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2.
定西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富集区、人工种植的主产区、仓储物流的集散地。为了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市上超前性、创新性的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性构想,实现中药材产业由量的扩张积累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千年药乡”、“西北药都”、“药材之乡”向“中国药都”迈进,这是中药材产业全方位升级、南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陇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千年药乡”。陇西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产地资源优势、加工规模优势、市场物流配送优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尚处于较低层次,对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作用还很有限。建设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能够加快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升级,把陇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道地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真正使其成为拉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4.
1 定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1.1中药材的种类及资源 定西是甘肃省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遵循科学规律”的原则,抢抓“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逐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品种多元化、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后无害化、加工精细化的发展格局。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13种,分属90个科:其中植物药308种,矿物药5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其中植物药130种,动物药3种,矿物药2种。在中医药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种植的就有97种,占到75%左右。主要品种有: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贝母、秦艽、羌活、独活、白芷、柴胡、草决明、地榆、红花、牛籽、麻黄、丹参、黄芩、艾叶、桔梗、甘草、板蓝根、猪苓、生地、大黄、射干、防风、白术、木香等。  相似文献   

5.
《辽宁科技参考》2005,(9):27-30
一、参药产业开发;1.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按照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标准.全县中小药材种植园达到300个,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以五味子、细辛、人参、黄芪为主的道地中药材10万亩,林下药材17万亩(其中林下人参15万亩),产值可达25亿元。  相似文献   

6.
陇西中药材产业在区位、市场、仓储、资源等方面有着许多优势,并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目前农民未能真正发上“药财”。文章着重从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机遇、优势、前景、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海 《定西科技》2005,(2):33-33
2004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33万hm^2。中药材总产量16.5万t,占全国中药材产量的20%,定西市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其中“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已成为我国中药材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8.
甘肃岷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美国利邦国际公司销售当归、黄芪、红山叶提取物采购台同日前签订.合同约定岷州公司在两年内每年向美国利邦国际公司提供总价值6200多万元人民币的当归、黄芪、红山叶三种中草药提取物1000吨。千年药乡岷县的中药材精加工产品将首次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9.
乔海珍 《甘肃科技》1996,12(4):47-47
渭源县当归生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乔海珍(渭源县农技推广中心748200)渭源县地处定西地区南部,全县20多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属于高寒二阴区,这为中药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自1994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中药材生产列入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之...  相似文献   

10.
地处滇西北高寒山区的大理州剑川县.是个以白族为主(占全县总人口17万人的92%)彝、回、汉、傈僳、纳西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县城海拔2198米.最低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4295米,高低差距达2295米。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霜期长达164天的冷凉气候特点。全县辖6镇3乡.共93个行政村(社区)。2003年财政总收入4000多万元,总支出14423万元,  相似文献   

11.
7月27日,中国·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陇两隆重开幕。大会为期两天,以“绿色、道地、发展”为主题.分为高端论坛、成果展览、参观企业、市场和种植基地、经贸洽谈等部分。  相似文献   

12.
杨志刚  史瑞建 《汉中科技》2006,(5):12-12,15
留坝县地处我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58平方公里,人口4.9万,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求发展良策,因地制宜,提出了“药菌兴县”的发展战略,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精心培育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建了大地、天翔、好仕得等6家以西洋参为主的种植、制药企业,带动了该县西洋参产业,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结合绿色产业调研、筛选,对该县西洋参产业情况进行一些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镇巴县盛产中药材,全县有药用植物1000多个品种,其中被《中国药典》载入盛产的中药材有236种,有“天然中药库”之称。杜仲、天麻、大黄、黄柏、厚朴等是镇巴地道特产药材,文章针对镇巴县中药材发展现状提出壮大发展中药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9镇、8乡,人口5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万人。海拔1612-2778米,年均降雨量445毫米,无霜期165天,平均日照时数2260小时,平均气温7.8℃,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十分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和发育,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5.
缙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位于丽水市北大门,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传统农业县。缙云设县于唐代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503km2,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到1999 年底,总人口 为43.48万人,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由于全县人民依靠科技进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因而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九五” 期间,全县培育了两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一家省级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培育了三个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省星火示范企业;创建了四个省级星火示范乡镇。1…  相似文献   

16.
《定西科技》2003,(1):11-12
渭源是农业县,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其中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地产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发展.地产中药材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县农民收入的60%—70%都来源于中药材产业。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药材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缺乏加工增值的能力。所以,农民的收入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安西县总人口10.6万人,农村人口占80%。“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前全县棉花、草业、畜牧、林果、特产五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成为安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70%,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五大支柱产业发展链条较短,农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如何用科技破解“三农”问题,拉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安西科技工作将以“七化”的科技视野面对“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定西科技》2006,(3):14-15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走好五条路子、提升六大产业,建立三大经济发展区”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总揽,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拓宽工作渠道。把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菌菜、劳务为主的产业开发作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增长点来抓。使优势特色产业开始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迈进,提升了陇西县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能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推动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市旱农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攻关,通过采用先进的辐照技术改变中药材性状.获得了高产优质的当归和黄芪突变素。  相似文献   

20.
素有“养猪大县”之称的宁强县,辖26个乡镇305个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户有7.5万户,农业人口29.57万人。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生猪、茶叶、中药材”确定为三大主导产业,使全县生猪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迈进,生猪出栏迅速增长,曾出现过产销两旺的历史;但今年开春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