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9,(6):97-97
澳大利亚人大卫·沃特斯在移植了一位爱吃油腻食品的青少年的心脏后,开始出现想吃这种垃圾食品的强烈欲望。这是在进行器官移植后,表现出捐赠人特征的最新实例。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人大卫·沃特斯在移植了一位爱吃油腻食品的青少年的心脏后,开始出现想吃这种垃圾食品的强烈欲望。这是在进行器官移植后,表现出捐赠人特征的最新实例。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所,以克里斯托夫·麦格雷戈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声称,他们有可能在2010年实施人类移植猪心脏的技术。目前他们已经成功为一只狒狒移植了猪的心脏,并创下了移植猪心脏100天后狒狒仍然存活的纪录。为此,研究人员将争取在两年内为人类心脏病患者移植猪心脏。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一颗大鼠的心脏成功培育出了一颗迷你人类心脏。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剥去了大鼠心脏上的细胞,只留下较为坚韧的"骨架",然后在上面植入人类细胞,而这些细胞最终成功转化为了心脏细胞。研究人员称,这项突破或许将带来药物试验的革命,使新研发的药物可以在人工心脏上进行试验;同样的技术未来或许还能用于实验室培育可供移植的心脏。  相似文献   

5.
这是《世界医学新闻》(1978年19卷23期49~51页)报导的病例,他在斯坦福大学外科中心接连三次接受了心脏移植。热罗姆、扬现年43岁,在患大块性心肌梗死以后,于1976年5月12日进行了第一次心脏移植。其后一年,由于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炎,便再次接受了移植。一个月后,第二次移植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心脏收缩表现出机能不全(对155例心  相似文献   

6.
紧跟在试管育婴后面的是“试管”育猪。试管育猪的成功,有助于鲜肉和熟肉食品价格的降低。英国斯塔弗德郡兽医外科医生埃迪·斯特雷顿第一个成功地实现了小猪胚胎的移植,一胎产下了八个猪崽,母猪和仔猪都安然无恙。胚胎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州,但是猪崽出生在英国的斯塔弗德郡。伊利诺斯的母猪怀孕四天后,胚胎就被取出用飞机运到英国,20小时后,胚胎被移植到英国的一只母猪体内。  相似文献   

7.
多方面的器官移植医学同一物种之间的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有许多种。它可以在同一个体内进行,例如把一个人的臀部健康皮肤移植到他(她)自己受伤的手臂的皮肤上,骨胳移植或者头发移植都属于这种类型。目前通常采用大腿动脉代替通往心脏的不可逆损伤的动脉,这种在同一人体内的冠状动脉旁通手术已经非常成功。也许更为不寻常的是一位纽约人在一次事故失去了一只手的所有手指后进行的移植手术。整形外科医  相似文献   

8.
正人死了,指甲和头发继续生长——恐怖小说和电影中如此描绘。那么这是真的吗?尽管对死人的指甲和头发长度每天变化情况的系统性研究为数不多(这不足为奇),但科学家已经知道,不同细胞的死亡速度不同。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氧供应被切断,由于没有葡萄糖储存可依赖,神经细胞在3~7分钟后就会死亡。在同意捐赠器官的人死后30分钟内,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生必须取下死者的肾脏、肝脏和心脏;6小时内,这些器官必须移植到接受移植者体内。皮肤细胞命长一些,哪怕在人死后12小时提取皮肤样本,  相似文献   

9.
十五年前,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医生说,研制人造心脏就象人登上月球那样复杂。这话讲过后五年,一个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而人造心脏离研制成功仍然相当遥远。能否制造出可以长期代替人的心脏的人造心脏呢?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患心脏病,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差不多有一半死于心脏病。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三百多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人用别人的心脏而活着。然而,移植心脏还不能解决问题,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三万二千多人需要替换心脏。到哪儿去取这么多心脏呢?在死人中间可供我们摘取移植的,不超过百分之一,因此,在实践上要做为数众多的移植手术,是无处可取这么多心脏的,这就需要用人造器管来代替。第一代人造心脏不必完全放入胸腔,只要能维持病人的几天生命。长期的、更为复杂的任务是制造能完全放入胸腔,可以工作多年的第二代人造心脏。  相似文献   

10.
<正>想象一下,如果医生可以在冰柜中任意挑选肾脏、肝脏和心脏来进行拯救生命的行动,这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但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又该克服多少困难和障碍呢?事实上,假如你需要一个新的肾脏、心脏或其他重要的器官,你不会有很多的选择机会,这是因为移植器官的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换心人     
54岁的詹姆斯·查克是个不幸的人,但最终又成为一个幸运儿。近三个半月来,詹姆斯一直住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医院里,等待一颗合适的心脏移植到他体内取代自己已无法正常工作的心脏。等待是痛苦的,又是必须的,因为詹姆斯和他的医生都不知道哪个陌生人会慷慨地捐献出自己的心脏,而且这个人的血型还必须与詹姆斯相匹配,大小也适合詹姆斯宽大的胸腔。  相似文献   

12.
57岁的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因严重心脏病而有生命之危.在无法获得人类心脏移植的情况下,他选择接受来自转基因猪的心脏.这项开创性的移植手术于2022年1月7日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进行,持续了8小时.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克里斯蒂安·巴纳德(Christiaan Barnard)和他的外科手术小组在南非开普敦把一颗尸体心脏移植给一名绝望病人使举世瞩目以来,差不多已过了20年。那次移植的接受者术后不幸只活了18天,就被一种他的免疫系统无法抵抗的感染夺去了生命。这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导致了一百多例类似的尝试,但取得长期效果的较少。外科医生面临着专家们在较早的肾移植领域中遇到的同一主要问题——人体不那么容易接受新的配件。经过约一年的试验,热情低落,心脏移植事业一蹶不振。研究人员提不出一种方法:既能抑制异体器官所激发的免疫反应,却不致剥夺身体对许多本来可以控制的感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具有某种高水平蛋白质的心脏移植病人其对供体器官产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更大。肌钙蛋白Ⅰ持续高水平的病人其心脏病发作及移植失败的几率分别是一般人的四倍和三倍。 该研究的指导者说,医生可以使用一种简单的检验方法就可以检测出肌钙蛋白Ⅰ的水平,以确定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是否需要进行心脏病的治疗。 “这些分子通常只存在于心肌细胞里。”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卫理公会教研究院的卡洛斯A·拉巴雷雷(G·A.Labarrere)博士指出。当心脏受到损害时,肌钙蛋白I就被释放到血液中去。 拉巴雷雷博士及其同…  相似文献   

15.
改头换面:从科幻变成现实 1980年11月28日,法国一位名叫维特里亚的普通妇女举行了一次家庭庆祝活动,各国报纸、电台竞相报道,医学界更是为之轰动。为什么一位普通妇女的家庆如此引人注目?原来,维特里亚庆祝的,是她接受换心手术12周年。搏动在她胸腔内的并非是她本人的心脏,而是一位死于车祸的士兵的。是这颗来自异体的心脏,拯救了患严重心脏病而濒于死亡的维特里亚,帮助她健康地生活了12个春秋,又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移植心脏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委员会(FDA)批准了两种便携式心脏辅助装备。装置含有一个植入胸部的血泵,用导线通过皮肤与别在腰间的外部微电脑控制器相连。与左心室相连的血泵把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全身。病人熟练掌握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后即可出院。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心脏     
心脏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仅在美国,据估计每年就有将近一百万人死于心脏病.虽然目前心脏移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达到63%和39%,但是研制安全、高效、小型轻量化的永久性全植入人工心脏仍是救活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最大希望.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移植的不超过二百人,而据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心脏会思考,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心里而不是大脑里,于是有了“心理”“、心灵”“、心情”等说法。现代科学研究则表明,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心脏。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心脏可能真的会影响人们的性情。这个说法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美国…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08,(4):24-24
美国科学家用“换细胞、留结构”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全球首颗在体外可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他们计划把这种再生技术推广到多种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带去福音。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3):14
美国科学家用“换细胞、留结构”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全球首颗在体可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他们计划把这种再生技术推广到多种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带去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