消费者市场比例的升高和普通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质量较差的废旧品的回收再利用,增加闭环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对二手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质量较好的废旧品的回收再利用,但会减少闭环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垄断企业产品质量改进与过程创新的最优控制问题,考虑参考质量和参考价格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建立了双参考效应下的动态控制模型,分析系统稳态均衡及投资策略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存在可行的参数取值使系统为鞍点均衡,企业稳态投资受到产品质量、边际生产成本、参考质量及参考价格的影响。随着参考质量的增大,企业对质量改进的瞬时投资率不断增长而对过程创新的瞬时投资率不断下降,两种瞬时投资率随参考价格的增长而下降,且符号相同时投资组合具有互补性。企业通过对质量与创新投资策略的选择提升消费者需求及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