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缪认为,"荒诞"是人与世界唯一本质的联系。在荒诞的世界中,人存在的意义变得虚无。当人们清醒地认识荒诞时,荒诞就开始了。人与世界、社会以及自身的对立和冲突,使人处于绝望和荒诞之中。他主张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困境,面对荒诞通过反抗去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意义,在强烈的悲剧情景中实现对荒诞的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对于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的理解出发,结合其它哲学家的相关论述与“荒诞”相关的文学作品的探讨,梳理“荒诞”的诞生、定义、标志的思考脉络,从而探求哲理思考对于个体意识起到的积极作用,与“荒诞”困境至今留存的种种现实思考,并最终通过对“西绪弗斯”式反抗的人道主义阐述,加深面对“荒诞”困境应当如何应对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面对绝望和荒诞,鲁迅和加缪都主张正视生存困境,并诉诸于反抗的行动去赋予无意义的世界以意义,其人生哲学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由于二人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加缪的反抗最后走向纯粹的抽象,而鲁迅的反抗则始终具有历史具体性。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40年代,加缪《局外人》曾经在二战后欧洲的青年人中激起强烈共鸣。莫尔索冷漠、孤傲的形象既是对社会的否定,也是对荒诞现实的反抗。90年代,面对中国价值失范、人欲横流的现实,先锋小说家北村在《孙权的故事》中对自我和社会进行了双重批判,并在批判中导向一种截然相反的对神性的皈依。本文拟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1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和矛盾,也都有自己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是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人熟知的。《局外人》作为存在主义的经典之作,既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孤独无援的处境,又反映了人在不合理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的荒诞感受。 从《局外人》产生的时代背景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科学理性引发的乐观自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经济危机、法西斯的残暴、世界大战等社会疾病使得整个欧洲大陆笼罩一层悲观、失望、孤独、绝望的气氛。存在主义哲学正是资产阶级文明遭到严重冲击的产物,它作为危机时代的反映被称为危机哲学,曾经给人们提供某种可靠保证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的保证纷纷瓦解。这一时代也是尼采所谓“上帝之死”的时代,旧有的神性根基已经打破。人们终于意识到,在一个混乱、崩溃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才可以依靠,人的本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加缪在生活经历、身体状况、思想渊源及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是他们思想契合的内在因素.这些契合之因促使二者面对荒诞和绝望时都选择了反抗,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鲁迅和加缪的反抗的归宿和表现形态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4-16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一,加缪的荒诞哲学曾在世界范围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存在,人虽生活在其中,却如同虚设。对人类来说,要想重构自己的生活意义,首先要敢于正视荒诞的现实,然后面对荒诞作出反抗。人不能无条件地忍耐甚至接受荒诞对自己的消解,只有奋起反抗,才有可能将荒诞彻底摧毁,重构新的人类和世界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汪树东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莎士比亚的悲剧阐释了人的本真的生存境遇。本文试图较为确切地把握住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本文指出 ,莎士比亚悲剧的根本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分裂。悲剧人物在行动中遭遇到荒诞 ;反抗荒诞 ,使他们获得超越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作。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通过怪异的方式表达主观精神,用表面的荒诞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在《变形记》里,深层与表层是涵义和象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用隐喻使主观感觉外化,从而加深人们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栗原小荻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4):99-103
伊德尔夫的新荒诞小说,善于使用“误读法”,重在突出表现殊性,思想、取材、内容、人物大都极其“严肃”且很“具体”,毫无琐屑和漂浮之感,笔锋的“轴心”总是围绕着人性的使然在转动,自觉运用“神话”这一文学母题,创设神人互溶的荒诞,也是其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充满深厚的“自由”思想。剧中年轻人渴求着自由但又深受家庭伦理道德、残酷社会现实的束缚以及封建落后文化的精神扼制。自由思想在曹禺作品中具有较清晰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许六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1-4
乐西土戏是云南壮剧的分支之一,具有自身浓郁的色彩和艺术个性。文章对〔乐西戏调〕中唱调和器乐曲牌源流、功能和作用、音乐形态、正词和衬词、旋律特征、乐器、演唱等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同仁对云南壮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郭福平的戏曲作品具有浓郁的喜剧风格,主要表现在矛盾冲突的安排、形象塑造、细节和情境的设置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黎方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5-14
富宁土戏的诞生,有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的孕育期,最早可追溯到它的第一个腔调[哎咿呀]还是山歌形态[咿呀哎]的阶段,即明朝天启年间皈朝开街以前。到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壮族民间艺人开始利用从山歌调转化过来的[哎咿呀]说唱故事,到雍乾年间,这种说唱发展成演唱的板凳戏、街头的化装表演。嘉道年问,周边广戏及桂剧、滇剧等剧种兴起,壮族艺人们或通过"走出去"、或通过"送进来",大开眼界、大受启发,于是逐步将所看来的戏改编为土戏,至此,富宁土戏基本形成,形成时间大约在道光年间(1821-1850年)。 相似文献
14.
何辉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22(1):71-74
巴赫金把视野分为人物的内视野和外视野。内视野中的人物形象与外视野中的人物形象在空间、时间和思想含义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比后者更具丰富性和发展性。西方剧作家有利用外视野来塑造人物时,比较重视正面人物的内视野,把他们的性格描绘得比较丰富,而反面人物的内视野较为有限。但也有些戏剧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双方的内视野。 相似文献
15.
1376年至1650年近280年问,靖江藩王在桂林过着骄淫奢侈、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然而在客观上他们在这种饮酒作乐,听曲赏舞,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的"清闲快乐"的生活中,在宗教、戏剧、诗词等方面对桂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靖江藩王对桂林戏剧的影响作粗略的论述,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对新时期湖北戏剧流变的基本轨迹作出粗线条的梳理。文章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北戏剧在拨乱反正中复苏,在改革开放中繁荣;90年代,湖北戏剧在滚滚红尘中回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侵蚀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7.
<基础英语>(即精读)课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历来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所公认,其教学方法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在该课程中纳入戏剧教学,能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总结了该教学方法的四点具体做法,以及教师在该课程的戏剧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黎方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1-4
云南壮剧既借鉴了广戏等周边剧种的表演艺术,又吸收、融化了本民族的武术、舞蹈动作,还提炼、吸收了大量生活动作。在角色行当划分方面,云南壮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繁简并存的历程,到解放前夕,富宁土戏、广南东路沙戏的角色行当划分比较细致,而广南北路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的角色行当划分则比较简略。 相似文献
19.
黎方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8-12
云南壮剧的表演艺术有着鲜明的特色:表演风格多元一体,既有地方大剧种风格,又有民间小戏特色,还有浓郁的乡土生活色彩;代表人物的上下场动作讲究文臣要推髯,武将要跳台;道具使用上讲究文不离扇,武不离刀;表演形式中还有进三步、退三步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