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走向,不仅对他们自身起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维系着其一生健康发展,而且关乎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面貌和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1加强生命教育是前提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该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点.所谓生  相似文献   

2.
吴凌云 《科技信息》2010,(27):318-318,295
采用调查问卷法、谈话法、自然实验法等方式,在学校德育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纲要的指导下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与探讨。结果显示:生命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不断的体验与实践中探索生命教育的道路,通过研究表明,学校德育的活动载体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德教育同孝德一样,并非凭空产生,其有漫长的发展过程。孝德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一部分,随着孝德内涵与基本内容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孝德教育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农村孝德教育的缘起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尊祖祭祖教育”的基因,中华民族“尊老养老教育”的惯习,儒家“仁爱”思想教育的传承,人口老龄化与传统养老模式转型的需要,家庭结构及代际关系嬗变的导引,孝德教育边缘化与形式化的矫治,市场经济体制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以及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经验,以期对我国未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效的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陈成志  唐鹏 《科技信息》2011,(18):I0001-I0002
新加坡被誉为东方现代文明的典范,不仅经济建设成就令人敬慕,而且思想道德建设也令世界瞩目。新加坡中小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是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本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局出发,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贴近本国价值观教育的实际,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贴近青少年思想特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小学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家意识的培养、个人品德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加强当代西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文章以西藏大学、藏医学院和高职院校的高年级学生为主进行调研,对西藏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孝德教育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大学生德育教育应以孝德教育为先,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
马志伟 《科技信息》2009,(7):148-1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要求,这显示出党中央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辅导员应该热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热诚爱护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培养一流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民族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文章就后两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论证孝文化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矛盾,从思考孝文化的存在问题、人文教育角度、和谐理念的渗入三个角度提出对孝文化的价值建构,以期为建立孝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范式寻找一个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孝道式微的现象,不孝行为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传统孝道自身的缺陷与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孝道危机的重要因素.解决当前孝道危机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换,广泛倡导新的孝道观念,切实加强孝道教育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这个以儒学为本的文化环境中,孝是深深影响中国人心理特质的一种文化。因此,探讨中国现代文化巨人鲁迅对孝道的理解和践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鲁迅对封建孝道进行了猛烈批判,呼唤中国的新人从封建孝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达到思想的觉醒与解放及行动的合理与自由;鲁迅对家庭中父与子、母与予以及几代入之间情感关系有着清晰的论述,其意在主张建立合理的家庭伦理思想观念体系。他认为爱是家庭维系的动力,同时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家中长子,鲁迅于行动中尽力履行孝道,其孝行反映出鲁迅作为成长于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心灵危机以及行孝之艰难。  相似文献   

15.
汉王朝作为第一个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运用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手段,强化了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的地位,从此以后,孝不仅成为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支柱,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孝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直接被历代统治者纳入法律规范,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统治。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和现代法律精神相抵牾,而传统法律中体现的"孝"的价值取向,为孝文化与现代法律的交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究。现代法律吸纳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这既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传统孝文化的积极关涉,又推动了孝文化的新发展,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指涉。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很多,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关于大学生孝道的文章很多,集中从多元文化和孝道这两方面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分别分析和总结了多元文化的内涵、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孝道的内涵、孝道的现代价值、当代孝道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孝道以及孝道在国外七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孝感“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从孝文化的历史实践、文本义理、现代价值及弘扬等层面进行了研讨。这次研讨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梳理了孝文化的历史内涵,挖掘了孝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了孝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急迫性,彰显了孝文化所表征的原典文化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孝"的起源问题可以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两种途径的追问。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孝"源于长幼之间的自然天伦,这种自然伦常情感在意识中逐渐形式化就积淀为"理","理"的践履就是人们所遵循的"道",行之有"道"就有"得",并体现为"德",这种"德"在长幼关系的处理上的体现就是"孝"。"孝"源于"伦",经历"伦"→"理"→"道"→"德"的发展演进,最终成就孝行与孝道,它起源于自然的天伦关系,经过形式化的价值抽象,最后在主体的践履中复归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孝”是我们民族最富特质的文化,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其中宗教力量的介入彰显出历史民众对孝德的呵护与和谐社会人伦精神的设想,但某些古典文本折射出的情孝矛盾则暴露出封建礼教对“孝”的畸形规范,反映出历史境遇中广大民众矛盾而真实的孝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