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析"小金库"的形成方式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严重扰乱了财务活动秩序,危害极大.分析了"小金库"形成的资金来源和渠道,提出了检查和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夸张辞格的真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是夸张修辞格运用的基础,适"度"是夸张修辞格运用的原则.不"真"而又过"度"的夸张就失去了根基,也就没有了信度.只有"真"实而又适"度"的夸张,才能激发人们的想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过去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延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比不上大学生,动手达不到岗位技能要求.为此,前人已经探索并丰富了"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基于榜样的教学法"等.根据以上各教学方法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总结了一种计算机教学方法--基于案倒的榜样教学法.它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好.此教学方法依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路,依托案倒库让学生在45分钟有目的.有任务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综述了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建模方法.将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首先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建模.随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标准对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进行了粗糙度理论模型归类.随后,从"简单"建模因素和"复杂"建模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理论建模方法和研究进展.评述了这些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切削表面粗糙度理论建模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三体》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赋予了女性应对生态危机的隐喻书写.在自然和生命秩序中,女性处于守成和家园的地位.女性由稳定的"在家"走向漂泊的"在场",隐喻了生态危机的多重性和严重性.小说中人类生存由女性选择,女性关于"在家"和"在场"的抉择悖论体现了各自的规定性.依存"在场"的生命本性,坚守"在家"的约束、爱与责任."在...  相似文献   

6.
孟子在解诗上为了避免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的弊病,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命题.这个命题成了后世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国书法能透过笔墨线条表现作者的"意志",好的书法作品凝聚了作者丰富的主观情思.因此,我们在品评书法作品时,也可借鉴孟子的文学批评方法,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以意逆志"来评价书法,使"必由意晓"的作品得到合理的解读,使"书如其人"的评价更为公允.  相似文献   

7.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天文观测既是敬天的活动.也是"通天"的手段.历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首要政治任务.历法是"君权神授"的"天命"的象征.改革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从敬天和观天的宗教天文活动中产生了"法天"的思想.帝王只要按照历法规定的"月令"治理国家,社会就和谐有序.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思想,把天文现象当作灾异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以观天象而占国家大事吉凶的中国占星术因此在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与"经世致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古今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实事求是"风气,到了汉代分别表现为对文字训诂和对微言大义的阐发.在宋明理学中,"实事求是"观念事实上被淡化.到了明末清初以及清代,随着考据学的重兴,"实事求是"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伴随着近代"开眼看世界"之风的兴起,"实事求是"思想被注入了向西方学习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洛仑兹转换公式引出了"时空可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物理上肯定了时空可变,从此,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相对论的纯相对的假设,却产生了"悖论",引出了"协变"等错误.用光的"二重性"推导时空可变,可化解此错误.  相似文献   

10.
诗歌"拒懂"书写主要体现在书写立场、诗情诗意、诗歌语言等方面.虽然由于诗歌文类的特殊,其书写的"拒懂"有相当程度的正当性,但是,诗歌书写的"拒懂"不是无限度的.因此,需要对诗歌"拒懂"书写加以美学辨析.中国新时期以来的不少先锋诗歌书写表征出了一定的"拒懂"性.一方面,这种.拒懂"书写有着特定的现实针对性.也有其当然的合理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对抗"、"中断"性质的诗歌话语,不管是在书写立场、诗意内涵还是在语言运用上,这种.拒懂"书写也在事实上暴露出了诸多缺陷、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