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士元 《科学通报》1958,3(9):274-274
在研究Cu_3Au有序化过程时,我們發現,实驗的数据可以通过引入了有序化几率的概念得到解释,而在鋼的馬氏体回火問題中,我們也發現原子微观运动賦以一定的几率可以說明回火过程的时率曲线。这些情况引起我們提出一个問題:金屬晶体中原子从一个位置躍迁到另一个位置,不問这是点陣坐位或是間隙位置,是否有一个决定于晶体本身及原子的性質和温度等为条件的一个特征几率;如果存在,則它决定于哪些因素,和其他的物理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則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准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可信 《科学通报》1990,35(22):1691-1691
准晶(Quasicrystal)是准周期性晶体(Quasiperiodic crystal)的简称。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呈三维周期性的关系,可以用一种单胞在空间中的无限重复来描述。因此,晶体的平移对称可以用14种Bravais空间点阵概括.受此制约,晶体只能有1、2、3、4、6次旋转对称,5次和6次以上的旋转对称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很明显的,五角形的平移不能布满一个平面。准晶中的原子分布也有长程序,但是它的位置序无周期性,因此可以有5次或其他的“不允  相似文献   

3.
一维晶体中能带的LCAO-MO-CO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继民 《科学通报》1983,28(9):536-536
计算晶体能带的位置、宽度及电子在能带中的分布即态密度等,对研究晶体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一维晶体有许多特性,近年来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在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方面都有许多进展。本文对一维晶体中原子轨道(AO)、分子轨道(MO)及晶体轨道(CO)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彼此间的能量关系,从而给出了一种计算分子晶体能带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士元 《科学通报》1957,2(Z1):84-84
<正> 在代位固溶体有序化微观过程中,原子的移动依靠空穴作为媒介。因为有了空穴,原子才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位置.这和点阵结点上的原子扩散的机构相似,在结点位置上的原子的扩散也是依靠空穴作为媒介的。由于空穴的迁移引起原子的迁移,因此我们希望有序化的几率和扩散系数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关系。我们曾将有序化激活能和扩散激活能比较,  相似文献   

5.
趙九章  傅承义 《科学通报》1959,4(18):603-603
一地球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的原則和方法来研究地球整体及其組成部分——地球本体、大气和海洋——的性貭、状态及在其中发生的自然現象的物理过程的一門科学。很早以前,自然現象就为人們所注意,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于地球物理并有了不少的貢献。最早的地震历史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1189年,或者更早。世界上第一架地震計在公元132年就已出現。汉代已发明測风向和雨量計。公元724年,僧一行等已測出子年綫一度的长度。在11世紀以前,中国人就已知道地磁偏角并发明航海指南針。明永乐年间(1424年)  相似文献   

6.
行星原子     
当量子理论最初正在发展的时候,玻尔提出一个原子模型,这样的原子有分立的电子,象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围绕着原子核在轨道上运转,他的原子是以允许一个电子仅仅占据所有可能轨道中一个特定的次轨道而“量子化”的,后来量子力学或波动力学把电子散布成几率云,消除了电子象一个粒子一样作经典轨道运动的概念,然而,双电子原子光谱学最近的发展至少已经恢复玻尔最初概念的  相似文献   

7.
宋庆功 《科学通报》1992,37(22):2041-2041
许多金属晶体呈六方密堆结构。当这类金属与其它原子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金属子晶格可保持六方密堆结构,非金属原子则占据填隙位置。实验上发现,随组分的不同非金属原子形成不同的有序结构,并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有序-无序相变。这对于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非金属原子的基态位形对这类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铁磁性     
铁磁性是物质在凝聚相(晶态)的各种各样的极有趣味的物理性质之一。决定物质在铁磁状态下的特征的基础是其中的自发的平行排列着的原子磁矩,这种自发的平行排列是与外磁场无关的。单位体积中原子磁矩的向量总和——自发磁化强度 I_s—是物质在铁磁状态下的一个宏观特征量。在铁磁体中,不加外磁场而有 I_s(?)0的存在是晶体中  相似文献   

9.
许裕生 《科学通报》1989,34(4):263-263
一、引言 固体中原子间相互作用使原子围绕平衡位置振动并形成各种模式的波,Debye从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考虑分析了晶格振动的能量,从而得到了固体比热的公式。Debye理论中的特征温度——Debye温度θ_D是标志固体中原子间结合强弱的物理量,对研究晶格动力学是有意义的。一般可以从两个方法求θ_D:1)测定固体比热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按Debye比热  相似文献   

10.
朱家瑄 《科学通报》1965,10(8):738-738
一中子衍射实验技术是最近十八年来随着反应堆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物质结构的新方法。中子衍射与X射线衍射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中子束作用于晶体时也能因晶体内原子排列(结构)的不同而在不同方向产生或强或弱的衍射束,经过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过程基本相同的一系列计算和探索,最后求得原子座标。但中子衍射也有其特点,如中子主要是被原子核所散射,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极小,散射振幅与原子序数无关,因此在下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1.含有重原子结构中轻原子位置的确定。例如合金中C、N、O的定位,BaSO_4中O位置的确  相似文献   

11.
彭瑞伍 《科学通报》1963,8(9):56-56
惰性气氛下Cu和Ti在熔融碱金属卤化物中的溶解現象早已为人們所发現。关于金属在熔体中的溶解机理有下列三种說法:(1)Stern証明Ag在NaCl熔体中的溶解,主要是化学相互作用,即Ag+NaCl=AgCl+Na°;(2)Straumanis认为Ti的溶解应該有氧参加,即Ti+4NaCl+O_2=TiCl_4+2Na_2O;(3)发現Cd在NaCl—KCl熔体中以原子状态存  相似文献   

12.
肖绪洋 《科学通报》2011,56(33):2741-2745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59,4(20):697-697
松苗立枯病是一个世界性的苗圃病害,各国对此构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仍未获得完滿解决。根据1956—1959年在各地病苗上分离的結果,我們发現侵染松苗产生立枯病的病菌共有三种:Rhizoctonia solani,Pythium sp.和Fuzarium spp.,其中Rhizoctonia solani是主要的。这三种病菌出現时期似受温度的影响。在早期,从松苗上分离所得的病菌多为R.solani,其次为Pythium sp.,在后期則多为鐮刀菌。除紅松外,前两种病菌多誘致松树产生猝倒型症状,而后一种則造成立枯型症状。防治松苗立枯病是个錯綜复杂的問題。因为它的病原多而又是土壤习居菌,侵染时期长,以及由树种不同和土壤性貭的差异而引起的复杂关系,使这个問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59,4(20):703-703
研究冬夏季风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同冷热水旱的关系,对了解气候的形成、天气的特点、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冷热旱涝的长期預报,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形成季风現象有两种說法。比較古典的說法,认为季风是由海陸冷热不同的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另一种說法是1950年左右才提出来的,他們說地球表面上所以发生季风現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东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行星风带)的位置发生季节移动。自冬到夏,风带向北位移,当东风带移到西风带时(或者相反),就产生西风(或东风)变成东风(或西风)的現象,海陸分布的不同,只是把风带季节位移所产生的季风現象加以一定程度的改变,而不是改变风向的主要原因。我們信为季风是海陸分布、行星风带和  相似文献   

15.
典型的晶体中的景象是出名的单调的。一排整齐的原子相隔固定的间距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以结构单元堆叠而成的有序固体。一种特定晶体的单元有完全相同的原子结构。用这些晶胞构造晶体很象砌砖筑墙。直到1984年,科学家们认为所有的有序固体都有这样简单、周期性的结构。之后,在位于盖萨斯堡的国家标准和技术学会的一个项目中,以色列技术研究院的丹·谢兹曼(DanShechtman)吃惊地发现,看上去象晶体的铝锰合金不服从晶体结构的一般规则。使这种材料不同于普通晶体的是原子排列间的距离。这种被称为类晶体的物质的原子…  相似文献   

16.
聶荣臻 《科学通报》1958,3(7):193-193
这次会开得很好。在大会的报告、發言和小組的討論中,大家發表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充分反映了整風运动的精神和大躍进的劲头。这次会議对科学事業的大躍进起了促进和鼓舞的作用。大家对郭沫若院长所作的“加强中苏合作,为促进科学事業的大躍进而战斗”的报告,一致表示同意,認为学習苏联,加强中苏科学技术的合作,是發展我国科学事業的一个重要保証。对姜君辰、武衡两位副秘書长的报告和关于情报工作的方案,大家也原則上同意。对于1958年科学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 )在超高温度和密度下 ,物质存在新的状态吗 ?在极端能量条件下 ,物质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原子会分裂成它们的最小组成单元。这些组成单元是被称为夸克和轻子的基本粒子。就我们所知 ,这些基本粒子不会再分裂成更小的部分了。夸克非常喜好群居 ,人们从未看到过单个的夸克。相反 ,它们会与其他夸克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每个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 )。进一步 ,它们会与轻子 (比如电子 )结合形成整个原子。例如 ,氢原子就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绕着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接下来 ,原子会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比如H2 O (水分子 )。随着温…  相似文献   

18.
刁庆和 《科学通报》1958,3(7):208-208
在全国大跃进的鼓舞下,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全体同志积極响应着党委的号召:扫除暮气,全面躍进,为实現学术委員会第三次全体会議提出的躍进目标——把心交給党,交給人民,交給社会主义,爭取在五年內使絕大多数成員成为又紅又专的工人阶級知識分子;在5—7年內使我国頁岩油、水煤气合成、煤焦油等人造石油的科学水平超过国际水平,在天然石油方面提前两年超指标完成国家科学規划的既定任务——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谈云鹏 《科学通报》1982,27(2):77-77
一、引言在生长和加工LiNbO_3晶体的过程中,当晶体冷却到100℃以下,有时会自动开裂,其物理原因尚未见报道.我们实验室曾对LiNbO_3晶体沿x,y,z轴三个方向的膨胀性能作了测量,发现在75℃附近膨胀率有一个突变.另外对LiNbO_3晶体的双折射率和温度关系的研究亦表明,当通光方向沿c轴时,在75℃附近双折射率有异常变化.作者认为这种性能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20.
張聞迪 《科学通报》1959,4(21):736-736
H.Yagoda等在研究宇宙綫重原成分与核的相互作用时,发現了一些4級及2級的級联蛻变事例。单就这些个別的事例来看,它們在各次碰撞(蛻变)间的平均射程比应有的平均自由程λ小很多倍。例如:λ/为19.8,6.1,18.1,6.9等。因此若把这些事例认为純粹是由于偶然的机遇产生的話,則它們出現的几率根据上述数值計算約为10~(-6)—10~(-7)。因为这一几率很小,所以称它們为反常事例。人們曾經提出一些假想来說明这些事例的产生。例如,认为共初級的重原成分可能是“反物貭”等。同时因为这些事例中粒子的能量都很高,每一核子平均能量約为19—500 Bev.,所以也认为核相互作用截面有随能量增加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