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2.
黔南曹渡河流域峰林喀斯特位于黔桂地貌斜坡地带,具有典型的环境系统演变结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石峰和洼地的有序动态结构性质。以六洞峰丛浅洼、卡罗峰林谷地和西凉峰丛深洼为代表,通过对石峰和洼地分形动力学指标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从卡罗峰林谷地、六洞峰丛浅洼向西凉峰丛深丛深洼演化,地貌格局早期以南北向为主,逐渐向南北、北东、东西向多种复合构造地貌转变,流域地貌呈现阶段性。 2.石峰正地形分维数为1.823(卡罗)——1.877(六洞)——1.898(西凉)正向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旱谷地料场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家县旱谷地石灰石料场岩溶总体不发育,但开挖揭示有较大岩溶管道,查明岩溶发育的规律对料场下一步开采布局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料场及其周边的实地调查、钻孔揭露及物探,对地下岩溶以及地表岩溶分布特征及位置进行统计,结合构造、岩性、水文及地貌等地质特征对岩溶发育机理进行分析讨论,认为特殊水文条件下可以在岩溶发育较差地区发育岩溶异常带"。主要结论如下:①巧家旱谷地斜坡由于地表支沟发育,地表水无法聚集,地表岩溶不发育。②料场上方缓坡平台后缘有一断层泉,流量约1. 8 L/s,泉水出露后又在该平台渗入地下,使得料场区地下岩溶较地表发育;旱谷地平台后缘保存有菩萨洞和蝙蝠洞,为当时溶洞的出口。③地下岩溶通道首先在普家村平台断层泉渗入地下,沿中梁子沟发育切层陡倾坡外的"垂直"管道,直径约12 m,在1 400 m高程,顺层发育水平管道(层控),并在大弯子沟右岸菩萨洞及蝙蝠洞岩溶水排出地表;随着旱谷地台面的抬升,现今岩溶管道仍然以垂直管道向金沙江谷底方向排泄,出口在巧家县城龙潭一带。④由于管道及其附近塌陷及溶洞角砾、次生泥充填,危岩垮塌严重,不能满足石料质量要求,料场区有用料储量减少10%~15%。  相似文献   

4.
吴波  廖雄华 《广东科技》2006,314(10):82-84
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本文通过对深圳灰岩地区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灰渣场地的水文地质勘察、试验及监测,分析了造成了灰渣场地塌陷的原因和渗漏途径。认为灰渣场地塌陷地段为人为乱掘浮煤层形成的浅层塌陷,因此灰渣场渗漏污染途径为浅层塌陷和地下小煤洞→采煤巷道(采空区)→沙冲矿坑口→蔡冲河→阿哈水库,应用稀释混合模型进行了渗漏污染预测评价,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渗漏污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洞穴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洞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喀斯特(Karst,又称作岩溶)分布广泛的国家,喀斯特出露在12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士陆地面积的1/7。我国还具有多种多样的喀斯特类型,特别是连续分布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的南方峰林喀斯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喀斯特,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喀斯特现象中,最受人类关注和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与想象力的则是洞穴(caves)。洞穴是指人们可直接进入或进行探测的地下空间。广义的洞穴有自然洞和人工洞两大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研究内容最丰富的则是形成于可溶…  相似文献   

7.
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保护区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的南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作用下,赤红壤继续处于高度淋溶状态而发育成盐基高度不饱和,酸性较强,有机质量较低,土壤肥力较差;而处于岩溶山地的坡麓和谷地中的红粘土,因受山上的富含钙镁的岩溶水淀积复钙和淋溶脱钙的反复作用发育形成红色石灰土或复钙红粘土.这在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保护区区的濑湍片、板利片和岜盆片的峰林谷地中和河...  相似文献   

8.
地下连续墙在国内已是十分成熟的一项施工工艺,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灰岩地层等),施工难度很大。灰岩地层往往会出现大量已发育形成或正在发育形成的溶(土)洞,呈无序状态,其形态特征、规模和分布范围难以确定,且该地层岩层较坚硬,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增加了难度。如果溶土洞处理不当或施工方法不当,可能出现冲槽过程中泥浆大量流失导致槽段坍塌;同一槽段或者相邻墙段不能对齐和漏水;墙底无法按设计要求嵌入岩层而产生缝隙形成渗水通道,造成后续基坑开挖时渗水、涌水灾害等问题。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墙体的整体性及使用效果,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对岩土工程条件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多次更改桩型,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普定县岩溶发育,洞穴较多,已发现有石器、骨化石、烧骨、灰烬物的洞穴有后寨的穿洞、白岩脚洞,化处的哈煌洞,朵贝的长青洞,小窑的红土洞,鸡场波的龙洞等,列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有穿洞,白岩脚洞及红土洞。穿洞古文化遗址:位于普定县城西约4公里的一座孤峰上,海拔1260米,孤峰与谷地相对高度87米,洞口距谷地地面万米,洞长对米,南北对穿,最宽13米,高9米。1976年南京大学岩溶队在穿洞发现骨化石、烧骨、灰烬物和作为染色物的红土矿,1978年贵州省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岩溶洞穴普查中也发现穿洞。1979年3月,南京大学岩溶队对…  相似文献   

11.
诗玛溶洞位于石林景区南东约3 km,具有较好的旅游区位优势。诗玛溶洞洞穴发育特征报道见于2003年,但受溶洞空间分布和地下暗河水流的影响,探明的范围较小,溶洞的走向不清,溶洞是否具有利用的价值不清。因此,为进一步了解诗玛溶洞的平面位置,利用溶洞随地下暗河分布的特点,布置20 m道间距的高密度电法工作。分析物探成果,了解溶洞顶端埋深和溶洞空间大小,经后期工作查证,在工作区范围内,物探推测地下暗河走向和溶洞空间特征正确,西面走向延伸1 200 m,东面延伸700 m,物探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溶洞及地下暗河范围,高密度电法在地下暗河勘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诗玛溶洞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洞穴预测难度大,勘探风险高,需要准确认识古喀斯特洞穴基本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降低勘探风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录井、测井、地震等手段分析表明,该套喀斯特洞穴主要发育在颗粒灰岩内,横、纵向分布稳定,依据岩石学、录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可分为垮塌半充填型和暗河充填型,后者进一步分成角砾充填和泥质充填2种类型。喀斯特洞穴具有加里东期大气淡水顺层溶蚀特征,其发育受到岩性、古地貌及古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台缘礁滩微相颗粒灰岩是优先可溶性基岩,古喀斯特斜披提供了有利的水动力条件,加里东期同生微断裂提供了渗流通道,上奥陶统是否覆盖决定了洞穴类型及充填程度。  相似文献   

13.
论鄂西南岩溶洞穴发育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鄂西南利川市东北部岩溶洞穴体系上、中、下层状溶洞发育状况,论述了其发育过程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在间冰期时形成水平溶洞,在冰期时形成垂直溶洞,二者互相贯通,形成了岩溶洞穴体系。  相似文献   

14.
邓自民  杨泊 《贵州科学》1993,11(1):62-67
喀斯特化岩体中存在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溶孔、溶隙、溶洞和管道构成的地下空间。在垂直水动力分带中,下部饱水带中的地下空间充满喀斯特地下水,而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中绝大部分是空气。兴建喀斯特地下水库就是选择合适的地段,修建地下坝或地表坝,拦截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利用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或与之相通的地表洼地蓄水,形成地下水库。喀斯特地下水库是喀斯特区开发喀斯特水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一些特定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下,它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岩溶区广泛发育地下河,形成复杂的暗河型溶洞。它们在旅游、供水、水能利用、采矿及地下工程建筑等方面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利、弊影响。本文以贵州织金洞和独山神仙洞等典型暗河型溶洞为倒,论述其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探讨溶洞的多种成因及认识地下河特征,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H区块缝洞型油藏连通单元井组实施注水驱替开发效果差异很大这一问题,开展了缝洞单元连通方式及注水开发对策研究。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微裂缝、大尺度裂缝、有效基质、孔洞进行刻画,提出了3种缝洞单元连通方式:暗河岩溶管道、大尺度缝、弥散缝伴有大尺度缝。对不同的缝洞连通单元开展机理性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研究,给出合理的注水开发对策。暗河体系具有连通井组低注高采、洞注暗河驱洞采的注采关系;弥散缝伴有大尺度缝,沟通缝洞单元,不同单元二者匹配具有差异性,应控制合理的注采比,后续动态调整,提高注水开发采收率,改善区块连通单元注水驱替效果,对相同或类似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连通单元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喀斯特洞穴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形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要—惠来断裂在第三纪活动形成本区北部山地南部丘陵.位于断层下降盘的鸡笼山是第四纪继承性块断活动不明显的实例.由第一层溶洞说明,与河流阶地同高的水平溶洞不一定是同期形成的.与第四级洪冲积阶地类高的第四层溶洞至少是在早更新世或以前形成.最晚自中更新世以来西江河床叠置很明显.在喜山运动抬升影响下,羚羊峡与旱峡、双金河汊道先后形成,羚羊峡始终是西江的主河道.旱峡和双金河道先后于晚更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淤塞.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岩溶洞穴波状流痕(舌状流痕)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对观音洞内的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它在纵、横方向上的展布特征,分析洞道形态结构与波状流痕的展布关系;同时,根据地下河水运移规律,探讨波状流痕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洞底波状流痕较均一,形态差异小于洞壁;(2)洞壁波状流痕在距洞底高1.0~1.2m范围内的流痕深度,较1.2~1.4m和1.4~1.7m这2个高度范围内的深度变化大;(3)洞壁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变化与洞道形态结构有密切联系;(4)岩溶洞穴波状流痕是地下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地下径流是岩溶洞穴波状流痕的直接动力,洞道结构形态对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的叠加作用的影响,导致波状流痕在洞内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