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科技高速发展引起的价值断裂以及对自然控制的不确定性,使基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为高风险的社会。科技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规避科技风险硌须重视科技专家的伦理责任,注重吸收责任伦理和交谈伦理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设计婴儿",使人类对自身生命特质的控制日益技术化、便利化,但生命的技术控制亦会引发客观性伦理风险与主观性伦理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婴儿"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殊性质以及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利益冲突驱动技术异化、社会需求异化致使价值偏向等。基于此,人们可以从"责任伦理"的接受与实践、价值取向的协调、"境遇"考量的决策、"全球伦理"的调控等五个向度出发,规避与消解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维度对工程活动进行划分,我们发现由于工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对于工程成果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伦理问题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工程本身是否具有生产功能对工程本身的差异作出规定,可把具有生产功能的工程称作动态工程,不具备生产功能的工程称作静态工程。工程运行的主要探讨对象是动态工程。由此出发,对工程运行中的伦理焦点、伦理主体及其职能、伦理要求和品牌战略等作了论述,并结合案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职业共同体出发的工程师职业伦理是欧美开展工程伦理研究的主要进路,从工程活动共同体介入的广义的共同体伦理则是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新形态。在工程活动共同体层面,工程伦理学存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工程伦理的微观层次所聚焦的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集中反映了其作为实践伦理的本质。立足当代中国工程实践,从工程活动中的"工人"入手,分析他们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是工程伦理微观向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分析当前工程实践中"工匠精神"的阙如与重构,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及范式。  相似文献   

5.
生命技术主要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技术、克隆技术等;生命技术具有风险属性,它是一种风险技术;生命技术在被使用时可能产生很多安全风险和伦理风险;要在研究生命技术风险致成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制度管理和有效的伦理规范,控制和规避生命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所有工程活动都涉及伦理价值权衡,而权衡可以朝向公益的方向,也可能自私的作出。市场经济秩序下,工程项目的追逐私利更关注"交换性正义",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非伦理化,只是私利私欲的膨胀、技术竞争的过度容易引起视野的短期化,加剧了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公害风险。在工程实践中,伴随着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公益为先的原则获得广泛认同,同时也遭遇了实施困境。工程活动中强调活私开公、公共协商,旨在打破公私二元对立的立场与思维方式,建构一种超越经济主义、科技主义、工具主义、理想主义的公共伦理,以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疯牛病、密集型农业、核裂变、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杀虫剂等风险社会生存困境表现出来的生态危机已成为现代政治核心地带,需要给予风险同样多的关注,这是我们能够从生态问题中汲取的主要教训之一。预防原则、大胆积极行动、风险预警机制、保险、福利国家等规避风险路径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有序规避风险并防范某些灾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反思性现代化、世界性民族主义、世界性民主和全球统理结构、风险评估体系、科学技术管理、人类风险意识增强等风险解决方案,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当代社会发展仍具有深度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风险治理中,预防原则要求:积极预防,工程开发主体承担举证责任。它存在逻辑困惑以及与成本—效益分析冲突等理论困境,也存在可能鼓励无知、可能限制创新以及难以操作等实践困境。要消解这些困境,需要明确预防原则的根本目的和适用范围。预防原则要求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的考量优先于对经济利益和其他权利的追求,它适用于那些概率不能确定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9.
论工程精神     
工程精神是人们从工程活动过程及工程建构成果中凝炼和升华出来的为工程共同体及工程人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它从根本上影响着工程从业者对工程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工程精神的6个特点和6种功能;然后,从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这三个递进的层次,重点探讨了工程精神的10个构成要素,即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理性精神、学习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风险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最后,提出了培育工程精神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工程活动的自然伦理诉求与工程师的自然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23-127
工程具有自然属性,自然是工程活动赖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工程活动基本的自然伦理诉求。工程师因其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在工程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伦理责任,这种自然伦理责任贯彻在工程师工程决策、实施及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测的、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事件。要正确认识工程风险的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工程风险有害和有利的两重性。防范工程风险,首先要构建安全文化,其次要从细节入手,更要重视工程质量,这几个方面都是防范工程风险,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美国的科学研究信念视为社会地、历史地建构的产物。这种建构过程依次经过了一元主导、二元对峙、三元纷争到多元综合平衡发展这样四个时期。美国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既受到了科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非科学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美国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与美国人对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关系的认识状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建设工程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引发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单靠过去的建设工程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必须引进社会学的广阔纵深视角。本文运用社会学视角和理论对建设工程进行了分析,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工程社会域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建设工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概述了建设工程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亟需进行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工程时代的到来和哲学发展的趋势,探讨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工程意识的哲学意义和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文章还提出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周易,倡导科学思维和周易思维的结合,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周易思维的科学化以及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创新易学文化。 作者认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界,研究工程哲学才能跟上时代需要,研究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工程演化论的研究内容、范畴、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演化论是工程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是探索工程演化进程机理和规律的理论。本文讨论了工程演化论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与内容,提出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范畴和研究方法,指出工程演化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回望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诸多工程和身体经验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一点正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回顾与身体经验关联的古今之绝唱的工程,并通过反思祛身体化的工程,尝试为现实的工程之思提供一种可能的视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战略工程是国家主体实践具有价值取向的战略理论的物质实体。工程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时代的工程共同体与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历史的形成多因素联系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工程科技、工程规范和工程价值等。从历时态看,主要西方国家战略工程曾出现过古希腊罗马的王权神圣与世俗精神,中世纪的封建诸侯与信仰主义,文艺复兴的宗教理想与世俗精神,近代英国的资本工业与清教伦理,现代美国的知识经济与新保守主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评析工程师和哲学家对工程与哲学交叉领域的代表性观点,表明工程师完全有能力通过思考工程哲学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更好地建构工程/塑造社会;哲学家们应该切入工程实践塑造出来的社会现实,重建自我认同以赢得社会的承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三结合"传统仍然是促进"工程走向哲学"和"哲学走向工程"的现实依托.  相似文献   

19.
工程规则是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随着工程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减免工程事故发生及其危害日益迫切,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工程规则成为必然。工程规则研究对于开启和促进工程的知识本体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工程哲学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于减免工程事故、促进工程安全、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过程论、STS的视角,考察工程规则的知识结构、合理性、生成、运行、变迁、社会文化意蕴等内容,是工程规则研究的具体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改变了农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工程的生存、发展、经济、功利价值禀赋。生态文明社会更加关注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全球气候变暖凸显出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发展的前提。低碳理念体现了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应当成为低碳社会视域下的工程实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