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单独及复合加入添加物的方法 ,通过测定不烧砖的高温重烧线变化率来评价添加物对不烧砖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添加物都有望提高不烧砖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各种粒径的棕刚玉、白刚玉(<0.047mm)、镁砂细粉和α-Al2O3为主要原料,铝凝胶粉为结合剂,研究了了Cr2O3粉加入量对精炼钢包铝镁不烧砖线变化率、抗折强度、耐压强度、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借助XRD和SEM研究了不烧砖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Cr2O3粉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烘干后的显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上升,而强度变化不明显;高温处理后,当Cr2O3加入量为超过1%后,材料的抗折耐压强度逐渐降低;高温抗折强度也是先增大、后降低.本实验条件下,Cr2O3粉加入量在1%时,不烧砖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氯氧镁水泥为结合剂制备铝镁质无碳不烧砖,研究了MgCl2·6H2O和镁砂含量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能明显提高不烧砖(110℃×24h和1600℃×3h)耐压强度;随着镁砂含量的增加,不烧砖高温下低熔相量减少,镁铝尖晶石生成量增加,材料的组织结构变疏松,常温耐压强度逐渐降低。材料中镁砂的最佳加入量为10%~12%。  相似文献   

4.
氧化铝陶瓷内衬钢管的静态生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自蔓延铝热剂房制备陶瓷内衬钢管,添加物SiO26对反应过程及陶瓷衬层显微组织成份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和内衬层的表面质量。同时,内衬层的密度,气孔 状,抗热震性能均有一定变化,而抗蚀性能和抗磨性能对SiO2量的变化反应不明显,适量的SiO2对陶瓷衬层的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几种主要添加剂在镁碳砖中的应用情况.添加物能显著提高MgO-C砖的抗氧化性能。添加物类型不同,其作用与效果亦不相同。在生产中应视具体条件来选用添加物.  相似文献   

6.
高温合金微晶涂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合金微晶涂层是一种新的高温合金防护涂层体系。与目前通常采用的涂层不同,它的成分与基体合金基本相同。这种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而且由于与基体成分相同,避免了传统涂层高温合用后在涂层与基体间因互扩散形成的脆性有害相等。高温合金微晶涂层是在微晶化对铁、镍基等各类合金抗氧化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微晶化影响铁基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等氧化性能的研究情况,着重介绍了高温合金  相似文献   

7.
垫片高温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法兰密封常用垫片进行了大量室温条件下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高温工况下的法兰密封问题,研制了专用的垫片高温性能试验装置,成功地解决了装置的升温与控温,以及高温条件下的加载与卸载,垫片变形和泄漏率测量等技术难点,经过300多小时的垫片高温性能试验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该装置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已基本上具备了进行垫片高温性能试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耐受温度的不断提高, 高温光纤光栅在高温热结构领域的应用潜力愈发明显. 高温粘接是一种实现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但高温环境使得高温粘接存在多种失效的可能. 通过高温拉伸和剪切实验研究了光纤光栅传感器与超高温陶瓷粘接的粘接性能, 结合断口的宏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高温粘接的失效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当温度为 500 和 650 ℃ 时, 粘接破坏是包含界面破坏和粘接剂内聚力破坏的混合破坏模式, 并且以粘接剂内聚力破坏为主; 在 800 和 1 000 ℃ 环境下, 粘接失效主要是缘于界面破坏. 在热和力的共同作用下, 粘接剂内部的孔洞逐渐扩展为裂纹, 导致抗拉强度减弱, 而单纯的高温热处理却会提高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提出了各类钢材常温下设计指标,但尚未有高温下的设计指标。为了分析高温下钢材的设计指标,收集了152组Q345钢材高温材料性能数据,得到Q345钢材高温下材料性能不定性的统计参数;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高温下Q345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360组,从而获得Q345钢轴心受力构件高温下计算模式不定性的统计参数;基于统计结果采用一次二阶矩法,通过MATLAB编制程序提出了Q345钢轴心受力构件高温下抗力分项系数。对提出的系数进行可靠度校核分析,结果表明,满足建筑火灾下的可靠度要求,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LY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以LY抗车辙剂、克拉玛依90#沥青、SBS(1-C)改性沥青和玄武岩为试验材料,选取AC-16C矿料级配拌制沥青混合料,分别研究高温重载、高温浸水和不同碾压次数等较苛刻条件下掺加LY抗车辙剂的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抗车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料高温性能通过动稳定度来表征,得出在高温有水及高温重载条件下,LY抗车辙剂对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效果显著;碾压次数的适当增加可以提高LY抗车辙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但是对于添加0.4%LY改性沥青混合料,增大碾压次数并不能显著提高高温性能,当碾压次数为36次时,该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胡明玉  孟杰 《江西科学》2010,28(4):487-490
利用城市污泥制备烧结砖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从城市污泥烧结砖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矿物掺料和生物技术对城市污泥烧结砖制备的除臭及改性作用。分析表明,用矿物吸附和生物技术联合除臭方法,可以解决生产中的臭气污染问题;同时,吸附除臭作用强的微孔型矿物掺料可以改善原材料的塑性,提高坯体强度;矿物掺料化学组成合理时,可以作为助熔剂降低制品焙烧温度,并提高制品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因此,采用矿物掺料和生物技术的方法可以使除臭和改性有效结合,具有合二为一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酚醛树脂作结合剂的MgO-A1和MgO-Fe两个体系的烧成合金的亚微形态和机械强度的关系,考察了体系在高温下、在还原性气氛中发生的反应对形态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电熔镁砂、超细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添加Al和TiO2制备低碳镁碳砖,研究复合引入Al粉和TiO2对低碳镁碳砖基质物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埋炭热处理后,添加剂与基质反应生成新相MgAl2O4和TiN或Ti(C,N),使低碳镁碳砖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显著增加;此外,添加剂的复合引入有利于改善单独引入Al粉时镁碳砖埋炭处理后易水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延长MgO-C砖在提钒转炉上的使用寿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MgO-Fe-C砖,通过与传统的MgO-C砖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这种新型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400℃的使用温度下,导致提钒转炉用MgO- C砖使用寿命短的原因是脱碳层的烧结性差,抗冲刷性不理想;而对于本研究所开发的MgO-Fe-C砖,铁粉在氧化层氧化及使用条件下原位形成MgO-FeOss,有效地改善脱碳层的烧结性能,并形成致密且高结合强度的脱碳层,显著地提高了耐火材料的抗熔渣侵蚀性和抗氧化性,有利于耐火材料寿命的提高,因此MgO-Fe-C砖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提钒转炉用MgO-C砖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冶金行业的发展,低碳镁碳砖已成为镁碳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5~3 mm,<3~1mm,<1~0.074 mm,<0.074 mm的电熔镁砂和<0.172 mm的鳞片状石墨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金属Al粉为抗氧化剂,研究了加入石墨的质量分数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质量分数的增加,低碳镁碳砖的常温强度、体积质量和显气孔率均随之减小,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氧化性随之提高;综合分析当加入石墨的质量分数在2%时所得低碳镁碳砖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镁锆砖和镁铬砖抗RH炉渣侵蚀机理以及简化模型法,研究了镁锆砖的制备工艺参数与抗RH炉渣侵蚀的相关性.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颗粒级配、助烧剂、烧结温度、氧化锆含量和氧化锆种类对镁锆砖抗渣性能的影响,确立影响镁锆砖抗渣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烧结温度和氧化锆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烧结温度和氧化锆含量对镁锆砖抗渣侵蚀性能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利用中心复合设计,建立镁锆砖的抗侵蚀统计分析模型,并作响应曲面图形.  相似文献   

17.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组成不同导致两种基础油高温清净性和添加剂感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础油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和添加剂消耗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实验结果和FT-IR分析表明金属盐类(包括清净剂析出的碳酸盐)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羧酸盐类和硫酸盐在成焦过程中都会沉积在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18.
砌于小烟道处硅砖提前出现粉末状损毁。经研究其原因是硅砖中方石英含量多,小烟道的工作温度正值硅砖中方石英多晶转变的温度范围,温度的频繁变化伴随着体积变化的频繁进行,最终导致硅砖的砖体结构的松散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