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观上.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美满婚姻的保证,因此女性在考虑婚姻时应当凭理智而不能只凭感情.本文综合她的小说及其本人的经历,分析她这一婚姻观的内容,成因及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这一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纪颖 《奇闻怪事》2007,(6):45-48
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以女性的视野表现女性的情怀。奥斯丁作为一个时代的女权主义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鼓吹者,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从日常平凡的事件中揭示出普遍而深刻的涵义,并且在英国文学上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力,表现了进步的思想。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他(她)人无法替代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4.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嵘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4):46-47,50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是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使女权主义在文学中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作家拒绝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写作范式,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传达出被男性话语遮蔽与覆盖的真实生命经验,撑起了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一位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既流露出女性美的自然的清丽、细腻,又自觉向粗犷、荒诞、幽默等多种美学领域突进,以她的创作实践改变了一般的关于女性写作的狭隘理解,丰富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这一作品的剖析,探讨简·奥斯丁在对待男女平等问题上的态度与独特之处。作者认为奥斯丁能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以温和的态度、理性的眼光,尖锐而又深刻地展示了两性间所共同具有的,做为“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巧妙地驳斥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并嘲笑了束缚妇女发展的“淑女”观念,尖锐地指出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这是奥斯丁高于当时一般女权主义者的过人之处。同时,奥斯丁的妇女观上也存在局限性,她的观念所带有的温情冲淡了她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通过她的六部小说揭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妇女艰难的生活处境和低下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她超前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意识是她所生活的时代和她个人经历的产物。也因此有其局限性:她没能彻底颠覆封建制度,也没能鼓励女性走出家庭、获取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一位女作家 ,她在创作中既流露出女性美的自然的清丽、细腻 ,又自觉向粗犷、荒诞、幽默等多种美学领域突进 ,以她的创作实践改变了一般的关于女性写作的狭隘理解 ,丰富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0.
沈祖早期新诗的创作既充分展示其温柔的女性情怀,又充分宣扬其独立平等极具现代思想意识的爱情观念,同时继承中国传统诗词以梦写情的手法,梦成了沈祖"具有新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将叙事革新和女性主义思想揉和在创作实践中,建构起突破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形态。其女性主义叙事立场即为发出“女性的声音”。为了发出这个声音,伍尔夫作了极大努力:挑战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权威氛围;从发掘女性文学传统中获得动力;诉求女性叙事自由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於梨华小说《在离去与道别之间》既延续了她小说创作的三个主题——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商文明的冲突、女性意识的表达、儒林众相的塑造,又有所超越——对三者形而上的思考。构成她写作的“历史和传统”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而不是她所在的美国。  相似文献   

13.
晚唐时期,一大批方外僧侣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这些诗僧继承贾岛等人的“苦吟”传统,并使之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高的创作成就。而“苦吟”之所以成为诗僧普遍采用的创作方式,并且形成唐代诗坛上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既与当时的普遍风气和创作传统相关,也有其不同于世俗诗人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4.
舒婷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结合创作时间与具体文本,可以发现其在女性意识的背后隐含着中国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她的这种女性价值观主要体现于传统美德下女性形象的书写,传统视野中女性价值的认识,传统文化里女性理想的追寻三个方面。在舒婷的诗歌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富有含蓄美,也符合儒家文化对女性品格的要求;作品中的女性价值观则由她的创作观而定,再以诗歌的形式思考,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即想要打破世俗之见又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另外,她诗歌中的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时总要面对一些道德与义务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奥斯丁婚姻主题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她本人的经历,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四对青年人的婚姻故事,总结了奥斯丁的既屈从于世俗又超越于世俗的婚姻观: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美满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财产、门第和人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蔡文 《科技信息》2006,(11):330
简.奥斯丁小说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至今被学者们进行探讨和学习。一个小说家的成功因素是多元化的,除了自身对文字的领悟度和掌控力,往往还包括了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本文从同时代女性作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两方面简要客观的分析了这两种因素对奥斯丁写作的影响,也主观的从她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入手,分析这些方面对其女作家文学成功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朱晓静 《科技信息》2011,(28):166-167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富有现代色彩,原因之一在于奥斯丁通过塑造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龟"与"兔"——探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女性地位问题,对女性所遭受的父权制压迫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和谴责。尽管这两类女性的处事态度截然不同,却同样陷于父权制压迫的困境,是被动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18.
汪逸芳的散文作品在主题上体现出了一个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和水文化的双重皈依.汪逸芳的女性意识从本质上说是无意识的,是其童年丧父的悲剧性生命投影的自然反映.对水文化的关注,是汪逸芳一切文学耕作最深最终的精神指向,她的文化观和她的个体生命体验是融为一体的;作为一个知性的现代知识女性,对人类文明整体进程的把握企图又使她在文化哲思中显示出寥远的历史感和相当的超验性.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妇女地位低下。奥斯丁通过讲述女性的婚恋故事,探讨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地位,主张女性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中国文学界对文学的认识出现了"纯美"与"功利"两途.这两种认识一方面并存着,并各有沿着自身思路展开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另一方面,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出现了两者之间的调和,从而形成了一种有限度的文学功能理论.周作人早期的文学思想,事实上也处于这样一种调和之中:一方面,虽然在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下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却反对将这种社会功能强调到极致,因而从反面强调文学的独立地位,并使文学与政治等领域保持距离;另一方面,对文学独立地位的强调又并不隔绝他对现实社会思想、文化的关注,因而在创作上强调一种严肃的文学态度,并使其文学观念与纯美的艺术理论区别开来.这样一种调和的文学态度影响到了他此后的文化立场,并对其散文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