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安农S-1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不同育性时期花药、花粉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可育季节花药充实粗壮,开裂正常。可育花粉率达70%以上。高温长日照的不育季节花药干瘪瘦小,花药不开裂,花粉发育停止在单核期,为典败花粉,不育率达100%。由可育转变为不育过程中,花药由充实粗壮转变为干瘪瘦小,由黄色转变为白色,由正常开裂转变为不开裂。绒毡层内表面乌氏体由结构清晰转变为乌氏体上沉积着很多物质。花粉由可育转变为典败,花粉萌发孔由正常转变为异常。当由不育转变为可育时,花药和花粉的变化与前述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滋养培养、分粒离体培养、微室培养对三种转基因番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诱导纯合二倍体,花粉粒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效率高于滋养培养,微室培养可在镜下直接观测花粉粒发育情况,采用不同花药预处理方法,可提高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棉花育种工作落后于稻麦等其它作物,其原因之一是种质资源贫乏。通过远缘杂交,是获得新的种质、提高棉花丰产性能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棉花远缘杂交的孕性不好和后代不易稳定等问题,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故往往收效甚微。目前,正研究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以提高育种效果。据国内外报导,利用单倍体人工创造新品系的方法,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以诱导单倍体植株;另一途径是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单倍体。由于棉花花药培养难度大,因此,截止目前,国内外均未诱导出独立植株,而应用无融合生殖,即半配合的方式产生单倍体,在国外已见成效。本文《棉花单倍体的半配合产生》材料,系根据单倍体的遗传是与嵌合体的遗传,即是一种半配合的特殊受精现象产生的。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半配合的产生、转移、遗传及利用半配合产生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各种基因重组的、遗传性稳定的纯合新品系。利用这种方法,如抓紧时间进行温室加代,可望一、二年内见成效。这就为现代的棉花育种和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单倍的花粉粒形成花粉植株而获得大量的单倍体植株的。在正常情况下,雄核发育是沿着配子体形成的途径进行的。而在离体培养时,则要诱导它沿着孢子体形成的途径进行。因此,如何诱导花粉雄核沿着孢子体发育的途径发生雄核分裂,是单倍体培养技术中的一个关健问题。同时,这里涉及到控制细胞发育途径的机理问题,因此,它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对杂交水稻花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条发育途径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作了细胞学观察,结果如下:(一)正常配手体发育途径中,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和三核期,花药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均不相同,各有特点,减数分裂期与双核期的特点尤为明显。(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粉从配子体发育途径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转化启动时,花药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有很明显的变化,上部泳动较慢的酶带大大地合并,酶活增高。(三)离体培养时,只需糖的供应,花粉就能去分化启动。(四)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只有减数分裂期,保持系的酶带数目多于不育系,单核期与双核期,并不保持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霜 《河南科技》2013,(17):214
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并诱导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本文就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棉花花粉人工萌发及授粉液在杂交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诱导棉花花粉人工萌发培养基中蔗糖,琼脂的最适浓度。发现在无机盐基液的固体培养基中,45%蔗糖浓度和0.8g/L琼脂是诱导棉花花粉人工萌发的最适浓度。硼和GA3对棉花花粉的人工萌发有促进作用,此外还对棉花杂交授粉液及其在杂交制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西瓜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的种属特征、经济价值、发展状况、组织培养在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首先是无子西瓜下胚轴的培养.诱导再生植株成功,其后有芽及茎尖、花药、原生质体的培养及诱导植株再生.提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展望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测定了水稻不同品种的花粉在自然条件下的萌发能力。结果表明,花粉在37—38℃下经20分钟,或28—31℃下经60分钟,就基本上丧失其萌发力。花粉的萌发率随离体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花药(含花粉)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活性也随着离体后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与花粉萌发率的降低呈平行的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激素组合对苦瓜离体快速繁殖的调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不同激素组合对苦瓜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分化及试管苗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外植体均易诱导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芽分化较难,而外植体在一些激素组合中可直接形成不定芽;利用无菌苗的顶芽及腋芽,培养于附加6-BAlmg/L NAA0.5mg/L或NAA lmg/L的施培养基上,获得了芽的快速繁殖,形成芽簇,每丛芽数达6~8苗;试管苗于1/2MS NAA0.5mg/L生根培养基中6d生根率达到100%,获得完整再生植株,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激素组合对苦瓜体细胞形态发生与发育的调控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项研究考查了39个冬小麦(Triticam aestivum L)基因型组织培养应用的可能性。组织培养材料是12日龄未成熟种胚。愈伤组织诱发在每升含有1.0mg2.4—D的改性Mwrashige和Skooge培养基上进行,在每升含有0.5mg2.4—D的同一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转移到2.4—D含量0.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发茎,在不含2.4—D培养基上形成整株小麦。本研究对小麦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愈伤再生体形成、(继代培养以及对分培的反应和再生植株的能力几方面的变异性作了观察。在4次分培(90—125)后,有18种基因型具有再生能力。240天后有五种基因型的培养材料仍保持全能性。420天后ND7532和Roughrider的组织培养物仍具全能性。选系ND7532,愈伤体诱导,愈伤再生体形成百分率、离体培养下的生长速度和具有全能性的愈伤组织的比率,均高于其他基因型。如果选用适当的基因型材料,是肯定能够由未成熟种胚组织诱导出来小麦植株的。本研究的结果,由愈伤组织再生出532株,其中510株结实。看来栽培小麦对组织培养中的反应因材料的基因型而异,因而适于用做组织培养的好品系是可以鉴选出来的。由禾谷类作物体细胞和性细胞形成植株的技术,为作物改良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目前,主要禾谷类作物的细胞培养,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些禾谷类作物包括玉米、燕麦、珍珠粟、高粱、水稻、大麦和小麦。尽管如此,从体细胞愈伤体(Calli)形成大量的期望再生植株是困雄的,只在玉米和燕麦上有过报导。由作物组织培养形成大量再生植株,是作物改良运用的前提。植株细胞可在体外培养,且其再生株可育,这是禾谷类作物细胞水平上选种是否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六倍体小麦(2n=6×7=42)的许多组织能迅速形成愈伤组织,但其茎分化率低,据最近报导,由未成熟种胚培养再生植株成功,并观察在被试小麦栽培种中,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有差异。我们相信,既然观察到在组织培养或原生质体培养中有种内变异的存在,只要对大量的基因型进行试验一定能鉴定选出适于用作组织培养的小麦栽培品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冬小麦基因型对离体培养的各种反应及由愈伤组织诱发、培养和再生为植株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一般可分为无花粉型、单核败育型、双核败育型和三核败育型等四种。个别不育系花粉败育方式较特殊。野败不育系的花丝和药隔维管束退化最严重,花药开裂结构的异常主要表现在裂口、裂腔分化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作物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较快,在多种作物中由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再生的例子很多.这篇综述简要地回顾了主要农作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的研究工作.并记叙了2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的无性系变异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及植株再生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讨论了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和融合技术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原生质体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放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遗传性状的改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并通过无性途径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5.
棉田施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龚光炎,王惠琴,冯清华施肥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只有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土壤中养分含量状况和棉花植株的长相,确定平衡施肥的营养元素、适宜的施肥量、施肥期和施肥方法,才能获得棉花优质高产。现将施肥中应注意的几...  相似文献   

16.
<正>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当植物受到某种真菌感染后,它常常能获得一种能部分地保护植物不受同一种真菌再次攻击的抵抗力。如果棉花先用一种被称为轮枝验菌的攻击植物的真菌接种,就会获得部分抵制蜘蛛螨危害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花药开裂的机制与方式为成熟花药组织结构特别是纤维层的构造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所决定的。箭叶淫藿花药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其开裂的关系,不曾见过报导。关于水稻花药组织结构和开裂机制问题,国内外都有过一些研究,但从所揭示的问题来看,还不够深入完善。如胡久清[1]的报导仅一般地提到水稻花药纤维层细胞壁上具垂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人民麦”ד天蓝偃麦草”F_0成熟胚、F_1幼穗及“珂珂瑞特”ד天蓝偃麦草”F_1幼穗为外植体。在Ms+2mg/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为78.9%,实体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表面存在许多胚状体,植株再生方式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再生频率最高为100%。胚性愈伤组织经13个月的继代培养仍具有再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cm左右的幼穗为较合适的外值体。2mg/l2.4—D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发现一种特殊分化现象。即小花结构的分化。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与miR399互补的Os MIM399后,改造成与miR164c互补的靶拟态序列Os MIM164c,经测序分析后连入p GWC载体,获得入门载体p GWC-Os MIM164c;利用Gateway技术,将入门载体p GWC-Os MIM164c经LR反应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GCS中,获得GCS-Os MIM164c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将该表达载体导入水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中,组织培养后获得再生植株并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鉴定,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阳性突变体植株中miR164c的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miR164c在突变体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说明miR164c沉默突变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0.
用PAS反应对辣椒花药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分布的特征进行研究.在造孢细胞时期,仅药隔薄壁细胞开始积累少量的淀粉粒.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隔薄壁细胞、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中积累了少量淀粉粒,小孢子母细胞、绒毡层细胞和中层细胞中没有淀粉粒.在减数分裂时期,药隔薄壁细胞中积累的淀粉粒明显增多,绒毡层细胞中仍然没有淀粉粒.减数分裂后,药隔薄壁细胞中积累了许多细小的淀粉粒,绒毡层细胞液泡化、体积明显增大和细胞中没有淀粉粒;在小孢子时期,药隔薄壁细胞中淀粉粒体积增大,绒毡层细胞明显退化;在二胞花粉时期,随着花粉大液泡的消失花粉中出现淀粉粒;花粉成熟时,其细胞质中积累了丰富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