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译文不同版本对对联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古老的形式,在其翻译时最重要的是注重"意美",其次是"形美",再其次是"音美".  相似文献   

2.
翻译,无论是“直译”,或是“意译”,最终只能做到“译意”。而原文语言(sourcelanguage)文化中的某些特殊语言形式、现象;及其所蕴含的独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其独特的语言神韵和联想意义(associationmeaning),却是译文语言(targetlanguage)无法通过翻译手段完全表达出来的,而这些特点往往是原文语言的美之所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美不可译  相似文献   

3.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4.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5.
李莉  安燕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41-142
韵律一词通常用于诗歌与音乐中,但在翻译过程中,和谐的韵律美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俄语翻译在保持翻译基本原则,追求翻译标准的同时。力求语言的韵律美。从语气、结构及语篇来具体分析影响俄语翻译中韵律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3180个外国电影的中文译名,并从翻译学的角度看中文译名的民族特色.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种文艺语体的翻译,要求符合受众的民族心理,体现其民族特色.这主要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特点上,并通过修辞美表现出来.主要有音乐美、联系美、奇特美、均衡美、形象美、经典美和含蓄美等,这些美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广告文本的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以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为目的。翻译美学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信息,来探讨和研究语际转换的具体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帮助译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语际转换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别能力。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广告语翻译的内涵美主要包括意蕴美、文化美和个性美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共同美”现象曾经是美学研究中的热点,本从审美主体、客体以及审美情境诸方面分析了审美活动中的“人的现实”,对美与人的“分离说”以及美的纯碎“形式说”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论为共同美寻找理论依据大失之偏颇,进而试图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美”是难以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倡导老师积极“引”,学生细心“观”,耐心“品”,用心“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关的本质,柏拉图提出“美是难的”。而庄子以中国人独有的形象思雏方式和语言习惯,对“美”作出了不同的阐释。庄子从审美体验的角度,对“天籁”之美的描述,给我们以“美难而不难”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经验的传达,同时也是中国重表现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楹联艺术亦俗亦雅的特征,认为由于雅俗共赏,因而常常为专业学者所忽略,对其意义和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提出没有准确的文体定位,是研究者忽略楹联的重要因素。指出楹联不是诗词对句的衍化物,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道和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在传统"诗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符号性作用的特殊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一流的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均喜欢"寓以诗人句法写词",具体表现在大量运用对句、大量化用诗句、大量运用典故,从而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和抒情功能,使词向诗逐渐靠拢。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我同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对联之所以具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是拓展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其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如果离开了修辞,对联的联趣将大为减色,本文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巧妙运用及其审美效应试作例析.  相似文献   

15.
湖南永州历史文化悠久而辉煌,对联也极为繁荣。文章赏析了永州涌现的佳联妙对,记述了楹联高手大作,评述了《永州楹联集锦》一书。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样式,流传已久,应用广泛。对联格律严谨、种类繁富、形式精美、语言运用技艺高超,深受人们喜爱与推崇。引导学生品联属对,可以有效地加强语言修养,并得到多种形式的语言应用技能训练。品联属对在语言教学特别是语言应用能力训练方面的功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的用典者。《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是吴直雄从多学科多角度精心研究毛泽东在诗、文、联、书中妙用典故的丰硕成果。该书具有资料的原始性、广泛性、丰富性,探妙的多层次、多侧面性,逻辑结构的严谨性,使用的方便性等特色,是一部好读,好查,好用,适用于各类读者的资政育人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8.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汇聚前人五七言律诗对仗技巧,列述"流水对"、"隔句扇对"、"当句有对"、"蹉对"、"借对"、"天生的对"格法数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宋人经常提及的对仗技巧,但对于每种格法的分析多语焉不详,缺乏深入探讨,仅列举诗例若干而已。试结合历代诗论著作,分析以上各种对仗格法。  相似文献   

19.
南岳衡山楹联广泛运用嵌名的技巧,这些嵌名联以独特的构思,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南岳楹联嵌名主要采用整嵌和分嵌的首嵌法,较少采用横嵌和迭嵌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匾额与楹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匾额与楹联的分类,并以苏州园林为例,详细论述了匾额与楹联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