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迎春  王小凤  时荫 《科技信息》2011,(23):I0384-I0384
在矿井生产中时常碰见的断层构造致使煤层断失,严重影响了工作面设计和采掘接续计划,因此在开拓中过断层找矿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实例简述复杂地质条件下过断层找矿的基本方法,以层位对比、旁侧小构造判定法和断面特征法判断断层性质和断失翼煤层方向,通过生产勘探法确定断层对工作面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唐峰 《山西科技》2011,26(1):30-31,33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根据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瓦斯地质资料,分析了地质构造、岩浆岩分布、煤层埋藏深度、基岩特性等主要因素对塔山井田瓦斯涌出的影响。通过研究矿井构造分布与演化特征,得出煤层瓦斯和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对煤层瓦斯进行预测,为矿井瓦斯灾害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湖山矿井开采的实践,充分认识该矿区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有针对地开展煤层构造形变分析,解决生产、设计工作中的地质问题,达到正确指导生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祖林 《广东科技》2012,21(9):123-123,127
矿井地质构造普通存在且错综复杂,它已成为煤矿生产与安全的关键性问题。由于矿区同一地质单元内构造分布的规律性,通过对矿井已揭露的各种构造形迹及其相关信息,采用统计、整理和分析,利用各种规律对工作面未揭露"隐伏"构造进行力学、几何分析预测,同时结合勘探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指导工作面的采掘工作顺利进行。采用该方法对中岭煤矿12013采煤工作面构造进行分析,后经开采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矿井规划、设计、生产需要,查明该区煤层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利用钻孔对各主要反射波进行标定,结合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各反射波组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然后从中找出各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对数据体的连续追踪,辅助以方差体的解释手段,查明了区内煤系地层形态及构造格局。构造格局展布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规律趋势吻合。为采区开拓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万峰煤矿煤层、瓦斯及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探讨了影响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瓦斯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煤层瓦斯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更好的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进行预测,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控制瓦斯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南仓煤矿矿井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建设与生产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为了查明林南仓煤矿构造的展布、组合、形成与演化,并对未采掘区的构造进行预测预报,以大量的构造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和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对采区的构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林南仓煤矿矿井构造特征.研究表明:唐山矿小断层走向以NWW向为主,倾向主要以SSW为主,且80%以上为正断层;不同区域、不同煤层之间断层发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林南仓矿区的构造样式是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  相似文献   

8.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波透视CT技术在矿井工作面内构造及异常探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不同地质条件及仪器设备因素限制,其对地质异常的探查效果和能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通过研究淮南矿区当前4个主采煤层大量工作面的无线电波透视探查结果与回采揭露对比分析,总结无线电波透视受煤层面宽、频率差异、煤层厚度以及构造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讨论透视探查效果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探查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临沂东高都煤矿火成岩侵蚀严重、煤层赋存极不稳定的现状,利用教学地质、构造地质等理论分析研究了井田内的构造展布,煤层及火成岩的赋存特点和分布规律,为合理矿井开拓部署、降低矿井巷道掘进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魁 《科技信息》2011,(34):384-385
我国急倾斜煤层分布广泛,其地质条件大多数比较复杂,经过长期的勘探和开采,对现有生产矿井中的急倾斜煤层的赋存特征已有相当的了解,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方法与煤层埋藏的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存在水害威胁、瓦斯、自然发火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为了保证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加强回采工艺各环节管理,防止溃水溃泥、瓦斯增大等带来的不安全隐患。通过改革综采支架和开采技术管理,增强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回采实践证明,急倾斜煤层开采管理方法保证了梅河煤矿四井多个综放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采,创造了巨大效益。至今在梅河煤矿四井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经历了25年,有较成熟的开采经验。为类似矿井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矿井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矿井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矿井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小构造的预测预报和探采工作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巷道的利用率,降低万吨掘进率,有效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彦霞 《科技信息》2012,(12):376-376
本文针对大同同煤集团煤峪口矿11、12#煤层410盘区81020工作面的特殊地质条件,对综放工作面遇到大落差倾向断层时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对类似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田螺形矿井三采区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超凡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3):15-15,20
通过对田螺形矿井三采区的生产巷道、煤石门、运巷及开采工作面等所见的地质构造(断层)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准确进行地质预测预报,指导矿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构造、层序、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等多因素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市芦岭煤矿Ⅱ88采区瓦斯地质规律,并建立了运动学模型和压力梯度计算模型。芦岭煤矿区域构造上由于徐宿弧形构造和双重构造2方面因素,造成其相对于临宿矿区其他矿井的构造应力更集中,瓦斯压力较大、含量较高,突出灾害危险性严重。层序上,芦岭矿井第8煤层发育在最大海泛面时期,为层序内最厚的稳定煤层,顶底板圈闭性良好,瓦斯富集。Ⅱ88采区以采区中部的F14正断层为界划分为东、西2个瓦斯地质单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瓦斯压力梯度。东部瓦斯地质单元是F14断层下盘,海拔高度较高但瓦斯压力高,而西部单元(断层上盘)海拔高度较低但瓦斯压力低,与正常瓦斯地质规律相反,初步分析与正断层F14上盘煤层顶板在拉张运动过程中被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峰  毕海民  刘树才 《科技信息》2011,(33):I0029-I0030
为揭示煤层采动破坏规律,在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条件的基础上。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底板采动破坏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底板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基本发展变化规律,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复杂地质条件煤层群开采矿井合理生产能力,将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的工作面单产相结合对工作面进行可靠的单产预测,基于工作面预测产量对可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多种方案进行接续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得出矿井合理生产能力。以燕家河煤矿5-1,5-2和8煤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矿井未来开采的83个工作面进行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各工作面进行了可靠的单产预测;再次,提出了2种工作面配置方案并进行工作面接续编排;最后,分析了矿井合理生产能力。研究表明,矿井合理生产能力为180万t/a,产量波动范围为156.5~208.7万t,平均年产量为178.5万t,产量波动系数为0.114,矿井持续稳定开采25 a.  相似文献   

18.
高瓦斯防突工作面同时受承压水威胁的巷道安全地通过构造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构造区附近顶板破碎,煤层厚度变薄,煤层倾角变化较大,特别是瓦斯大、水大,往往造成瓦斯事故或透水事故,所以掘进工作面过构造区,必须制定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刘桥矿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式。提出了本区普采工作面地质影响主要因素包括煤层稳定性、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顶底板。在对现场地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刘桥矿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进行了评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永春煤矿南湖一号井为例,通过对塑性流动煤层构造、厚度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用全煤层平均厚度法求储量的新方法,并在矿井储量核实中实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矿井的生产、设计、开拓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