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BrO3--木糖-丙酮-Mn(2+)-H2SO4体系统的化学振荡反应,测定了振荡反应的条件和典型的振荡波形,研究了反应物浓度,Cl-,Br-,Ag+及丙烯腈等各种因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测定了温度对振荡诱导期,振荡周期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得到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研究了各金属离子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以及Mn(2+)的催化作用.考察了N2流代替丙酮时的振荡现象,从而对丙酮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作了说明.分析了振荡反应的产物,并测定了体系中BrO3-和木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对振荡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氨基酸的衍生物与丙酮作混合底物的BZ类振荡反应[KBrO3-(CH3O)3CCH(NH2)COOH-CH3COCH3-MnSO4-H2SO4]体系的振荡反应.给出了典型振荡波形及振荡浓度范围,分析了对振荡反应影响的因素、温度效应.解释了两种有机底物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FKN振荡机理,本文报道酒石-BrO3-Mn2+-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连续搅拌反应器中乙酰丙酮- BrO-3 - Mn2 + - H2SO4 化学振荡体系的新特征, 报导了反应条件对振荡体系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检测超氧自由基的方法, 方法基于分析物对振荡体系的脉冲搅拌作用.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BrO3--Mn2+-H2SO4-丙酮体系的振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与-BrO3--Mn2+-H2SO4-丙酮组成振荡反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振荡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有诱导期,体系电导(L)不随时间(t)变化;振荡周期,L随t发生周期变化,溶液颜色在粉红色与无色之间交替变化,有典型的振荡波型。诱导期及振荡周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4.275kJ/mol和98.153kJ/mol。体系振荡反应物浓度范围[葡萄糖]0.01~0.02mol/L,[BrO3-]0.03~0.045mol/L,[Mn2+]0.06~0.08mol/L,[丙酮]0.27~0.30mol/L,[H2SO4]0.8~1.2mol/L。振荡反应有Br2产生,Br2准一级消耗速率常数kBr2=1.6×10-5S-。对温度、反应物浓度、丙酮、Mn2+、Cl-、底物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了乙酰丙酮-BrO^-3-Mn^2+-H2SO4体系化学振荡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及浓度范围,研究了温度对振荡反应的影响,获得振荡反应周期,振荡寿命所对应的表观经参数分别为Ep=100.68kJ.mol^_1,EL=48.05kJ.mol^-1,首次报道并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这一体系的新特征,对振荡反应中间物及产物进行分析,并对此振荡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一种以NaBrO3为氧化剂,丙酮酸(Pyr)为有机底物,[NiDTH](ClO4)2(其中DTH为12,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11,14二烯)为催化剂,稀H2SO4为介质的化学振荡反应新体系.对该体系的振荡特性进行了实验描述,测定了该体系发生振荡的组分浓度范围、振荡轨迹,研究了各物种浓度、自由基抑制剂、还原性物质及Ag+、Hg2+等离子对振荡的影响,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铜在 Na Cl/ K S C N/ Na2 S O4 溶液中阳极溶解时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 Na2 S O4 的加入使振荡诱导期显著减小,振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探讨了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周围电解液组成对振荡行为的影响,及电化学振荡过程  相似文献   

9.
工业条件下铁钼氧化物催化剂上甲醇氧化反应的复杂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条件下,观察到甲醇在Fe2(MoO4)3-MoO3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发生强烈的自振荡,反应温度及尾气成分呈现周期性变化。振荡参数与反应温度、进料流速以及原料气中甲醇浓度有关,但不受原料气中氧浓度的影响,用原位红外技术检测到MoO3及Fe2(MoO4)3中Mo=O双键的振荡有着不同的相位,说明振荡过程伴随着晶格氧的转移及金属离子价态的变化。这些变化造成反应速度的负反馈,从而产生振荡。用多种手段研究了铁和铂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提出了协同作用机理及避免振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铜在NaCl/KSCH/Na2SO4溶液中阳极溶解时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Na2SO4的加入使振荡诱导期显著减小,振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探讨了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周围电解液组成对振荡行为的影响,及电化学振荡过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无光照条件下焦性没食子酸-KBrO3-H2SO4体系振荡的基本规律,得到了25℃、35℃时起振时间τ、振荡周期T与各反应物起始浓度之间关系的经验方程,以主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紫外光强度下该体系的振荡规律并给出了25℃、照度为500Lx时τ、T与反应物起 度之间的关系的经验方程,根据实验结果,对溴离子控制与非溴离子控制问题及紫外光在振荡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以Ag2SO4—Al2(SO4)3—MgSO4作催化剂,在H2SO4-H3PO4混酸溶液中快速测定废水COD的新方法.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是:Ag2SO4:Al2(SO4)3:MgSO4=1∶1∶1(质量比),H2O4:H3PO4=5∶1(体积比),回流时间0.5小时,通过对废水COD的测定,取得与标准法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尿液对化学振荡的扰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健康人和各类疾病患者的尿样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作用。结果表明,健康人尿样与疾病患者的尿样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明显不同,而且不同疾病患者的尿样对体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研究过程中对其扰动作用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化学沉积Ni-Cu-P合金及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弱碱性化学镀溶液中化学沉积Ni-Cu-P合金,并用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CuSO4.5H2O浓度对合金组成有显著影响。在化学沉积过程中,Cu的优先析出使镀层中Cu/Ni摩尔比远远高于镀液中Cu^2+/N^2+摩尔比。镀液中SuSO4.5H2O浓度低时,沉积速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但CuSO4.5H2O浓  相似文献   

15.
在自组装的量热装置中,同步记录了KBrO3-CH2(COOH)21-H2SO4-Ce(NO3)3体系的热动和电位振荡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Ce^4+]/[Ce^3+]呈周期变化的同时,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交替进行。实验结果与按FKN机理理论分析一致,吸热效应主要与Br2O4离解为BrO2有关,放热效应则与丙二酸的溴代及溴代产物的氧化胶有关。本工作成功地将量热计用于动态热热信号检测,为研究振荡反应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25℃下NaBrO3-丙二酸-铈离子-H2SO4体系的热振荡现象,观察了振荡波形,振荡周期和振荡寿命的变化规律。当振荡体系中某种组分浓度变化时,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振荡波形,结合各基元反应热力学函数和总包反应热力学的计算,进一步解释了特殊的振荡波形与反应动力学机理有关的实质问题。并根据基元反应的热效应,计算出总包反应的热效应,其结果与实验中出现的振荡峰方向完全吻合。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和热力学函数计算,说明了出现热振荡正、反峰的原因。反过来,通过吸热峰和放热峰也可说明反应机理和热力学函数计算的可信性。借此可探讨在B-Z反应的热振荡体系中反应热效应与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7,14-二甲基-5,7,12,14-四乙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4,11-二烯合铜CuL(ClO4)2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以新处理的乙腈作溶剂,测得了[CuL]3+/[CuL]2+电对的还原电位为1.24V。振荡反应的诱导期和波形随丙二酸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丙团替代两二酸,振荡反应明显地受到抑制。丙烯酰胺能够立即淬灭振荡,[I-]≥2.0×10-3mol·dm-3时,化学振荡被完全抑制。该体系组份浓度的振荡范围已经获得。  相似文献   

18.
吴英  谢红伟 《贵州科学》1999,17(3):185-189
研究无机电解质(HCl,KCl,CuCl2)对蔗糖/邻菲罗啉(Phen)+硝基乙烷/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醇的液膜振荡体系的影响。发现电势振荡与SDS阴离子(R12SO4^+)在界面上的吸附、脱附的相互关系,结合所测定的表面张力,满意地解释了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对电势振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化学振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基础物理化学课程介绍了化学振荡反应,用热力学原理分析了发生化学振荡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空腔流激振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消声室内低噪声高亚音速喷流装置上进行的矩形空腔流激振荡特性的实验研究.试验马赫数Ma为0.2~0.8,研究了来流Ma、空腔深度D对振荡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L/D=4的较浅腔流动,振荡以自由剪切层的流体动力自激振荡为主;而对L/D=2的情形,振荡属于空腔声学模态共振类型,并发现了可预估这类“不深不浅”空腔振荡频率的一个较好的预估公式.振荡峰值及宽带脉动部分基本上都是随Ma增大而增大,但当其他非主导峰值有较大上升时,随Ma增大,最大振荡峰值也有可能下降;Ma较大时,D对振荡频率影响不太大,但对模态振幅有较大影响.振荡通常是多个并非谐波的峰值同时出现,靠近腔后壁区域振荡最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