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从二月中旬开始返青 ,麦苗生长迅速 ,对养分的吸收量日益增多 ,特别是拔节至孕穗期所吸收的氮、磷、钾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 ,开春后及时追肥至关重要。一、追肥适宜时期根据麦田不同苗情安排不同追肥时间。对麦苗分蘖少长势弱或单根独苗的晚播麦田 ,在返青期二月中、下旬及时追肥一次 ,但对小麦群体适宜的壮苗麦田 ,不应追施返青肥。对单株具有2—4个分蘖的麦田 ,可在三月上中旬追肥 ,对具有4—6个分蘖的麦田 ,根据麦苗长势 ,可安排到三月中下旬至四月初追肥 ,麦苗越旺追肥时间越晚。二、肥料种类选择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     
专家对当前麦田管理提出建议近日 ,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部分小麦专家 ,对我省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专家认为 ,目前我省小麦长势良好 ,但由于去年冬天气温偏高 ,今年1一2月气温低于往年 ,对小麦后期生长不利 ,因此 ,要切实加强麦田管理 ,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对目前生长正常 ,群体头数在70万左右的麦田 ,应抓紧中耕除草保墒。拔节前后追肥灌水 ,以保穗增粒。2、土壤肥力基础好的高产麦田 ,应及早进行深中耕 ,并结合镇压控制分蘖生长。拔节期以后根据苗情变化再进行肥水管理 ,以防倒伏。对土壤肥力基础较差、返青后…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致使一部分秋作物如棉花、红薯、蔬菜等收获较晚,造成部分小麦推迟播种期,成为晚播小麦。晚播小麦的特点是:播种晚、地温低,有效积温少,冬前分蘖少或不分蘖,主茎成穗,产量偏低。因此要在精细整地,足墒播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栽培管理措施,达到晚播小麦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朱广凯 《河南科技》2006,(10):12-12
1。弱苗麦不宜浇。没有分蘖或分蘖少的弱苗麦田,一般不宜冬灌,以免浇麦埋苗,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或降低地温,不利于小麦分蘖扎根,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5.
晚播小麦弱苗的管理武陟县喜应观乡农技站李泰荣,慕凤云冬季如何管好晚播弱苗,是争取明年小麦均衡增产的重要工作。晚播小麦,冬前本身积累的养分少,分蘖少,根系不发达,抗寒能力差。对这类麦怎怎样管理,特提出以下三条措施。1、早追冬肥。在三叶期之后,就进行追肥...  相似文献   

6.
<正>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苗、促苗早发,促根增蘖、安全越冬,稳操群体,提高成穗的重要措施。人所共知,小麦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这三个因素的乘积越大,产量越高,在这三个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亩穗数。在高产稳产的条件下,播量一定,每亩穗数又取决于冬前大分蘖的多少,成穗率的高低。因此,适期播种是实现增穗的重要途经。据调查,小麦分蘖出现的越早,成穗率越高。从百农3217定株观察结果看,一般十月底以前的分蘖,可百分之百成穗,以后随着分蘖时间的推迟、逐渐  相似文献   

7.
<正>全省各地2月份月平均气温为:4.6~8.4℃,大部分市县较常年同期偏高4~6℃。月内全省各地降水量在0~42mm之间,豫南大部分地市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2倍以上;其它地区均无有效降水,旱情仍继续发展。目前,全省大部市县冬小麦处于返青~拔节期。发育期较常年同期提旱10~~20天,小麦早返青对晚播麦和弱苗有利,可促进转化升级。但由于冬季偏暖,小麦带绿越冬.部分小麦过早萌动返青,发育期提早,由于春季气温多变,如遇强降温易遭受冻害。另外70多天未出现明显降水,又加之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又持续偏高明显,小麦基本未停长且萌发较早,小麦生长消耗的水份比常年偏多。  相似文献   

8.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9.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各地都在组织形式不同,范围不一,面积不等的“双高”开发工作。这项工作是各级领导根据我国人口逐年增多,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到本世纪末全国十亿农民达到小康水平目标而提出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根据我们三年分别在西华县田口乡的陈楼、李陈;东夏镇的岳庄;逍遥镇的杜庄等,固定四家示范户和四个不范村,连续三年的试验,调查情况看,推广小麦、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是实现高产量、高效益,达到“双高”开发的一种好模式,值得各地推广应用。一、种植模式小麦、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采用2米一带。行距20厘米,播种4行小麦,留1.4米空档,冬季深翻,风化土壤,蓄水保墒。来年春天在空档中间开沟施肥,覆盖地膜,4月中旬移栽一行营养钵西瓜。4月下旬在瓜行两侧各移栽一行营养钵棉花。西瓜每亩700棵左右;棉花每亩1400棵左右。  相似文献   

11.
小麦分蘖的多少,标志着小麦群体结构的好坏,影响到小麦产量的高低.在生产上,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麦苗迟迟不分蘖,或分蘖极少,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查找不分蘖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小麦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12.
王国勇 《河南科技》2004,(10):10-10
小麦分蘖的多少,标志着小麦群体结构的好坏,影响到小麦产量的高低。在生产上,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麦苗迟迟不分蘖,或分蘖极少,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查找不分蘖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小麦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地区施用玉米除草剂。但在1999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有些岭旱地后茬小麦出现枯黄死亡情况。经植保人员分析确诊此现象为玉米除草剂残毒药害所致。 一、小麦受害情况 小麦受药害后症状为:叶片变黄白色,茎基部变黄褐色,未出土的麦苗发黄,严重的茎基部和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仅河南孟津县1999年受害范围达7个乡镇19个行政村,面积100余亩。一般受害株率达19—20%,严重的受害株率达50—70%,部分已毁种。 二、小麦受害原因 小麦受害原因主要是由于玉米田使用除草剂不当所致。一是使用量过大,如40…  相似文献   

14.
<正> 1.科学运筹肥水。一、二类麦田返青起身期以控为主,早春应加强中耕以适当控制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3月底4月初小麦拔节后(优质麦可适当推到4月上中旬)结合浇水亩追施碳铵30—40公斤,浇后适时中耕。三类麦  相似文献   

15.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1987年在我市的文曲乡汤庄村首次发现,经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小麦黄花叶病。1990年全市已蔓延到临近的城郊,张村等5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面积达1.1万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近年来,我们通过试验和研究,已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观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 1.麦黄花叶病是禾谷类多特菌侵染所致,由病土,病根茬,病麦糠和病场土传播的。在小麦播种以后到返青以前,感病麦苗外表显示症状,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小麦低产田中面积最大的是旱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亩,占全省麦田面积的20%,平均单产只有200斤左右。除平原旱薄地以外多分布在太行山和伏牛山的丘陵地带,岭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墒能力很差。丘陵地区年降雨量虽有500—800毫米,但在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仅200多毫米。干旱是影响小麦增产的主要障碍。丘陵旱地一般是人少地多,劳畜力不足,运输困难,施肥少,耕作粗放,土壤脊薄,这也是小麦低产的重要因素。据芦氏、嵩县、三门峡市土壤普查结果,有机质含量多在百分之一以下,有效氮在百万分之四十以下,速效磷在百万分之三以下。又因干旱条件限制,仅有  相似文献   

17.
小麦植株上叶片和分蘖的识别以及叶片发育相对阶段的测定对于查明不利环境对幼苗的影响是有用的。本文描述了几个标准,当低位叶空缺时,这些标准可用于鉴别禾谷类作物的叶片、分蘖和次级分蘖。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探讨小麦对磷肥的适宜施用量,我们在坡马大队试验场安排了磷肥不同量作小麦底肥试验,现将试验总结于后。供试磷肥为过磷酸钙,分别亩施60斤,80斤、100斤、150斤和对照,五个处理。品种“郑州761”。在缺磷的地块,施用磷肥可以使小麦健壮生长分蘖增多,植株含磷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从群体结构来看,以每亩施100斤的表现最好,年前分蘖76.9万株,春季分蘖达到94.9万株,成穗40.5万株,分别比对照增加16.4万株、19.6万株、6.1万株。单株成穗3.1个,比  相似文献   

19.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期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办,会期覆盖整个汛期,高影响天气多发,可能对世园运行及游客参观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利用1959~2009年西安气象观测资料及近年西安区域站资料,对4~10月的气候背景及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高温日较多,70~8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园区气温较市区偏高0.2℃,6~8月是高温预报服务重点;(2)7月为西安暴雨高发期,园区易发生短时强降水,是暴雨及强对流重点关注和预防时段;(3)3月下旬~7月下旬雷暴日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到9月上旬呈下降趋势,9月中旬略有上升,之后平稳下降,7月、8月是雷暴影响主要时段;(4)西安市区大风天气3~8月出现天数较多,4~8月为6、7级风高发期,应给予重点关注;(5)70%以上的连阴雨主要发生在7~10月,7月、9月为连阴雨高发期,9月23日~10月3日为高发时段,应重点关注连阴雨及期间的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20.
冬季晴热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 2002年 1月上旬,甘肃省气温持续偏高的大尺度环流特征,1月10日出现在河西五地市的罕见晴热天气的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造成气温持续偏高和破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是:在稳定的环流形势下,伊朗高原的暖气团北上东移,暖平流输送辐散下沉气流增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