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译理论与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是现代阶段西方翻译理论的一大特点。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虽然没有在西方翻译理论中明确提出,但关联理论思想在西方翻译理论中始终有所体现。雅各布森在符号学框架内从语符问题、翻译的分类、语言差异问题、对等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其翻译理论处处渗透了关联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娜 《科技信息》2008,(9):206-206
到本世纪中期,西方翻译理论总的发展趋势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文学线和语言学线。其发展过程又是阶段性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学翻译观占上风,主要讨论直译与意译、形式与内容、同化与异化、忠实与美等问题。在第二阶段中,语言学翻译观取代了文学翻译观,居主导地位,主要探讨翻译与语言层次,与语境、语义和语言功能的关系。尽管两派各持己见,其自身的某些观点又不乏矛盾之处,但其所探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无疑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翻译开始与各种学科相互渗透。另外,在原来的文学和语言翻译观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另外一条线索,即文化线索。本文将从文学线、语言学线和文化线几条线索来剖析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基础。着重两大西方翻译流派理论的对比研究,一是以文艺学、接受美学为基础的西方文艺学派;二是以语言学、语用学为基础的西方语言学派。首先,介绍了西方翻译理论中两大流派的发展历史;其次,说明了西方翻译思想派别的分类情况,并指出以此两大流派做翻译理论研究的根据;再次,对两大流派的观点进行述要与分析,介绍了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张璟怡 《科技信息》2013,(6):197-197
近年来,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翻译网络热词,能使西方读者认识中国的网络文化,并能够更好的了解当代中国。因此,网络热词的翻译是翻译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本文拟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索这类词汇的英译处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西方翻译理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在回顾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渊源、思想流派、理论体系,并剖析了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特点,从而揭示学习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简述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发展,着重从描写翻译学、翻译过程的行为、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认知心理模式、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论、功能语言学派和释意学派等方面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开始在西方社会和国家出现比较大范围的文化潮流,这个文学潮流广泛的涉及到了社会学、哲学、语言学、文学、建筑学以及影视等诸多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西方后现代翻译理论的特点以及它的局限性,为今后的翻译理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关联翻译理论的讨论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其对翻译信度的解释力,特别是关于其在文学作品翻译上是否造成信度的降低。而本文则试图以Gutt对直接翻译思想的阐述为切人点,通过文学翻译的实例,来深入解释关联翻译理论所追寻的信度与效度最大程度的统一,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这一理论的涵盖力。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是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它把言语交际看成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性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关联翻译理论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把翻译看成是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本文阐述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它对于古诗英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一,现在已经应用于几乎所有语言学领域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追溯标记理论的思想和分析标记概念的判定标准及其主要的问题,然后结合标记概念的几个特征,从词汇、语法、文化三个层面,分析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文本各自标记性的主要翻译思想与文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作为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理解和传达意义的学问与翻译学研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表达。因而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然而关联理论仅限于解释翻译现象的某些方面,因为关联理论有着自己的理论目标并不仅限于解释翻译现象,将解释某些翻译现象的理论扩展到解释全部翻译现象自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意译,要求译者不必过多地构设于原文语言的表面形式,而应主要关注原文的意义。奈达的翻译理论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的方法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问题,是对以往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中的杂合现象,认为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的杂合是不可避免的。杂合的背后必然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然后,通过对两段译文的观察,尝试用概念整合的认知模式来解释杂合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学的模糊理论为译学研究和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浮躁>英译本中大量汉语数字英译的实例,对比分析了英汉数字的语义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含义的移译转换,着重讨论了文学作品及交际语境中汉语数字的英译策略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外宣翻译要符合外宣工作的原则与要求,但从关联论视角而言外宣翻译又存在“再创造”现象。结合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可以从三方面探讨关联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再创造”:一,灵活处理标题,实现最佳关联;二,合理处理行话和政治术语,达到交际双方“互明”;三,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关联理论启示,指出它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言文化交际的本质属性,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译者应突出原作的认知语境效果,建立原文与译文间的最佳关联,使译文尽力与原文趋同。  相似文献   

17.
旷群 《科技信息》2008,(5):148-149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一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版本,本文将以其中三篇译文为例进行分析,以证明关联理论亦可应用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元系统理论和关联理论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指导作用,但是,多元系统理论在用于翻译策略选择时由于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读者期待,无法解释一些文化负载文本和实用文体文本翻译策略,因而不具有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关联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语境匹配和释意相似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语境匹配为翻译目的,以释意相似作为翻译策略,可以解决多元系统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翻译策略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