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过程普遍存在的时间较长的问题,考察了4种水溶性醌类介体(α-AQS,AQS,1,5-AQDS和AQDS)对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亚硒酸盐过程的加速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对硒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醌类介体都加速了亚硒酸盐的还原,其中,AQDS的加速效果最显著;在pH值为8.0,温度为30℃,AQDS浓度为0.2mmol/L条件下,48h时亚硒酸盐的转化率达到100%;加入AQDS后会生成更大尺寸的硒纳米颗粒,并可能使硒纳米颗粒表面包裹的有机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修复亚硒酸盐污染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除硒微生物特性,作者从江西某富硒泉水中分离到4株亚硒酸盐还原菌,并进行除硒效果与机理分析。4株亚硒酸盐还原菌表现出很强的亚硒酸耐受能力,在7 mmol/L(553 mg/L)的亚硒酸浓度下生长良好。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4株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18 h内,它们对33 mg/L的亚硒酸去除率均高于99. 7%。B菌在75 h内对高浓度亚硒酸钠(197. 5 mg/L)去除率在达到91. 2%。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经过高浓度含硒废水处理的细菌表面形态完整,能谱分析(EDS)证明硒元素在细胞表面存在。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除硒后羟基、酰胺基基团等峰位发生了明显移位,表明它们在细菌吸附除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n,γ)核反应的化学效应方面,前人曾用氯酸盐、溴酸盐、碘酸盐、高锰酸盐、高铼酸盐、亚硒酸盐、铬酸盐、磷酸盐和砷酸盐等含氧酸盐作靶子,研究了反冲原子的化学效应和浓集了放射性同位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了将硒酸盐于水溶液中定量地转化为亚硒酸,分别考察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5.
为进行韭菜硒元素富集效果考察及评价,对施加有机形态硒代蛋氨酸和无机形态亚硒酸钠的韭菜,进行了总硒和硒形态的测定。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韭菜和土壤中总硒的含量,采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液相色谱偶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韭菜中四种硒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不同硒形态后,韭菜总硒含量有所提高,最多可提高9倍;亚硒酸盐是韭菜小分子硒形态的主要存在形式,施加不同硒形态后,韭菜中的亚硒酸盐含量保持稳定,基本在0.045~0.068μg/g范围内。另外,在韭菜种植地土壤中检测到了0.36±0.080μg/g浓度的硒元素,推测韭菜植株通过土壤吸收硒元素实现硒富集。  相似文献   

6.
以体质量为4.9±0.2 g的泥鳅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不同含量(0%、0.3%、0.6%、0.9%和1.2%)的硒化壳聚糖。经过为期60 d的养殖后,比较实验鳅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硒化壳聚糖对泥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AT活性随着硒化壳聚糖含量增加而增大,在添加量为1.2%时活性最大,各实验组的GPX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硒化壳聚糖添加水平大于0.3%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在1.2%添加水平达到最大;实验组泥鳅肝脏内丙二醛(MDA)含量相比于空白组明显下降,且随着硒化壳聚糖的浓度提升而下降,在1.2%时达到最低;实验组总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的上升,在0.9%时达到最大。整体上,饲料中添加硒化壳聚糖可以显著提升大鳞副泥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条件下,硒酸盐能定量地被还原为亚硒酸,由PAR极谱分析仪分析体系中亚硒酸的总量,用该法测定水样中无机硒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具有三维无机框架结构的新颖的化合物Cd4(SeO3)2(SO4)2(1)。该化合物是首个第二副族的混合硫酸盐-亚硒酸盐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中的镉原子具有独特的三种配位模式,即,六、七和八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具有三维无机框架结构的新颖的化合物Cd4(SeO3)2(SO4)2(1).该化合物是首个第二副族的混合硫酸盐-亚硒酸盐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中的镉原子具有独特的三种配位模式,即,六、七和八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目前,制取高纯硒(99.99-99.999%)的方法有蒸馏法、亚硫酸钠加成法、硒化氢热分解法、熔炼法、区域熔炼法、亚硒酸镁结晶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蒸馏亚硒酸法和昇华二氧化硒法等。用最后一种方法制取高纯硒时,一般是先用硝酸氧化粗硒,将所生成的亚硒酸加热脱水,得到二氧化硒,用昇华法提纯二氧化硒之后,再用甲酸还原亚硒酸,即得高纯硒(99.998%)。也有人在氧气中燃烧粗硒,将  相似文献   

11.
硒最重要的应用部門是电气工业。硒是用来制整流器以及光电池,如有杂貭的存在,便影响其性能,降低其灵敏度,所以不但要研究硒的提取,而且研究硒的提純也是很必要的。在自然界中硒的单独存在是极少找到的,通常它是与硫化矿物成同晶型混合物。所以硫酸工业的废物((?)尘,鉛室渣或洗塔尘)以及电解粗銅时所产生的沉渣物——阳极泥是作为提取硒和它的同族元素——碲的主要来源。阳极泥中的硒是呈金属的硒化物状态存在。所以处理阳极泥的过程是使硒氧化成二氧化硒,然后利用二氧化硒的易揮发性(升华温度为315℃),易溶于水以及与碱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相互作用,而生成易溶于水的鈉或鉀的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性貭,将硒提取出来。现代从阳极泥中提取硒的最好方法要算是硫酸化焙烧与純碱焙烧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中的微生物能改变元素的形态,引起其迁移性、毒性和生物利用性的变化[1].硒酸根能被微生物异化还原,主要产物为不溶于水的单质硒(Se(0))[2,3]本文研究了硒酸盐的微生物转化,有大量Se(0)生成.钨酸根对硒酸根的微生物转化有影响,严重抑制Se(0)的生成.硒的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绿岭’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硒核桃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5年生‘绿岭’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果实,测定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促进了核桃种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减少了丙二醛(MDA)在植株内的累积,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性;种仁SOD、POD、CAT活性分别以喷施200、80、120mg/L亚硒酸钠处理最高,活性分别为2.65、9.30、246.98 U/(g·min),较清水喷施的对照(CK)分别提高61.59%、31.54%、104.89%;亚硒酸钠喷施质量浓度为120mg/L处理时,种仁MDA含量最低,为2.27μmol/g;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提高了核桃坚果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60mg/L时,核桃单果质量最大,为13.42 g,较CK提高了6.85%;种仁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叶片喷施亚硒...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硒酸钠(1.25~20 mg/L)和亚硒酸钠(0.25~4 mg/L)染毒处理7 d后,黑斑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核异常细胞率、总核异常细胞率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亚硒酸钠的毒害作用明显强于硒酸钠,对黑斑蛙蝌蚪红细胞均存在较强的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啤酒酵母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硒(以亚硒酸钠形式供给)的数量和硒对酵母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既和培养基中SeO_3~(-2)浓度有关,亦和细胞群体所处的生长阶段有关。培养基中SeO_3~(-2)浓度高于10~(-6)M时,酵母细胞的生长就要受到抑制。在一定范围内,酵母细胞吸收硒的量,随着培养基中硒含量的增多而增加。在对数生长期,酵母细胞吸收硒的量最大。但在对数生长期给以10~(-3)M亚硒酸钠,酵母细胞中有红色颗粒出现,可能是亚硒酸根还原而产生的元素硒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亚硒酸钠、还原性谷胱甘肽、过氧化氢(或自然溶解氧)进行了研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等均证实了在此反应体系中通过亚硒酸钠的催化作用产生了超氧阴离子(O_2~-)等活性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7.
一株耐硒粘质沙雷氏菌及其硒还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州乌当区富硒土壤中筛选亚硒酸钠还原菌并进行菌种鉴定,测试菌株硒素耐受能力及还原生成红色单质硒特性。结果表明:菌株X1704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菌株对亚硒酸钠有较强耐受能力,其最低抑制浓度(MIC)高达3500 mg/L;硒胁迫作用下,菌体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稳定期也相应延迟;菌株能把96.8%的亚硒酸钠还原为红色单质硒。  相似文献   

18.
用浓度为0、0.5、1.0、1.5 mg.L-1的亚硒酸钠预先处理梨叶片,3d后接种纶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接种3 d后开始测定各种指标.结果表明,经1.0 mg.L-1亚硒酸钠处理的梨叶片,能抑制轮绞病菌感染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可初步确定,1.0 mg.L-1亚硒酸钠溶液可缓解轮纹病菌对梨叶片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润平  龚书椿 《河南科学》1996,14(3):269-276
硒的微生物转化是微生物过程,PH、温度、介质影响硒酸盐的异化还原。硝酸根抑制硒酸根的转化,而硫酸根则没有抑制性,说明硫和硒有着不同的还原型的生物循环。还原剂如氢、醋酸根等促进硒酸盐的转化,而VIB族元素则抑制其微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组成对玻璃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摩尔百分含量Zn O(0 mol%,2 mol%,4 mol%,6 mol%,8 mol%)的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利用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DTA差热分析仪等手段对玻璃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Zn O的掺量为4mol%时,亚碲酸盐玻璃的玻璃化温度Tg最低;表观密度和折射率都达到最大值.Te O2、Nb2O5以及OH基在玻璃体中存在形式的不同是Zn O-Nb2O5-Te O2亚碲酸盐玻璃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为稀有金属掺杂亚碲酸盐玻璃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