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蠋蝽(Arma chinensis)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桃蛀螟3龄、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不同龄期桃蛀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对桃蛀螟3龄、5龄幼虫的控害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均为:雌成虫,雄成虫,5龄若虫;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蠋蝽对桃蛀螟3龄、5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逐渐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大于5龄若虫和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均对桃蛀螟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且蠋蝽雌成虫的控害潜能大于雄成虫和5龄若虫。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几种优势天敌对莲纹夜蛾的捕食作用研究发现,在相同猎物密度下,拟水狼蛛雌成蛛的日捕食量>草间小黑蛛雌成蛛的日捕食量,龟纹瓢虫雌成虫的日捕食量>黑翅小花蝽雌成虫的日捕食量,说明拟水狼蛛和龟纹瓢虫对莲纹夜蛾1-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经拟合,它们各自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反应,其圆盘方程分别为:Na=1.00260N/(1+0.98404N)(草间小黑蛛雌成蛛)、Na=0.94118N/(1+0.02804N)(拟水狼蛛雌成蛛)、Na=0.44238N/(1+0.00375N)(龟纹瓢虫雌虫)、Na=0.50312N/(1+0.01350N)(黑翅小花蝽雌成虫).a`/ Th值的大小是反映天敌对猎物控制能力强弱的参数,供试的这4种天敌对莲纹夜蛾1-2龄幼虫控制作用效果的a`/ Th值大小依次为:龟纹瓢虫雌成虫的a`/ Th >拟水狼蛛雌成蛛的a`/ Th >黑翅小花蝽雌成虫的a`/ Th >草间小黑蛛雌成蛛的a`/ Th.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天敌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效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在天津采集的斯氏珀蝽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包括卵、若虫和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天津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龄期的若虫识别特征.研究发现:在8月份斯氏珀蝽卵的孵化历期为5~6 d;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1.5~2 d、2~3d、4 d、7~10 d、13~14 d.成虫产卵前期为7~10 d,雌虫寿命20~30 d,雄虫寿命11~13 d.在天津每年完成2个世代.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内培养观察,研究核桃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的菌腔虫瘿的形态结构.调查发现:在西双版纳地区,核桃皑粉蚧在凤凰木、含羞草、银合欢和粉叶金花等4种植物的根表面与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在植物根部单生、簇生或串生,呈圆形或椭圆形,初期黄褐色,中后期变为黑褐色至黑色;核桃皑粉蚧的繁殖能力强,无孤雌生殖现象.产卵雌虫虫态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成虫;雄虫虫态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蛹和成虫.雌虫寿命约为雄虫的2倍,不产卵雌虫寿命通常长于产卵雌虫.菌腔虫瘿的腔壁完全由牛肝菌菌丝构成,核桃皑粉蚧以菌腔为栖息场所,以寄主植物的汁液为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5.
黑带食蚜蝇若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其雌雄模型分别为Na=0.7616N/(1十0.0076N)和Na=0.6911N/(1+0.072N),食蚜蝇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6.76、43.45头和20.00、20.24头。黑带食蚜蝇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雄若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100.9567P~(-0.8450)和E=98.7846P~(P-0.80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26.9776P~(P-0.2198)、E=25.0311P~(-0.1773)和E=23.4271P~(-0.1505)。  相似文献   

6.
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II型模型 ,其模型分别为 Na=0 .835 0 N/(1 0 .0 10 4 N)和 Na=0 .92 2 6 N/(1 0 .16 0 1N) ,瓢虫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 2 .0 9、38.6 7头和 7.75、7.31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 ,雌、雄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372 9P-1.612 3和 E=0 .36 80 P-1.57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84 6 6 P-2 .1892 、E=0 .7377P-2 .2 785和 E= 0 .6 118P-2 .173 4。  相似文献   

7.
日本松干蚧捕食天敌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雌成虫和卵囊发生期,树枝上捕食天敌是数量是树干上捕食天敌 1.18倍。在1龄若虫发生期,树干上天敌的数量是树上的1.10倍。树上同时有日本松干蚧和松大蚜发生时,蚧虫天敌增加了2.98倍,主要是捕食蚧虫的贤惠义增多了。异色标虫是两种昆虫的主要捕食者,但较多造反蚜虫刻瓢虫、蒙古光瓢虫、华鹿瓢虫主要捕食蚧虫,崦隐斑瓢虫主要捕食蚜主。  相似文献   

8.
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褐飞虱成虫和各龄期若虫的可溶性蛋白,结果表明,成虫各类样品中,条带数量基本相同,只发现一条雌性成虫所特有的蛋白条带,而多数条带在不同翅型或性别样品中存在着含量差异。如有4条条带在长翅型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短翅型中的含量;在雌、雄成虫样品的比较中则发现2条条带在雄虫中含量高于雌虫,而另有3条条带在雌虫中含量高于雄虫。若虫样品随着龄期升高,条带逐渐增多,发现有4条条带在各个龄期中均有表达,1条条带只在5龄若虫样品中出现,另有1条条带从4龄期开始出现。此外,还发现有2条条带在长翅芽若虫样品中的含量(9.029,9.563 ng/μL)明显高于短翅芽若虫样品中的含量(5.133,3.111 ng/μL)。并讨论了这些差异条带与翅型或性别分化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宁夏枸杞主要天敌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中华草蛉(Chrysopa intima)四龄幼虫、黑点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成虫、凹带食蚜蝇(Metasyrphus corollae)四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最大,然后依次为中华草蛉、多异瓢虫、黑点食蚜盲蝽,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35.6,116.6,98.6,82.3头;多异瓢虫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效率明显降低,黑点食蚜盲蝽与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多异瓢虫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大,干扰系数为0.813,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小,干扰系数为0.689;枸杞蚜虫的分布对中华草蛉与凹带食蚜蝇的影响较大,对多异瓢虫和黑点食蚜盲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梭毒隐翅虫成虫捕食行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农田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观察了梭毒隐翅虫雌、雄成虫捕食成蚜、幼蚜的行为,发现其捕食行为包括6个部分,即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和排泄。棱毒隐翅虫成虫在捕食成蚜、幼蚜的过程中,其嚼食时间有显著差异,幼蚜嚼食耗时较少,成蚜嚼食耗时较多,而梳理时间、静止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茶园天敌厉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厉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若虫和成虫的识别特征及其捕食茶尺蠖和茶蚕的行为。厉蝽若虫有剌吸茶树汁液的习性;日均捕食猎物数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而随猎物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少;厉蝽捕食茶尺蠖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多,以3龄厉蝽最明显,而捕食时相互间有干扰作用,以5龄厉蝽若虫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六斑月瓢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进行了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其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也增大,平均处理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3.
龟纹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龟纹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恒温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菊小长管蚜末龄若虫或成虫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其捕食反应的功能方程为:1/Na=0.9609x(1/N) 0.00855,在一昼夜里,一头瓢虫的最大捕食量为117.0头,捕食一头蚜虫需0.00855d。  相似文献   

14.
研究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为新疆马铃薯甲虫天敌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方法,并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苜蓿盲蝽成虫能够有效捕食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马铃薯甲虫幼虫密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能力1龄幼虫(16.0055)强于2龄(6.0659)。结论:室内饲养观察表明,苜蓿盲蝽具有杂食特性;苜蓿盲蝽对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洲大蠊等五种蜚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美洲大蠊的不同发育期和不同器官的酯酶同工酶及五种蜚蠊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7—8龄若虫的酶带数多于其它虫态,7—10龄若虫多出一条PI5.8的酶带。除美洲大蠊外,各种蜚蠊雌成虫的酶带数均多于雄成虫,并与雄成虫共有其所有的酶带数。五种蜚蠊间具有四条共带,相似性高于70%。美洲大蠊与不同属的德国小蠊问酯酶同工酶的相似性高于与之同属的黑胸大蠊间的相似性.表现出与形态分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为局部性重大害虫.本文描述了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发现其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每年发生1.5代,以若虫及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黄粉虫两种色型杂交后代的三种虫态(老熟幼虫、蛹和成虫)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用NBT光化还原法测定了不同虫态的SOD活性。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蛹-成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均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规律。杂交后代的各虫态,除雌蛹外其SOD活性均高于其自交后代的SOD活性;以黄色型黄粉虫为母本的雌、雄成虫和雄蛹的SOD活性较高,而以黑色型黄粉虫为母本的雌蛹和幼虫的SOD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苹果绵蚜的迁移与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温度约8℃时,苹果绵蚜若虫就开始迁移活动.3月中下旬苹果花开(结果)后,若虫就能迁入花蕊内,且各时期均能迁入花(果)定殖为害;无翅孤雌蚜全年有3个迁移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和11月上旬~12月下旬;苹果绵蚜在1 d的迁移高峰期在12~14时,随温度的升高,其活动速度和迁移虫量加快;有翅蚜在昭通市有2个发生期,分别为夏季(5月中旬~6月下旬)和秋季(8月下旬~10月上旬).夏季有翅孤雌蚜只能产孤雌蚜,且量少,秋季产生有翅蚜的虫量多,且可产性蚜和孤雌蚜.  相似文献   

19.
按常规动物免疫方法用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抗原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并通过SDS-PAGE和酶联免疫印迹(EL IB) 技术分析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免疫学特性,同时用黑胸大蠊若虫和雄虫免疫兔血清筛选美洲大蠊若虫cDNA 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 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卵抗原、若虫抗原、雄成虫抗原、雌成虫抗原分别可见13,28,26 和41 条蛋白区带,4种抗原组分相互之间有交叉抗原存在,用黑胸大蠊若虫免疫兔血清筛选出1个新基因,用黑胸大蠊雄虫免疫兔血清筛选出6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20.
蝈蝈的研究     
蝈蝈为一欣赏娱乐昆虫,主要捕食昆虫,食量非常大。在害虫生物防治中,以虫治虫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一年发生一代,以滞育卵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化为若虫,若虫经5龄,1龄期23~11d,2龄13~8d,3龄12~6d,4龄8~6d,5龄11~10d。6月下旬至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卵量264.5±44.98粒。成虫寿命82.44±7.63d。雄虫能发声,声音淳美响亮。饲养蝈蝈的笼子和葫芦已发展成精美的工艺品。人工可以大量养殖蝈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