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沙柳幼苗光合、蒸腾强度日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昌汗淖实验场不同处理条件下沙柳幼苗的光合、蒸腾强度的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固体水处理的幼苗光合及蒸腾日进程曲线呈单峰型,曲线变化缓慢,对照呈双峰型,曲线变化较快;施丰乐肥效较高,用其浸根后的沙柳幼苗生长旺盛,光合、蒸腾峰值最大;柴草覆盖对沙柳幼苗的光合、蒸腾强度影响不大;气温、光照等气象因子,以及叶温、气孔导度等植物因素与蒸腾、光合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水分的含量也影响蒸腾作用,使加固体水的沙柳幼苗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2.
床面剪应力诱发了水流垂向上流速分布不稳定性,压力和向心力不均则促使水流形成了弯道二次流.通过试验,研究了近临界弯曲比率(R/B=3)条件下,小宽深比(B/H=2)水槽中水流变化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流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弯顶区域,床面剪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弯顶偏凸岸一侧.弯道床面附近,不同层面上的剪应力最大值,从上游到下游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平面动力轴线随层面的高度增加而向凹岸偏离.二次流在不同断面形成不同的涡核,在弯道入口附近产生分离而在弯道下游逐步发展,涡核合并,二次流强度在弯顶区达到最大值.最后对二次流和床面剪应力作用下的床面形态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不同幼林抚育模式对生长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人工林采用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模式进行林分蓄积量生长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抚育模式林分蓄积量最高,平均每亩蓄积量达15.87m3;而C处理较为粗放管理,林分蓄积量最低,仅为8.47m3;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很大,加强幼林抚育与集约管理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衰退时期被风蚀和沙埋,设计维持丛状结构的平茬方式对其进行平茬复壮,优选出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佳平茬强度,实现穿沙公路路域沙柳防护带可持续经营.以穿沙公路路域沙柳防护带为研究对象,以试验设定平茬方式按0.3Φ、0.5Φ、0.7Φ、1.0Φ(Φ为沙柳灌丛蓬径)强度梯度依次进行平茬,并对各平茬强度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度并分析,选出平茬最为合理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沙柳防护带在平茬强度为0.3~0.5Φ时,风速流场特征与未平茬时相比变化幅度较小,仍能将防护带前后风速控制在起沙风速之下,防护作用较好;平茬强度为0.5Φ时,防护带后H、2H、3H、4H测点地表粗糙度均大于旷野起沙时的粗糙度,5H测点处两者正好相反,5H点处为公路边缘,风速增大,对路面积沙有输导作用.平茬强度为0.5Φ以内时,沙柳防护带具有很强的阻沙能力,阻沙效果显著.综合对比分析,穿沙公路路域防护带最合理的平茬强度为0.5Φ.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球模式对中国21世纪夏季高温的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2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GCM)3种排放情景(A2,A1B和B1)下对中国地区21世纪近100 a的夏季平均气温的模拟值,以1971—2000年为基准,计算并分析了该区域未来夏季高温的变化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各模式的模拟结果不同,且各模式对夏季高温模拟的差异大于对异常高温的模拟.就模式平均而言,A2情景下高温日数最多,A1B次之,B1情景下最少.增长趋势也是A2情景下最快为6.0 d.(100 a)-1,A1B和B1情景分别为5.4和3.4 d.(100 a)-1.对异常高温频次的模拟,B1情景下异常高温频次最多,为8.8 d.a-1,A1B和A2情景下均为8.7 d.a-1,三者之间差距很小.A2情景下异常高温频次增长最快,增长趋势为2.6 d.(100 a)-1,A1B情景下增长略慢,为1.9 d.(100 a)-1,B1情景下增长最慢,仅为1.5 d.(100 a)-1.对3种情景下各模式对高温日数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比较了各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城市气象参数与城市近地面污染物对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并尝试建立水平面太阳辐射与气象、城市空气污染物观测数据的回归模型.1)收集了广州市2009~2012年水平面日太阳总辐射、地面气象数据、近地面空气污染物历史记录数据;2)根据太阳辐射传输理论和前人相关研究进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3)对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地面气象、近地面污染物浓度的观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建立了总体样本和分区间样本下的水平面太阳总辐射与气象、空气污染物观测数据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单一回归模型解释各种影响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并不合理,而分区间样本下的分段回归模型反映了水平面太阳总辐射的随气象变化和颗粒物浓度变化的规律,预测结果也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轮虫中n-3HUFA含量对大黄鱼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使用n-3HUFA强化剂A(A1:0.05 g/L;A2:0.15 g/L;A3:0.45 g/L)、强化剂B(B1:0.05 mL/L;B2:0.15 mL/L;B3:0.45mL/L)和海水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 tilis)进行营养强化后投喂大黄鱼仔鱼(3~21日龄),测定分析各强化组轮虫的脂肪酸相对含量与仔鱼的生长和存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对照组(酵母轮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用强化剂A和海水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其n-3HUF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强化剂B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从高到低顺序为:A2组(22.2%)小球藻组(16.7%)A1组(13.9%)A3组(13.8%)B1组(2.1%)B2组(1.8%)B3组(0.7%)对照组(0.5%);2)强化剂A各水平强化组和海水小球藻组仔鱼生长优于强化剂B各水平强化组和对照组;3)本实验条件下,在强化水体中强化剂A适宜的强化剂量为0.15 g/L.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条件下,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对攀援植物丝瓜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经增加R1强度UV—B辐射处理的丝瓜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比对照上升了28%和33%,水分利用效率则下降了3.4%,而经增加R2强度UV—B辐射处理的丝瓜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比对照上升了47%和13%,水分利用效率也上升了28%,且其光合作用不受午间强光的抑制,光合午休现象消失了.这表明,在该实验的UV—B强度下,丝瓜的光合作用不但未受抑制,反而还增强了,说明适当增加UV—B辐射对丝瓜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9.
在小质量流速和流动沸腾条件下,对R134a工质垂直向上横掠水平光滑管束的汽液两相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质量流速范围为4~25 kg/(m2.s),质量干度范围为0.02~0.90.通过对各流型下的压差脉动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分析,得到了各流型下压差脉动信号的尺度能量分布特征,并以尺度能量分布为特征矢量建立了流型辨识的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鉴别泡状流、块状流和环状流3种主要流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数理统计原理,采取逐步回归方法,定量地建立了气象因子对兰州市空气污染影响的七个回归方程。并细致的讨论了各气象因子在决定污染程度中的作用。得出结论:兰州市冬季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完全受气象条件所制约,而在错综复杂的气象因子中主要是边界层下部的温度层结、风速和天气条件起决定作用。而由这些因子所综合决定的可能混和空间更与污染有直接的关系。最后应用这七个方程进行了实践验算,得到了与实际观测值相当一致的结果。为此,有可能使用这些方程对兰州冬季空气质量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污染的予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