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技"关系的观念对技术发展有着深刻影响。这种观念对近现代技术发展也有重要价值。"道"作为"技"的理想境界,通过直观体验的途径,从思想方法、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引导"技"的进步。以"道""技"关系为核心形成的技术文化理念,有益于当代技术活动相关要素的和谐,克服技术异化,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与超越存在主义的生存论的基础上,科学生存论试图结合科学实践,重新审视科学的理想、价值与信念,揭示科学对人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科学生存论的构建,将从生存论的角度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与互动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学界在谈论庄子“技术”思想时,常从现代技术概念出发,或认为庄子反技术,或认为其推崇技术,使其“技术”观呈现出二元悖论的局面。通过对《庄子》的系统梳理,发现“技术”作为复合词并不见于文本,庄子“技术”思想主要凝结于他关于“技”或“术”的观念或寓言中,与“道”密切相关。庄子并不是最终指向技术本身,而是在“道”的宇宙观下,借技术活动来关注人的生命,追求技艺自由、回归自然与人文生态。抑或说,借贬“技术”来反对通往“道”的一切藩篱,借褒“技术”来赞扬一种近乎超功利、超结构的技术来体道、悟道,以求养身、养生、养神,最终达到关注人、人的生命本真。这种技术思想对当代人们克服异化和实现生命本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简论《周易》由象及理的科学之道与人文之情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运用由象及理的思维方式,内含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探究着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生命信息,贯穿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观念,表征了天道至理(科学之道)与人道意蕴(人文之情)的融通。二者的融通主要有"易与天地准"的科学观察与人文意蕴、"兼三才而两之"科学设定与人文德性、"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的科学推理与人文蕴涵和"设卦观象"的科学推论与人文德行等特征,以及"阴阳相薄"的动变平衡观、"保合太和"的宇宙和合观、"与时偕行"的人事权变观和"节以制度"的社会发展观等哲理。《周易》表面反映了先民们对宇宙生化的摹仿,实质是宇宙的物化之理印证到人的思想中生命之情的展现,对于消弭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圣人。墨子不仅在人文思想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也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在诸如数学、几何学、力学、光学、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皆令诸子百家和同时代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望尘莫及,故有"科圣"之称。直至今日,墨子科技思想中"义利统一"的价值理念、"重利贵用"的科技追求以及"道技合一"的研究方法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价值。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公共决策要遵循科学法则,科学研究应大力弘扬批判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直接作用于“人”自身,使人从“自然人”逐渐转向“技术人”,从而引发人类对其产生深度的人文主义焦虑。道家生命文化将“生命”与对“道”的追求关联起来,并更注重对生命的人文价值的追寻,因而可以为人类增强技术提供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指引。在目的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养生”“心斋”等概念为HET在人类物质与人文层面提供了“目的校正”;在认识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真知”“物化”等范畴引导HET消解“是非之争”,打破“成心”;在方法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以“道”为宗,以“以明”和“因是”为HET提供了方法论规范。总体上,从道家生命文化对HET进行人文主义审视,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从道家生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可以得出,对于HET,并不在于一味地摒弃此类技术,而是“人文地”引导技术服务于人类最为“本真”的需求,服务于人类自身成长尤其是人文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史大会算起,科学哲学史的学科性质就备受关注。科学哲学史不是科学思想史,也不是科学哲学的流派史。与传统科学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相比,科学哲学史主张恢复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关联。这门新学科主要研究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思想演化,也就是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冲突与新的融合的思想轮回。借鉴库恩的思想,我们把科学与哲学的这种融合称为科学-哲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哲学共同体因共识而形成、因科学革命而断裂、再因科学促进哲学变革的思想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史角度看,科学与哲学是连续知识谱系的两极,科学哲学应该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总有其哲学观念;任何一种哲学观念,总有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技术"在人类存在中的作用及影响,《淮南子》认识深刻,并基于道家立场,形成独到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淮南子》从"道""技"关系、"技""器"关系、"人""技"关系,以及"技""德"关系等方面着眼,深入探讨"技术"的本质内涵及其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试图在以"道"驭"技"、"人""技"合一中,消解技术对人性的工具化遮蔽,使之成为人类生命审美存在的有利条件。《淮南子》不仅承续先秦老庄的技术思想,而且在汉代"黄老"影响下,对其进一步深化发展,赋予技术更多的现实意义。《淮南子》技术哲学是汉代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的重要的历史环节。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的本性决定了科技的人文价值属性.科技的人文价值属性从科技的研究对象和科技的客观内容两方面体现出来.科技的人文价值还体现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中,这是科技的应用价值,体现为科技发展的人文价值目标.高科技的人文忧患是科技发展中的人文价值危机或迷失.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审视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寻找科学精神的渊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伦理精神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上;转变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激励创新精神和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任重道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借鉴“常人方法论”社会生成性等观点的基础上,在案例深描的过程中提出,ANT作为动员盟友的资本化铭写,技科学在简化和操控世界的过程中联结并置换了人类和非人类的异质性行动者。基于此,ANT提供了审视科学与社会相互建构的这一世界图景,从而启迪人们在本体论层面将身处的世界视为纷繁复杂且不断重构的“科技社会系统”。ANT“互构论”世界图景的呈现,得益于其自身中隐含的“组合方法”——推行“新规范主义、关系主义、实践生成主义、人文主义”等方法论准则。尽管ANT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但是目前也不应推行“征服世界”这一学科帝国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2.
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曾产生过积极效应,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秦九韶本着"数与道非二本"的观点,在"大衍求一术"中将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体现得十分充分。在中国传统科学中,天文历法与数学的紧密结合本身也体现了这两个领域之间需要思想互动。二者的互动研究对于开辟从文化史研究数学和从科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新视角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文化书院、《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联合发起的“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今年6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纪树立为这次会议的学术主持人。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关于这一题目的研究价值。纪树立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从思想学说史上看,这个题目是近现代思想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斯诺(C.P.Snow)首先提出了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概念,对于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相互不理解、相互对立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国外学术思想界曾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把两种文化的对立归结为方法论上的差别,由此追溯到新康德学派的文化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划分,进而再追溯到康德对自由世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向来是科学哲学热议的问题,因为它促进了科学哲学中最富活力的讨论。19世纪科学与价值的分离,表现在三方面: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倾向,这是促使价值从科学中分离出去的强有力因素;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性运动,提供了有利于科学与价值分离的观念形态和思想氛围;蔓延于19世纪的实证论思潮是对以往空泛、浮夸的观念和假设的总清算,尤其那些被看做科学进步障碍的事物。如果说在以往,价值多少在科学中留有余地,那么在19世纪,在上述几种思潮的推动下,科学与价值开始了更为彻底和激进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通常对休斯思想的理解定位于"技术系统观"或"技术系统方法",这种定位无助于把握休斯思想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休斯思想的系统阐述,说明其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采用了"技术-社会系统"这一视角,透过这一视角,休斯才能洞见大技术系统变迁过程中技术与社会互动互构的变迁特征。休斯的"技术-社会系统"思想,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二分观念,将对技术系统变迁的理解提高到一种新的维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救国作为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想,萌芽于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毕竟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思政课,具有阐释和传播系统观念的重要功能。当前该课程讲授系统观念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系统观念理论基础的理解错位和系统观念与课程其他内容的脱节。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演绎出系统观念的方式来融合系统观念的哲学基础和科学基础,需要将系统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相贯通。另外,通过“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系统观念的理解,同时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存在论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谓之”是解释或理解,“道”是或主要是理念形态的规律。“器”是物或主要是“人工之物”,“形而上”是非对象化,“形而下”是对象化,“形”是“道”“器”的中介。由“道”至“器”转化的“形而下”的对象化和由“器”至“道”转化的“形而上”的非对象化,规定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道”“器”相互作用与“形而上一形而下”转化的中介的“形”的理解归结向技术,“形而中者谓之技”。在“形而中者谓之技”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张力域,“道”“器”获得着存在论意义。“形而中”之“技”统摄“道”“器”,“技”变“道”“器”变,“技”不变“道”“器”不变,“技”高于“道”“器”。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研究萨顿的科学史观和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的人文价值问题。文章认为,如果将人文价值看作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那种文化价值,那么,科学至少具有四种人文价值,即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而言,科学完全可以同最为典型的人文文化-艺术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0.
儒学以其突出的伦理精神和人文情怀从根本上区别于当代科学。在认知理论视角下对照儒学和当代科学,不但使儒学与当代科学的区别得以具化,而且使儒学对于当代科学观念更新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凸显。在具化和明确儒学认知理论与当代科学的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从基本理念、方法、尺度和发展归宿等方面把儒学认知伦理融入科学之中,使科学发展彰显出人与物一体的人文意蕴、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情趣,对于当代科学观念的更新,开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气派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