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十红滩铀矿床北矿带的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含矿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和各含水层(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标准,综合分析研究区地浸开采可行性,认为研究区地浸开采条件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百善矿区地下水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新生界孔隙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煤系下优岩溶含水层组.通过对这三个子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可以提出各子系统所特有的水质模型,并确定能作为矿井涌出水来源判别依据的水溶组分,进而给出矿井涌出水来源的化学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潘集矿区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规律,根据现有的水质资料(主要是勘探阶段的资料),对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阐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其中上部含水层水中离子含量比例关系受矿化度的影响显著,且氯离子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极相关关系,水化学类型因受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的控制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4.
从循环、更新和再生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地下水运动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含义,指出"地下水循环"这一说法存在一定不足;提出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是含水层系统的自然属性,地下水在含水层系统中更新和再生同时发生.地下水从含水层系统的界面补给与排泄,通过界面与其他系统发生水量交换,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替的多寡不影响含水层系统的更新能力;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新的过程中,同时发生自然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和人为作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其结果反映出含水层系统的再生能力,该过程受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较大,水位变动带内尤甚,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再生能力比更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5.
王瑾 《科技信息》2013,(3):93-94
沈阳市区属浑河扇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地铁工程的修建及运行危胁较大。本文利用地铁勘察中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流向测定等工作的原始资料,结合该区多年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各含水层的赋水特征及补、迳、排条件,对该区域内地下工程修建中的地下水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因独特的化学性质通常被用来指示地质体的环境演化过程.系统采集新集二矿四个含水层(二含水、砂岩水、太灰水、奥灰水)地下水样品共13个水样,测试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模拟其无机络合形态,来探讨不同含水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四个含水层地下水均表现为中稀土元素富集,呈现明显的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不同含水层在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上存在明显区别,Ce负异常主要与氧化还原条件和围岩岩性条件有关,Eu正异常与斜长石的溶解作用和高含量Sr有关;MINTEQ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的无机络合形态主要以Ln(CO3)-2和LnCO+3为主.  相似文献   

7.
刘洋  杨建  梁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2872-12878
为了区分蒙陕深埋矿区煤系地层及其顶板各含水层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利用无机组分、环境同位素和有机组分开展了水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蒙陕深埋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地表被风积沙覆盖,具有极好的降水入渗能力,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矿化度<500mg/L,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属于HCO3-Ca·Mg型水;白垩系志丹群与第四系呈不整合接触,整体上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含水综合体,使志丹群具有较好的补给水源,其无机水质特征与第四系水接近;深部含水层受到安定组相对隔水层影响,补给径流条件较弱,长期水岩作用导致侏罗系水中矿化度一般>3500mg/L,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属于SO4-Na型水,从水化学特征分析,洛河组与直罗组不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环境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雨水、地表水和第四系水属于现代地下水,志丹群水介于现代地下水和古水之间;深部直罗组和延安组地下水,δD、δ18O值均较低,且落在鄂尔多斯盆地雨水线下端,为循环深度较深,煤炭开采前为封闭条件较好的滞流地下水。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TOC和UV254)随着含水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主要出现了Ⅰ区和Ⅲ区的荧光峰,其中地表水中DOM来源更加丰富;志丹群、直罗组和延安组水中也出现了Ⅰ区的荧光峰,在Ⅰ区和Ⅱ区之间的荧光峰具有标志性;白垩系→直罗组,Ⅴ区荧光峰强度有增大趋势,表明深部直罗组含水层存在其他来源的腐殖质类DOM。总体上,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水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出各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为煤矿水情水患快速准确判别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岩溶地区地下水中锑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贵州晴隆县境内龙摆尾地下河岩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锑在岩溶系统中含量、分布、迁移转化特征。发现在该岩溶系统中各含水层的锑含量存在差异,第四系碧痕营组中锑的含量较高,反映了锑在碧痕营组中具有较高的背景值,地下河岩溶系统锑的迁移转化受酸碱性、氧化还原作用以及铁锰水合氧化物吸附作用和各含水层补给来源,稀释作用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平朔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集了区内浅层孔隙水、山西组砂岩裂隙水、煤系层间砂岩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裂隙水四个含水层共计31个地下水样,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含水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total...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11.
王鹏 《科技信息》2013,(2):437-437,439
本文通过对铁厂沟-沙沟矿区断裂带的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规律阐述,揭示矿区内的水资源可利用潜力。为充分开展利用煤矿区地下水资源和勘查进行理论探索,为在资源勘查阶段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父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南缘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具有西北干旱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受盆地地貌、强烈蒸发极干旱气候条件控制和含水层岩性、埋藏条件、地下水渗流场的共同影响,形成了高山深盆特有的地下水水化学水平分带性。文中对地下水水质类型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就此类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缺失硫酸盐型水环带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矿区自然条件,总结了澜沧老厂铅矿矿区主要含水层特征,分析了矿区地下水特征,全面查清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水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孔玉梅 《科技信息》2011,(1):362-362,411
通过对宋家营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影响煤层开采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及煤层间砂岩含水层,上第三系底部半胶结砂、砾岩仅在局部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奥灰含水层上距12煤层144.38~150.81m,其间有厚层粉砂岩、泥岩隔水层,正常情况下,奥灰水不会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结合邻区钱家营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对比,勘查区矿床水文地质类型除断层导水外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局部孔隙)充水矿床,即:二类二型。  相似文献   

16.
宜春岩溶区位于萍乡-乐平岩溶发育带上,岩溶地层发育,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分析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补径排特征、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储水构造、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等。结果表明,宜春地区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有丰富、较丰富、中等三种类型,岩溶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流量动态曲线以多峰型、单峰型为主。岩溶地下水储集受地层岩性、地貌、构造等因素影响,构造是主导因素,地下水主要储藏于背斜储水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和断裂储水构造。区内地下水开发需因地制宜,分宜(操场、高岚)侵蚀堆积平原区隐伏岩溶含水层多,储水条件好,可直接引流扩泉或井采;中南部多为溶丘谷地、洼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引水、扩泉、截流为主,井采为次。墨山-田心侵蚀堆积平原区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易发和高发区,应限制性开发隐伏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采动条件下含水层结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以梨园河煤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分析了该矿采煤20年后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流场基本保持不变,仅井田北部的导通区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8 m;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受矿井排水影响,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地下水流场变化明显,形成了以井田中部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06 m.研究结果可为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与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来工作中收集到的资料,描述了龙子祠泉域的概况、地层及泉域构造控水特征,总结了泉域主要含水层特征和泉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说明了泉域重点保护区的范围、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害是常见的煤矿地质灾害之一,准确掌握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指导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袁店二井煤矿各含水层水质化验资料(离子含量、pH值和矿化度),绘制出各含水层的Piper三线图、Durov图,得出了各含水层的水质类型以及各水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各离子进行谱系聚类分析,明确了各离子的来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涌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袁店二井煤矿地下水阴离子主要为HCO_3~-和Cl~-,阳离子主要为K~++Na~+,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Na~++K~+型为主;其离子主要来源于可溶的钠钾盐以及难溶的碳酸盐岩。比对建立的水源判别模型,对1022工作面集中风巷处水样进行判别,得出1022工作面集中风巷涌水水源为煤系砂岩水。通过此项研究,为以后的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准确掌握煤矿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查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对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和水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潘二矿的地下水水质资料并结合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采用Piper三线图和直方图对其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向上灰岩含水中的K^++Na^+、HCO3^-浓度和煤系水中的Cl-浓度随深度增加先减后增,煤系含水层中的SO1^2《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水化学类型由HCO3·C1-Na+K渐变为C1Na+K。根据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区分各层突水水源,为正确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