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C.S.超导机制中,电子间通过声子的相互吸引胜过库仑排斥。Frohlich等指出: 对于具有未填满电子壳层的过渡元素,电子与声子相互作用过于小,可能存在非声子的超导机制。我们认为:一个晶格离子如具有未填满  相似文献   

2.
如同《爱丽斯梦幻记》,美国加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称为“窥镜”(looklngglass)的方法建立了第一个与天然酶的镜像结构完全相同的酶。斯克里普斯细胞室的R.C.del米尔顿(R.C.delMilton),S.C.F.米尔顿(S.C.F.Mition)及S.B.H.肯特(S.B.H.Kent)合成了两种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一种使用天然存在的左旋(L)氨  相似文献   

3.
一个指数有界C-半群的扰动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景齐 《科学通报》1994,39(6):485-485
设(X,|| ||)是Banach空间,B(X)是X中有界线性算子的全体.算子C∈B(X)为一单射,B(X)中强连续算子族{S(t);t≥0}称为指数有界C-半群(以下简称 C-半群),如果S(o)=C,S(t)S(s)=S(t S)C,(?)_(t,s) ≥ 0,以及||S(t)||≤Me~at,(?)_t≥0;而S(t)的生成元A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别分析了B/S结构和C/S结构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它们各自的长处,提出了一种B/S和C/S的混合结构,旨在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纷繁复杂、多变的系统需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导重力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雷湘鄂  许厚泽  孙和平 《科学通报》2002,47(18):1432-1436
利用2001年6月武汉基准台超导重力仪对秘鲁7.9Ms地震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段多项式重力潮汐拟合,气压改正和超导重力观测噪声谱分析,检测到0S0-0S32的全部基频振型,并观测到0S2和0S3的谱线分裂,结果与HB1模型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浅析B/S和C/S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分析了B/S结构和C/S结构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它们各自的长处,提出了一种B/S和C/S的混合结构,旨在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纷繁复杂、多变的系统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122型为代表的铁基超导体在临界电流密度、上临界场以及各向异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引发了新一轮研究热潮.目前,虽然122型线带材的性能已达到实用化水平,但该体系仍存超导相非均匀分布等问题,限制了其载流性能的提升.新发现的具有化学计量比的1144型超导材料具有更好的均匀性、独特的钉扎特性以及更高的载流性能,使其适合于高场应用.本文简述了1144材料的结构和超导特性,并详细分析了单晶、多晶及超导线带材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性能提升的方法.同时,为提高1144型铁基超导线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讨论了改善晶粒连接性和超导相纯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重费米子超导体是最早发现的非常规超导体,具有丰富的超导量子现象.理解重费米子超导配对的微观起源能够启发非常规超导的机理研究和新型超导体的实验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重费米子超导实验和理论上的最新进展,利用量子临界自旋涨落的唯象模型,结合Eliashberg理论计算了CeCoIn_5的超导性质,得到了具有dx~2-y~2波对称性的超导能隙,符合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超导转变温度T_c的简化公式,结合二流体理论解释了CeCoIn_5和CeRhIn_5中T_c随压力的演化.这一结果为发展重费米子超导的唯象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朱念周 《科学通报》1984,29(7):427-427
在前文的报道中,我们采用了小分子量的酸性蛋白质——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体,人工模拟了天然植物型(2Fe-2S)铁氧还蛋白。用穆斯堡尔效应对这种模拟物Ⅰ进行了研究,在室温下就得到了很好的穆斯堡尔谱:有两组双峰,一组我们称之为S峰,一组我们称之为C峰。模拟物IS峰的Q.S.值及I.S.值与天然植物型Fd(2Fe-2S)的穆斯堡尔谱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狭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结论的实验证明。设两惯性系S和S’的三个相应的笛卡儿坐标轴互相平行,S’相对于S的速度v沿x轴的正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写成  相似文献   

11.
日本索尼公司已发现一种具有载流子转变性能的新型超导材料。据该公司发言人称,这种材料是一种含钕、铈、铜、氧元素的烧结体,是经过无氧化条件下的燃烧而形成的。为了形成这种材料,要将铈元素掺入钕元素中,并减少其含氧量,以保证电子载流子具有较高浓度.在普通温度直至超导特性转折点温度范围内,这种新材料显现出电子(n型)传导特性,而当温度降至超导特性转折点以下时,载流子又会转变成P型.对  相似文献   

12.
丁亦兵 《科学通报》1984,29(2):75-75
非相对论的夸克对产生模型(Quark Pair Creation Model,简称QPCM)是人们在非相对论夸克模型框架内处理强子强衰变时所采用的一种模型。Barbieri等和Le Yaouanc等把它应用于粲偶素(Charmonium),讨论了作为径向激发态的ψ″(4.03)的强衰变问题。然而非相对论的QPCM不具有相对论协变性,对内部运动为相对论的轻夸克(u,d,s)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万物是由一种"物质"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形成的,很久以前有人称这种"物质"叫"以太",请允许我在这里称其为"动子".物质是由"动子"通过不同的群体运动形式表现出来,而物质之外的时间、空间等元素都是因"动子"的运动产生或改变.文章将初步建立一个由类似于相对论时空观的时间、空间模型,并用这个模型来辨析相对论的时空理论.通过建立的模型证实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吴自玉 《科学通报》1986,31(12):894-894
一、导言 近年来,Jackiw和Rebbi(J-R)研究了一维的一个无自旋费米场和一个破缺对称的玻色场相耦合的相对论模型;同时,Su,Schrieffer和Heeger(SSH)独立地研究了在准一维导体聚乙炔(CH)_x中电子声子耦合的非相对论模型。这二个模型中的一个是从凝聚态物理的实际体系中导出的,而另一个则是从相对论场论中的数学模型的研究中得到的。在细节上  相似文献   

15.
Levi  BG 吴江海 《世界科学》1991,13(8):3-4,15
人们常常听说检验量子电动力学或相对论理论,但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却很少被怀疑.然而,最近温伯格(S.Weinberg)呼吁应高精度地检验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16.
在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一切之前不久,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科学家似乎还都觉得"现在在物理学中已没有什么新东西可发现了". 今天已不存在这样的自大.相对论已生成了极为准确的宇宙模型,但要使这个模型工作,我们必须对我们所看到的宇宙,用无数我们未看见的其他东西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7.
由萨本豪教授撰写的《高能重离子碰撞的新近进展》,是高能物理在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最新概括。他把问题归纳在相对论核内级联模型、输运理论途径、相对论流体力学方法和统计模型等四种主要理论模型的框架之下,既有实验依据,又有理论基础,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赵有祥 《科学通报》1979,24(22):1014-1014
从经验中知道,B1、D5_c和A15(或NaCl、Pu_2C_3和Cr_3Si)型三种晶体结构的立方晶体材料,可能提供人们所期待的高超导转变温度。合成和研究这些材料的超导性质,自然是人们很感兴趣的。NbC是NaCl型材料,曾经用粉末配料烧结法和溅射沉积法对该材料进行合成。Giorgi等用粉末配料在10~(-5)毫米汞高真空中在2000℃左右加热2—24小时,获得了不同含碳量的NbC样品,其超导转变温度T_c最高可达11.1K。Powell等用超细铌粉在H_2和CH_4气氛中烧结,在850—1050℃下保温2—113.6小时,获得了NbC微晶,T_c值最高为9.5K,开始超导点10.1K。Spitzer在Ar和CH_4等离子体中进行溅射沉积,合成出NbC薄膜,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19.
在高温高密条件下,夸克将解除禁闭形成全新的物质形态——夸克物质.本文从核物质的基本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QCD)的基本对称性出发,首先简单介绍研究QCD相变的各种方法,阐述相变发生的物理机制和条件,然后着重讨论实现QCD相变的两种物理系统,即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和致密星体.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制造高温环境的重要手段,核物质将形成全新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QGP).文中介绍了探测QGP的实验信号和高温环境特有的新奇物理现象.致密天体中的高密区则展现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相结构.理论预示了与颜色和味道等自由度相联系的各类超导、超流态存在的可能性.相信在未来更大范围的束流能量扫描和对致密星体的精确观测中,我们将会对高温高密核物质的物态性质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煤矿调度中心是煤炭企业管理中安全生产的指挥中心,对煤矿调度业务进行计算机管理是煤炭企业实现网络自动化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系统是基于C/S+B/S网络结构.根据煤矿调度业务研究开发的,它实现了煤矿调度业务中的生产数据、生产环节问题等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并提供了查询、统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