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寻求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煤炭资源,采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通过应用膜分离法及PSA相结合方法来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煤气中氢气质量分数。对于浓度低的,先用膜分离使其“提浓”,再进行PSA吸附,使其“提纯”。会得到高纯度氢气,同时其成本远远低于其他提氢方法。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方式制氢气是化石燃料制氢气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煤制油技术,是把煤炭在高温下加氢、加压、加催化剂,产生粗油,再经过炼化取得汽柴油、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料。目前煤制油的技术路线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直接液化,也称煤的加氢液化法,该路线对煤种有一定的要求,变质程度高的煤和惰性组分高的煤不太适合。  相似文献   

3.
以改进的前脱乙烷流程为基础,讨论了中冷油直接吸收法和中冷油补充回流法回收甲醇制丙烯(MTP)装置脱甲烷塔尾气的可能性。模拟结果显示,中冷油补充回流法能够有效地回收尾气中夹带的吸收剂和少量乙烯组分,降低产品气压缩机及丙烯制冷压缩机功耗。以1.7×106 t/a MTP装置为例,当采用中冷油直接吸收法时,MTP装置双机轴功率为20 537kW,分离工段尾气中乙烯损失为48t/a、吸收剂损失为2 104t/a;当采用中冷油补充回流法时,MTP双机轴功率为20 549kW,分离工段尾气中乙烯损失为38t/a、吸收剂损失为410t/a。  相似文献   

4.
结合兰州石化公司3万t/a硫磺回收装置对影响SO2排放浓度的液化气脱硫醇尾气、燃料气进行了数据分析,通过将液化气脱硫醇尾气从尾气焚烧炉引入硫磺燃烧炉焚烧、更改燃料气来源等方法降低SO2排放浓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煤层中硫化氢的吸附性质,建立山西铁新含硫化氢煤表面分子模型,利用软件Gaussian09,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上计算煤表面分子与H2S、CO2、CH4、N2气体分子的吸附能.进一步模拟了硫化氢和甲烷混合气体共存条件下,二者的依存关系.结果表明:煤吸附硫化氢的吸附能为2.230 k J/mol,键长、键角均无变化,表明煤对硫化氢存在吸附,且为物理吸附;煤对四种气体吸附能力依次为CO2CH4N2H2S,硫化氢为弱吸附气体;硫化氢的存在促进煤对甲烷的吸附;煤对硫化氢和甲烷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大于煤对单个气体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煤气化生产的煤气转化为甲醇产品,而甲醇生产过程中将会有一定量的尾气排出(即甲醇吹除气),这部分气主要富集甲烷和氢气,可将其中的富裕氢气回收返回甲醇生产,甲醇吹除气制合成天然气压缩得CNG。根据工厂提供数据,可采用两种方案,经过方案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疆天业为解决电石炉气处理的世界难题,2011年新疆天业实施了"电石炉气制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工业化技术开发与集成"项目,利用电石炉尾气变压吸附提纯CO装置和变压吸附制氢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产品气CO规模为6000Nm3/h(纯度99%),H2为16000Nm3/h(纯度99.8%)。实现世界上首套利用变压吸附技术从电石炉尾气中提纯CO的大型工业化装置。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电石行业开创了低碳生产、高效创收的新途径。该装置作为新疆天业电石炉尾气合成20万吨/年BDO(一期3万吨/年)25万吨/年乙二醇(一期5万吨/年)项目的一部分,也为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哥伦比亚石油研究所宣布,他们正在发展一种便于运输的工业用液化煤技术.哥伦比亚石油研究所是哥国有石油公司下属的专门从事煤炭和石油研究工作的科研机构.根据计划,哥拟通过用输液化煤管道或液化煤船实现将液化煤运送到工业区,替代石油和固体煤作为燃料供应发电厂、钢铁厂和水泥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的氢气平衡和含氢气体情况,探讨从含氢气体中回收利用氢气的技术方案,主要为利用加氢装置高压尾氢经脱硫后进入2.4Mpa氢气系统二次利用;利用加氢装置低压氢气、分馏塔塔顶气体经过PSA装置脱硫、提纯后进入1.3Mpa氢气系统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天然气液化储运过程中低温与常规变压吸附(PSA)工艺,提出低温变压吸附净化天然气工艺.用椰壳活性炭对CO2和CH4单组份气体进行静态吸附,以及CO2/CH4二元混合气体动态模拟吸附分离.利用静态体积法研究-30~25 ℃,1.2~2.5 MPa下CO2和0~4 MPa下CH4在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椰壳活性炭对两者的吸附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动态吸附分离实验压力为0.45,0.85,1.85 MPa,随温度或压力的降低,椰壳活性炭对CO2/CH4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因子不断增大,温度对其影响效果大于压力的影响,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CH4的动态吸附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椰壳活性炭对天然气脱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