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把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胞转入另一个细胞,大大推动了动物遗传学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这种遗传物质的转移最初是通过细胞融合来实现的,然而细胞融合只能把两套遗传物质合并起来,却不能有选择地把特定的基因转入细胞中。基因转移技术的出现则满足了这一目的。目前基因转移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分离、基因治疗及生物品种的改良等许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重组DNA技术最初以及传统地应用于微生物,不过科学家们目前正在一种动物与另一种动物以及高等植物间进行基因转移,可以诱导作物表现它们以前从未具有的特性,人类的遗传性疾病也能终将变得可以校正。  相似文献   

3.
水平基因转移现象的发现揭示出生物进化的另一条途径,并引发研究人员对生物进化描述方式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目前普遍认为,水平基因转移在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发生较为频繁,并且是二者进化的重要动力,但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其发生范围及进化意义尚存争议.本文列举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以及多细胞真核生物3个重要类群(动物、植物、真菌)中已被报道的部分研究实例,分析水平基因转移在这些类群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目前水平基因转移常用的检测手段、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发生的倾向性,并对未来多细胞真核生物水平基因转移事例的发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未传粉子房显微注射向水稻转移外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忠训 《科学通报》1987,32(11):863-863
基因转移无疑是改造高等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实现培育新品种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Palmiter和Brinster等人用显微注射法进行基因转移,培育出大体形小白鼠,比利时的Montagu和联邦德国的Shell等利用Ti质粒载体向烟草等双子叶植物中转移了外源基因,并且得到了表达。这些成功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基因转移技术的美好实用前景。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5.
过去20多年来,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分离基因并把它们插入到大量的植物种类里已经成为可能,在今后20年里,在农业上极有可能广泛种植遗传工程植物。这便能选育能够抵抗病虫害侵袭,能够更好适应恶劣环境和能够获得更好品质的农作物。随着生物科学的重大进展,便提出了上述这些农作物和环境之间产生的后果的质疑。其中关于遗传工程作物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质疑是那些被导入的基因(转基因)是否会经异花授粉而转移到植物野生种群里去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例如,如果携有一种抗除草剂或一种抗重要害虫的转基因在一野生植物种群里扎根落户了的话,那将会发生什么后果呢? 此短篇综述旨在讨论基因转移的可能性及其可能的结果和在它们被广泛栽培之前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步骤来评价那些新奇的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6.
一、转基因技术突飞猛进如果法律问题与技术进展同样顺利,将转基因(transgenic)动物制造的蛋白质应用于治疗将在1996或1998年很快变为现实,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认为,转移基因是适应治疗学要求发展最快的一项崭新技术,布赖克斯堡州立大学弗吉尼亚综合技术学院的威廉·魏兰德尔说,“在1983~1985年,研究人员就宣布,转基因动物可以培育;1988和1989年,我们重点转向家畜。现在已可以说,要求的蛋白质可以制造成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假死",有可能吗?众所周知,一些动物会冬眠,它们的体温、新陈代谢、氧需求量以及呼吸在冬眠时都会减少。那么,人类可以冬眠吗?肥尾鼠狐猴是迄今已知唯一可以冬眠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十分相似。科学家认为,人类是否具有冬眠基因这一问题,或许可从肥尾鼠狐猴身上寻找到答案。最近,科学家有了一个惊人的突破性发现:在肥尾鼠狐猴的大脑中存在一种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七十年代初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种基因从原核和真核细胞分离出来,并分别从细菌转移到细菌,从真核细胞转移到细菌,从原核生物转移到真核细胞及从真核细胞转移到真核细胞.这项工作开拓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研究基因结构和表达的调控规律、创造生物新品种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 通过在微珠表面进行核酸功能化修饰,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检测平台. 该芯片灵敏度高(DNA检测下限为0.02 nmol/L), 无需扩增即可直接对多种基因mRNA进行同时检测. 以来源于同一病人大肠腺癌的原发癌和转移癌细胞为研究对象, 成功地对两种癌细胞中多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用RT-PCR验证了该芯片的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 该芯片具有样品及试剂消耗极小、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分析, 在肿瘤转移早期诊断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晓莉  汪玲 《世界科学》1997,(1):33-33,38
肥胖是一个很棘手的医学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肥胖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肥胖不仅增加了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潜在危险性,而且难以治疗,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对肥胖成因进行了大胆探索,从基因水平研究肥胖的病因及发生、发展,并且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肥胖的基因表型是复杂的多基因系统,且伴有基因一基因和基因一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自动物模型的资料已经表明,单基因突变在肥胖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学者在过食的猿和小鼠等动物身上进行脂肪细胞基因的扩增表达…  相似文献   

11.
蒋兴邨 《科学通报》1984,29(13):814-814
进行植物遗传工程研究需要把外源的DNA引入到植物的细胞中,继而使其和植物细胞的基因组整合并能表达。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um tumefaciens)的Ti质粒被证明是植物基因转移的良好载体本文作者曾利用致瘤农杆菌诱导龙葵植株产生畸胎瘤,并且在培养条件下,分化出含有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的愈伤组织和幼苗,从而完成了T-DNA在龙葵细胞中的转移。Hall和Kemp成功地利用Ti质粒将插入到T-DNA的菜豆贮藏蛋白基因转移到向日葵,在其瘤组织中产生菜豆蛋白的DNA的转录产物,为植物遗传工程的研究展开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某种程度上修改基因并将其遗传给后代,这种技术被称为种系工程.事实上,“种系基因编辑技术”早就已经出现了.一直以来,通过基因来改变动物的手段仍然是低效并且粗糙的,以至于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生物学家都不会幻想把这种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改组人类基因的进程现如今止步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无法改变基因,它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详见后文“基因疗法能否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3.
水平基因转移被认为是原核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之中.通过引进新的遗传变异,水平基因转移可以减少由点突变积累产生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加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成功性状在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扩散.在原核生物中,水平基因转移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转化、接合和转导.在真核生物中,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物理接触常可以促进水平基因转移的发生,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含有基因,且越是高级动物,其细胞内所含的基因数目就越多。有的细菌只有几个基因,而一个人体则会拥有大约10万个基因。人的生长、发育、健康以及学习、创造的智能等全部信息,都贮藏在这大约10万个基因中。基因是人类生命的密码,深藏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中,控制着人的高矮、肤色、发质及骨骼、神经等器官的生长、发育,记录着所有个体特征的遗传信息。每个人都分别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半密码。因此,可以说,基因是遗传的血缘关系的最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电穿孔的方法, 将含有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导入胎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获得了转基因细胞株. 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 进行了牛的体细胞核移植. 重构胚胎424枚, 其中208枚体外发育至囊胚, 囊胚发育率为49.1%. 选择第7天转基因囊胚17枚移入17头同期发情的受体牛子宫角内, 共有5头受体牛妊娠, 妊娠率为29.4%. 经过正常的体内发育, 有3头转基因克隆牛出生, 产犊率为17.6%. 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 3头转基因克隆牛的基因组中都整合有外源目标基因. 并且, 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克隆牛的耳部皮肤组织以及从耳部皮肤组织分离出的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 上述结果显示,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有效生产转基因牛; 所构建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可以有效筛选出转基因细胞和转基因克隆胚胎, 应用于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生产, 确保所培育的克隆动物均为转基因动物.  相似文献   

16.
沈孝宙 《科学通报》1990,35(5):381-381
目前由于缺乏鱼类本身的同源启动子,因此对鱼类进行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一般都借用哺乳动物细胞的启动子或动物病毒启动子.对于这些启动子的可用性,尚未见有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对最古老后生动物门类的分支序列及系统演化仍没有共识,但大多数学者都深信海绵动物是最早分支的后生动物.现生海绵部分属种有似辐射对称、少部分有顺轴旋系对称,因此,海绵被认为是在真后生动物发育特征,如有明确的轴性对称出现之前演化的动物.其他早期后生动物门类有两侧对称、四辐射对称(刺胞动物门)、二辐射对称(栉水母门)或是没有对称轴性(扁盘动物门).本研究报道了来自华南寒武系荷塘组具有四辐射对称结构的海绵化石,并且从已报道的柱状海绵化石中鉴别出前人所忽略的四辐射对称结构.本研究指出四辐射对称是海绵的原始特征,并且推测最早的海绵始祖应该是由基因控制、外形规整、细胞结构交织而成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人造抗体     
陈泰 《世界科学》1992,(4):26-29
现在已经可以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制造单克隆抗体,并赋予它们以新的性质。将来可以通过开发免疫动物的可变区域基因的组份用基因技术产生抗原结合碎片,并表述在细菌里。那么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可变区域基因的体外组份的生产以及避免动物免疫是容易的吗?  相似文献   

19.
制造生命     
大家知道,生命的所有活动都受基因控制,目前科学家可以在细胞外对基因进行剪切或连接。假如科学家想按自己的意愿将生命必需的基因重新连接起来,他们能制造生命吗? 这里所说的制造生命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克隆动物或人,而是要制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命──最简单的生物,比如细菌。这不是天方夜谭。目前,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到处寻找世界上最简单的细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从最简单的细菌中分离出一些对生命组成必需的基因,然后把这些基因再用人工的方法连接起来,最终在实验室里创造出大自然中从未存在过的新生命。 听到这则消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并使其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以这样的生物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生产加工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有植物转基因食品和动物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