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哈大(哈尔滨-大连)产业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带,该区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该区建设农业商品基地的潜力巨大,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多种类型的农业商品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十大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系列产业。表4,参7。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经济的诸多优势,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论断,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过程,而如何推进农业大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又是有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针对吉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看法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北中、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分析了东北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探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参8。  相似文献   

5.
在原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进,运用动态评价和动态预警方法,分5方面对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多时段和多地域的评价预警,确定出东北37个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农业基础和农业生产的强弱区域及其演化走势,揭示出资源减少和生态恶化的驱动机制,提出保持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调控对策与农业产业布局方案。图11,参9。  相似文献   

6.
通过科技、经济结构等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系分析,揭示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对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80年代中期,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产业化的6种形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与对策,供领导决策参考。参4。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业信息产业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一个新兴的独立的第三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业化要求,为此提出了一些推进农业信息产业化进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产业化对科技进步的要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科技进步在技术供给结构,技术推广,技术市场,产业化活动主体和农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7条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研究领域已有所渗透和体现,已从不同侧面提到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性本质,但对协调性的量化表征研究有待加强,指标体系是量化表征人地需水关系协调度的良好工具。目前,农业用水估算方法、节水与高效用水等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较多,但对农业水资源的内涵界定及其可持续利用量化表征、农业用水估算方法、生态需水、外调水、土壤水、"农转非"、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问题关注不够,有待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图1,参33。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却在逐年下降;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等维度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维度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据此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伦理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农业结构态势分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等维灰数递补的灰色预测方法,对21世纪初山西省农业结构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灰色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山西省农业内部结构将出现不协调的发展态势,如不及时进行调整,牧业、林业将成为21世纪初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便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表1,参4。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主要特点是操作机械化、技术科学化、农民知识化和产销社会化,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巨大,且生产效率降低,对土壤、水体、大气、生物等的污染严重。生态农业是在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深刻反思之后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吸取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健康、增加效益、持续发展为特点,充分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参20。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点农业区,尤其是我国难得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区,保护耕地与建设占地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将日益尖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严峻态势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21世纪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表2,参4。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稳定性3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参6。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城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占用耕地的背景,在阐述生态廊道和新农村建设相关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湖州东部新区西山景区生态廊道构建实例,重点论述了生态廊道内可持续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农村保留战略以及农民生活和就业安排问题,构建了以生态廊道为依托的"三农"新形象,极大地保护了耕地,促进了城乡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空间统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增长速度方程,对我国农业节水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研究,我国农业节水进步贡献率为10.3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大力提倡技术创新。为农业节水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参8。  相似文献   

19.
\\burban agricu1tural land use is an open regional natural--human system, whichconsists of cropland, forest1and, garden plot, grassland, water body etc. It has a closeexchange of matter and energy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s dominated by humanactivities and limited by natural resources situation. The maintenance of system depends, on both the natural import of sunlight, air, heat, rainfall, creatures, and the humanein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resources including labor force, ca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