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硝基苯在纳米-γ-氧化铝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修饰剂用量、支持电解质溶液及其酸度、扫描速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硝基苯电还原特性的影响,探讨了硝基苯在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还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γ-氧化铝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硝基苯的还原峰电流,在-0.6~0 V电位范围内,硝基苯在该修饰电极上有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随着pH增加,硝基苯的还原峰电位朝负电位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铝粉还原硝基苯制对氨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酸性溶液中用铝粉还原得对氨基苯酚。优化了反应温度对反应时间和酸度等因素,并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最佳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 h,n(硝基苯):n(硫酸)=1.0:1.14的条件下,对氨基苯酚的产率可达80.2%。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收率高,具有潜在的工业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1.0mol/LH2SO4水溶液中硝基苯在Cu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获得了定量的动力学表达式。该工表征了反应简化机理:硝基苯电化学还原生成苯胲,苯胲继续电还原生成苯胺及经Bam-berger重排反应,在主体相生成对氨基苯酚。关联了反应物浓度、温度、电极电位对三个主要反应步骤速率的影响。获得的动力学表达式可用于反应器设计和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4.
在CO2-H2O体系中,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锌粉选择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相应的芳香羟胺的影响.在锌粉与硝基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O2压力为0.5MPa,40℃的条件下,反应3h,N-苯基羟胺的产率为76%.该法具有较高的化学选择性,带有其它可还原官能团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也能被选择还原成相应的羟胺,苯环上带有的这些可还原的官能团不发生还原反应.苯环上带有的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此选择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便宜无毒的水为还原剂,实现了4-氯硝基苯的还原,发展了1种合成4,4′-二氯氧化偶氮苯的绿色方法。反应在光照和无催化剂条件下进行,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加热和污染性还原剂及催化剂的使用。研究了多种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4-二氧六环是最佳溶剂;在光功率和波长分别为75 W和365 nm时,目标产物的产率最高,达到92%。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80℃常压CO2-H2O体系中,锌粉选择还原硝基苯生成苯基羟胺的反应.硝基苯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苯基羟胺和苯胺的产率也增大,但苯基羟胺的选择性基本不变.通过实验证实苯胺是通过原料硝基苯和苯基羟胺还原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电解还原对硝基苯甲酯制备苯佐卡因的新方法。该法提高了反应产率,避免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不同条件下,氯酸钾和碘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研究了酸度、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氯酸钾氧化碘离子生成碘酸根离子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清  肖焕敏 《河南科学》2002,20(2):137-139
探索了氯酸钾和碘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研究了温度、酸度、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找到氯酸钾氧化碘离子生成碘酸根离子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在离子注入钯的玻璃碳电极上 ,研究了硝基苯在 0 .1 mol/L Na OH溶液中的电还原过程 ,通过 AES测量了离子注入电极的表面组成和各元素的浓度 -深度分布 .在 40 ke V下 ,将注入剂量为 1× 1 0 1 7离子 /cm2 的钯注入到玻璃碳 (GC)中可产生钯原子最大百分含量为2 0 %的近表面区 ,原基体注入钯后比未注入的 GC对硝基苯 (NB)的电还原有更高的活性 .用现场ESR与电化学方法联用检测到硝基苯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硝基苯阴离子自由基 ,用现场 UV光谱法也检测到硝基苯的电还原产物苯胺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硝基苯电化学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反应条件对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邻甲氧基苯胺与苯胺共聚能有效提高聚苯 溶解性和可加工性,所得的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具有很好的电致变色性,通过考查单体摩尔配比、单体浓度、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度对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在苯胺与邻甲氧基苯胺摩尔配比为3:1时,制得溶解性和电致变色性都很好且产率较高的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的较佳合成反应条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各聚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对硝基乙苯的电还原行为,研究表明乙基使峰电位负移,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测得扩散系数为0.71×10-4cm2/s、反应电子数5.5。恒电位电解电流效率为58%,产品收率43%。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Pd/Ti电极在10-2mol/L+0.1mol/LNaOH体系中硝基苯(简称NB)的电化学析氢行为,并与Ti电极比较发现Pd/Ti电极较Ti电极析氢电位明显正移,注入剂量越大,正移越多.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B在Pd/T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B在Pd/Ti电极上电还原的效果很好,随着注入剂量增大,效果越好.并提出了Pd/Ti电极上NB的电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苯胺电聚合速率影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在不同质子酸掺杂下电化学聚合苯胺,并以聚合电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测定苯胺电聚合的速率.结果表明苯胺的聚合速率受[H ]的强烈影响:当[H ]低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 ]之间是一级反应,苯胺溶液中[H ]的存在加速了苯胺的聚合;当[H ]高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 ]之间是零级反应.建立了质子酸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有关速率方程,该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丙酮酸电还原氨化合成丙氨酸反应。探讨了电解池类型、研究电极的材料、反应温度、底物(丙酮酸)及NH3-NH4CL 缓冲溶液的浓度、溶解氧等因素对该体系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的影响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丙酮酸发生电原反应为一个CE反映及其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苯胺单体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璃衬底FTO导电薄膜上合成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采用恒电流法,研究苯胺单体浓度、酸的种类、电沉积时间、电流密度等对薄膜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合成聚苯胺薄膜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聚苯胺电致变化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是0.15,mol/L苯胺单体的1,mol/L硫酸溶液,以10,μA/cm2的电流密度电沉积40,min.该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着色效率较无机电致变色薄膜高,但仅能循环105次.  相似文献   

17.
以3,4-二甲基苯胺为母体,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合成了2-硝基-4,5-二甲基苯胺,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n(母体):n(醋酐):n(硫酸)=1.00:1.20:1.13,产品收率81%左右,溶剂回收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离子液体EMBF4(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中对硝基甲苯在微铂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EMBF4中,对硝基甲苯能够进行电还原反应,随着对硝基甲苯浓度增加,循环伏安曲线峰1和峰2的峰电位负移,峰电流增加;随着电解液中水浓度的增加,循环伏安曲线峰1峰电位正向移动,峰2峰电位负向移动,峰1和峰2的峰电流都增大;对硝基甲苯在离子液体EMBF4的电还原过程中扩散是其主要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甲酸和苯胺为原料,催化脱水合成N,N’-二苯基甲脒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甲酸4.6 g(0.1 mol),苯胺32.55 g(0.35 mol),脱水剂二甲苯30 mL,催化剂硼砂0.3g、铁粉1 g,在150℃回流反应6h.此条件下,产品最高收率可达91.5%.该工艺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安全,收率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阴极室隔膜电解槽电解制备高铁酸钾,以铁丝网作为阳极材料,石墨碳棒作为阴极材料,两极室用Nafion117阳离子交换膜隔开.探索不同NaOH浓度、电解液成分、电流密度以及助剂对高铁酸盐产率的影响.并用制得的高铁酸盐降解苯胺,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苯胺初始浓度以及高铁酸盐投加量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助剂KIO 4、石墨和ZnCl 2的添加无法提高高铁酸盐的生成.在pH=10、n(苯胺)∶n(Fe)=1∶10、处理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苯胺的去除率可达8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