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马修曾在各个战场采访.历尽艰险与磨难,不料却在一次意外的恐怖袭击中落难。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神奇的事情以及很多神奇的人……  相似文献   

2.
卡森·C·周(CarsonC.Chow)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日常问题。作为美国糖尿病、消化性疾病和肾脏疾病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试图解释为什么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得肥胖症。在最近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度大会上,49岁的周博士做了题为“用数学阐释肥胖流行病”的报告,《纽约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他,以下是采访内容的简写版。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记者胡彻)昨日晚九时许,被称为"第一虚拟丈夫"的李宗沅在本市儿童医院去世.很多人应当还记得33年前那次著名的虚拟婚姻事件,也还记得李宗沅这个名字.本报记者有幸在最后一天采访了他,并亲历了他和妻子第一次相见的感人过程.  相似文献   

4.
左邻右舍     
何、伍和胡三个人住在一幢大楼的同一层,其中有一人的房间居中,与其他两人左右相邻。他们每人只喝一种饮料:不是茶叶就是咖啡;每人都养了一种宠物:不是狗就是鸟;每  相似文献   

5.
<正>53岁的格雷戈瑞·伯恩斯(Gregory Berns)是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一位神经科学家,他每天扫描狗的大脑,试图弄明白它们在想些什么。伯恩斯的新书《生而为狗》(What It’s Like to Be a Dog)详细描述了这项研究。研究发现中有一点非常重要:你的狗可能真的是因为你这个人而爱你,而不是因为你的食物。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在伯恩斯访问纽约期间采访了他,之后又和他通电话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6.
向大威同志是科学院上海地区最年轻的研究员,新当选的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二十多年来,他在水声科学上刻苦钻研,密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和研究室的同志们一道对水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刊记者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记者如约来到夏县运力化工有限公司(下简称"运力公司")太原办事处,见到了公司年富力强的董事长——赵让民。初次见面看到记者气喘吁吁,赵让民董事长立刻拿出晋南红富士让润润嗓子,运力人的热情立即感染了记者。由于采访时间安排很紧促,所以记者边吃水  相似文献   

8.
朱棣文是许多中国人熟悉的名字,不仅因为他是第五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还因为他有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自获奖后差不多每年都来中国讲学,今年8月24日,他又在上海交通大学与该校Bio-X中心的学者座谈交流。本刊记者曾于2年前在复旦大学采访过朱博士,并发表过长篇访谈。此次记者再度与朱博士相见,朱博士不忘旧情,座谈间隙欣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记者:听说很多学生都愿意听您上课,您在实验和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这些年来正把培养创新性人才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朱棣文:正如我…  相似文献   

9.
大高个,高鼻梁,双目炯炯的朱汉章笑盈盈。走进他偌大的书房,案边针刀医学百万字的书稿已达一尺多高。衣饰随意,彬彬有礼。记得七年前,我陪记者们去采访他,面对记者,朱汉章娓  相似文献   

10.
谭迪熬是湖南省长沙市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教育科研工作者。2005年10月29日上午10时整,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谭老师光荣地从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路甬祥手中接过了全国“促进发明事业优秀工作者”的大红证书。据说,不管是中央级的记者还是省市记者,采访他之后,临别时总会紧紧握着他的双手,激动地说:“谭老师,如果小时候我能遇到像你这样的老师,现在我一定会聪明些,也肯定比现在有所作为!”开展创造性教学,让学生创新素质得到全面培养“爱迪生试制电瓶时,有人问他:‘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搞呢。’‘失败?’他说:‘我没有失败,…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貌美牙为先,齿白七分俏"。无论男女老少,都想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好牙,但凛冽的寒风常常让出行的人冷得牙齿"打架"。大多数人都懂得运用冬季保健常识,对身体进行呵护,但很少有人知道牙齿也怕过冬。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牙科专家、执业医师关耀峰,他告诉记者:"大冷的天儿,要不好好呵护牙齿,牙齿就会让你饱受困扰。"中医认为,"齿为脏腑之门户"。通常牙齿问题大多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肾虚,表现为牙齿本质问题;二是脾虚,表现为牙龈营养不良;三是胃有火气,表现为病在牙床肌肉之间。  相似文献   

12.
走近丁肇中     
作为一名科技记者,在我采访过的科学大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从2002至2004年间,我多次采访了丁教授,还应邀访问了他所在的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并有幸到他家里做客。对丁肇中的科学精神和风格魅力,我有着直接的感受。"我真的不知道"2002年秋,丁肇中教授来沪访问,期间他应邀到《文汇报》做客。在文新大楼46楼会议室,他登高远眺,兴致甚浓,尽管是第一次与丁教授面对面的  相似文献   

13.
退役于2003年的俄罗斯宇航员阿夫杰耶夫博士在1992—1999年间执行过三次太空任务.他在“和平号”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747天14小时11秒,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2004年8月,阿夫杰耶夫访问日本.《牛顿》杂志的记者专门就其长期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各种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7月1日,阿莫斯·约瑟夫·威尔斯三世(Amos Joseph Wells III)前往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女友家中,他对着已有身孕的女友头部和胃部连开数枪。然后,他杀死了女友的母亲和她年仅10岁的弟弟。几小时后,威尔斯主动自首,他在监狱的一次采访中伤心地告诉记者,"我给不出任何解释,任何人都无法试图让它看起来是正确的,是合情理的,或者让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正当神经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被提名为2000年三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时,他决定用他接近40万美元的奖金来赞助一个新事物:珀尔·梅斯特·格林加德奖(Pearl Meister Greengard Prize)。以下是《纽约时报》记者2006年对保罗的一次采访。  相似文献   

16.
贺林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出洋留学的中国学者,他在欧洲呆了8年,专业方向是基因遗传学,目前他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领导的课题组主攻方向是人脑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他每年有近一半时间在国外实验室搞合作研究和讲学,对国际上有关人基因组研究的情况、动向的掌握可谓洞若观火,前不久他在上海东方科技论坛上就当前国际人基因组研究的三个热点方向的介绍可谓语惊四座。会后记者特约采访了贺教授,着重就这三个方向之一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其给国内药厂带来的挑战请教了贺先生。贺教授说,药物基因组研究是近半年来国际上一…  相似文献   

17.
成树江 《科学之友》2007,(8):317-319
大高个,高鼻梁,双目炯炯的朱汉章笑盈盈.走进他偌大的书房,案边针刀医学百万字的书稿已达一尺多高.衣饰随意,彬彬有礼.记得七年前,我陪记者们去采访他,面对记者,朱汉章娓娓道出他的针刀世界,讲述自己不屈不挠的求真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马丁·里斯(Martin Rees)是英国宇宙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自1995年以来任皇家天文学家。他也是剑桥大学生存风险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最新著作《关于未来:人类的前景》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卫报》记者为此采访了里斯爵士。  相似文献   

19.
提起束家鑫的名字,上海人可能不会太陌生,作为上海市气象局的总工程师,每逢上海地区有异常天气,时有记者前往请教,因而他的名字时有见诸报端;他也经常在报刊著文,阐述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见解.今年夏季,我国江淮和太湖流域等地区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抗灾救灾,共和国上下紧急动员起来.作为气象学家的束总他此刻在考虑什么?对此次水灾及今后的预防问题,他和他的同事们有何见解?带着这些热门问题,我于8月初前往上海市气象局采访了束总.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作诗AI的祖先是打卡机、缓慢行动的机器人和神一般的游戏引擎。1958年冬天,30岁的心理学家弗兰克·罗森布拉特(Frank Rosenblatt)正从康奈尔大学前往华盛顿特区海军研究办公室,途中他与一位记者喝了杯咖啡。在计算机刚刚兴起的年代,罗森布拉特宣布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宣称,这是“第一台能够产生自己想法的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