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大学生近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攀枝花学院1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脑验光,学生一级亲属(父母)屈光状态采用问卷调查。采用Falconer法计算近视遗传度,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验光数据完整大学生中,轻度近视患病率为40.00%;中度近视患病率为19.21%;重度近视患病率为3.64%。一级亲属(父母)屈光状态不同,子女屈光状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66,P<0.01)。攀枝花学院大学生近视遗传度为59.3%。结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福建省汉族学生屈光近视动态变化的情况,运用测试法、数量统计等方法,将2010年福建省汉族学生视力低下、屈光近视的检测结果与2000年和2005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视力低下、屈光近视的检出率上升,对此,学校、家长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过度,控制班生数,引进可调式课桌椅,以及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测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获有效样本1012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1.7%,轻度为44.1%,中度为39.6%,重度为16.4%。其中男38.7%,女45.6%。小学生近视率为29.5%,初中生近视率为46.1%,高中生近视率为62.1%。结论:男生和女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显著。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患病率、近视严重程度逐步增加。当前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视近工作时间以及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对徐州市区2005年小学毕业生9233人、初中毕业生13407人、高中毕业生11077人进行视力检查,并与该市区1995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②对徐州市区2005年1625名6~18岁在校生视力状况调查并分析。结果①2005年徐州市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明显降低,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稍有下降,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②2005年徐州市区近视发生率6~9岁较低,10~14岁为近视发生易患阶段,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最高,但已趋于稳定。结论应针对引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对徐州市区2005年小学毕业生9233人、初中毕业生13407人、高中毕业生11077人进行视力检查,并与该市区1995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②对徐州市区2005年1625名6~18岁在校生视力状况调查并分析.结果 ①2005年徐州市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明显降低,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稍有下降,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②2005年徐州市区近视发生率6~9岁较低,10~14岁为近视发生易患阶段,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最高,但已趋于稳定.结论 应针对引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对徐州市区2005年小学毕业生9233人、初中毕业生13407人、高中毕业生11077人进行视力检查,并与该市区1995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②对徐州市区2005年1625名6~18岁在校生视力状况调查并分析.结果 ①2005年徐州市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明显降低,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稍有下降,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②2005年徐州市区近视发生率6~9岁较低,10~14岁为近视发生易患阶段,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最高,但已趋于稳定.结论 应针对引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本文从近视的发病因素和机理入手,探讨目前对近视的防治措施,为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改善近视对视觉的严重损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视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了掌握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和发病情况,为了搞好视力保护、预防近视,我们于1983年9——10月对该市五所中,小学的2213名学生进行视力状况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了解兰州市在校学生的近视状况,分析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兰州各级学校共8所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近视率为26.75%,以轻度近视为主;中学生近视率为46.30%,大学生近视率为55.25%,以中度近视为主;学生近视的形成及发展与视觉环境、饮食习惯、用眼习惯、遗传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各方应高度重视,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屈光不正556例(1112眼)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计并分析了556例(1112眼)双眼屈光不正病人的屈光情况,归纳得出了如下结论:(1)男略多于女;(2)近视多于远视;(3)单纯性近、远视最了性近、远视散光较少,混合性散光最少;(40学龄前儿童中多为远视;(5)屈光正在青少年中所占比例最大,最后给出了屈光不正的预防方法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西大学在校大学生2000年视力检验资料,分析和总结大学阶段学生视力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有80%左右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女生近视率均高于同年龄男生;同一生源的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男女生视力低下程度均以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重最大,达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学生的体质现状 1.我国学生的体质现状:2002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对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每两年进行一次监测。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显示,学生们的个子高了,体重增加了,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却呈现下降趋势,与2002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中以19~22岁女生平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5.5厘米;以及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少年学生的视力情况和严重性,我于七九年六月十日至二十五日,对西宁××中学初二年级三百一十一人进行了视力测验.结果表明,已构成近视眼的学生八十七人,占学生总人数竟达27.97%(近三分之一),其中严重近视的学生有45人,占近视学生的51.72%.说明当前少年学生的视力健康水平很差,直接影响着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生的视力功能减退与近视眼发生率的增高,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学校保健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中视力不良者,大部分为近视性屈光不正。70年代以前,我国曾对此作过调查,而对80年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青年,入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则极少报导。为此,我们对我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作了初步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视力下降确实比较严重,而且随着入校年限的增加,视力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理州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和变化趋势,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历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于1991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分别对大理州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测。结果:白族、汉族男女生,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不良率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且视力不良率均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视力不良率,小学、初中、高中白族男生分别是15.48%、31.06%、49.26%,女生分别是20.05%、38.83%、58.61%;汉族男生分别是23.07%、52.89%、69.47%,女生分别是28.61%、63.00%、77.58%。2010年汉族城乡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除男生的视力不良率小学阶段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视力不良的程度除小学白族女生的视力不良率是以中度为主外,其余都是以重度为主。白族、汉族男女生视力不良均以近视为主,重度视力不良率是汉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结论:大理州学生视力不良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以重度视力不良、近视为主,学生近视防治工作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视是导致视力低下及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探索研究近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眼科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生长因子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生长因子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影响视力因素。方法:对405例45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一月 ,<0.5者130眼(28.8%),0.5~0.9者184眼(40.7 %),≥1.0者138眼(30.5%)。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 :术后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及失代偿、后囊混浊、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偏位、术后屈光不正及术前、术后合并眼病。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 ,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减少术后屈光不正可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邵武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邵武市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和儿童盲等常见眼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分级-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调查15411人.其中城区3个单位,4411人,占样本总量的28.6%;山区5个单位,5142人,占样本总量的33.4%;近郊4个,5858人,占38.0%.结果 在14118例受检者中,视力严重损害者共436例,624只眼.其中,白内障415只眼,占66.51%.其它依次为角膜病(6.09%)、眼底病(5.93%)、青光眼(5.13%)、屈光不正和弱视(4.65%)、眼外伤(4.49%)和翼状胬肉(2.88%).结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我省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应以治疗白内障为主,以及青光眼、眼底病等我省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和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在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我省防盲治盲规划是消除可避免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视眼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近视眼,需要通过验光,配眼镜来纠正;另一种是假性近视眼,是由于用眼过度而造成的功能性,调节性近视。自我鉴别真、假近视的方法比较简单且很准确: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定视力,然后再戴上300度的老花眼镜注视远方,感觉眼前景象渐渐模糊,半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城乡中小学生的立体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在汕头地区调查9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537人。对双眼视力(含矫正)≥0.8的学生,用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立体视锐度,结合视力与眼位检查。并按年级、性别、城乡及不同类型眼位的立体视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结果体检人数7464人,双眼视力(含矫正)≥0.8为4901人,占体检人数的65.66%;其中有立体视者占99.10%,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比例为71.83%,农村小学生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比例为71.83%,城市小学、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生分别为64.05%、66.34%、69.32%,不同眼位立体视情况比较发现正位眼学生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比例最高(71.79%),内隐斜视学生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比例最低(63.19%);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立体视与年级、年龄、城乡等因素有部分相关性。结论:在本调查人群中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比例低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学生中立体视比例在各年级、年龄、城乡等因素中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