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平铜矿床产于中石碳统叶家湾组地层中,矿体的直接围岩是矽卡岩,矿化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本文着重讨论了矽卡岩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矽卡岩属层控式矽卡岩,是混合岩化热液所提供的富含SiO_2的高温流体与围岩选择性交代的产物。本区矽卡岩的形成具备三个条件: 1)混合岩化热液提供的富含SiO_2的高温流体。 2)适宜的围岩岩性-灰岩 3)必要的隔挡层-页岩。  相似文献   

2.
 综合应用岩心、测录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及测试手段,对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白垩系-古近系混合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混合沉积成因,并探索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发育的混合沉积,包括混积岩和混积层系两种形式,其中,混积岩主要为含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质-碳酸盐岩,混积层系主要为碳酸盐岩-混积岩层系和陆源碎屑岩-混积岩层系;混合沉积在巴特肯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障壁海岸相和浅海陆棚相均有分布;混合沉积成因主要为相缘混合,其次为原地混合和间断混合;混合沉积在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三方面均具有一定贡献,古近系泥灰岩是巴特肯地区主要的烃源岩之一,同时也可作为区域性盖层,而白垩系-古近系灰岩储集层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碳酸盐岩,多为混积岩或混积层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尔太山中段山前地区,是指西起阿勒太镇以西,东至沙尔布拉克以东,长七十余公里,宽二十余公里的狭长地区。这个地区在构造上,位于阿勒太复式向斜近槽部的位置。其南翼在阿勒太附近可见明显向北转折,由于断裂的切割,不见向斜的完整形象。此向斜南接达罕尔第一克兹加尔背斜,其核部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北邻哈龙背斜,其核部有大片花岗岩侵入。这个地区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纪和志留纪两个时代的地层。泥盆系地层由变质的火山碎屑岩、熔岩、砂页岩与大理岩组成,局部有混合岩化,总厚度7500公尺。志留系地层由变质的砂页岩组成,普遍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形成各种类型的混合岩,总厚度9000多公尺。这  相似文献   

4.
永平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是继海西一印支期混合岩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熔、交代而成的具明显侵位特征的异地一半原地花岗岩,具有物质来源浅,形成温度较高,侵位浅,受改造时间长等特点。经历了地槽沉积-加里东期变质-海西-印支期混合岩化-燕山期的进一步重熔、交代这样漫长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昆嵛山混合杂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嵛山混合岩体是胶东东部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是金牛山金矿带的寄主岩体。野外地质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确定岩体形成于134.3Ma。但是,在元古代,胶东地区还曾受到栖霞运动的影响,广泛地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的原岩是上地壳沉积岩与来源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火山岩的混合物,岩体由交代-重熔作用形成。混合岩对原岩的许多性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岩体的形成是受牟平—即墨深断裂控制。断裂长期活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等地质特征已成为我国东部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广泛出露了混合岩类,对其中副矿物锆石的研究表明,混合岩形成时的环境特征良好地反映在锆石的标型特征中。而锆石的特征又表明,鞍山本溪地区的混合花岗岩属原地花岗岩,它的形成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时发生着广泛的变质结晶、重结晶和变形作用。锆石的特征还表明本区混合岩化作用前的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7.
洪镇花岗岩类上覆糜棱岩、混合岩的存在,其本身的低温混合岩化成因特征,以及三者之间在地球化学上的同源继承性,揭示洪镇花岗岩类的韧性剪切成因,其源岩以长英质碎屑岩为主,少量中性熔岩,其形成过程为扬子板块前陆中压深埋推覆岩在印支晚期的韧性推覆就位,是交代作用为主导,兼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混合岩化片岩具有各向异性,对工程基础稳定性影响极大。为了研究曲溪地区混合岩化片岩岩体的变形特征,了解岩体的变形参数,通过现场刚性承压板法试验,获得了坝址选区内混合岩化片岩微风化带岩体的弹性参数E_S=12.60 GPa,E_0=7.78 GPa;弱—微风化带岩体的弹性参数E_S=1.67 GPa,E_0=0.89 GPa,结合试验所得的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压力(P)—变形(W_0)关系曲线,对重力坝址区混合岩化片岩体变形进行分析。坝址区内混合岩化片岩的变形,属于岩体内部孔隙和层理受压所致,且变形范围不影响混凝土重力坝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海南抱板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首次在海南省发现原抱板群混合岩的主体是中元古代花岗岩,其主要依据如下:①原抱板群混合岩与旧村岭群千枚岩呈侵入接触,接触带发育有黑云母角岩及边缘混合岩。从岩体→角岩化、混合岩化带→千枚岩,W、Cu、Zn、As、Au等微量元素均规律地由低→高→低变化,这是岩浆岩接触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连山关铀矿床以富轻稀土、明显铕亏损为特征。本文提出了该铀矿床中铀与稀土元素在溶液中都以碳酸盐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可能性及其沉淀的机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明它们是属于混合岩化(或花岗岩化)成因,并讨论了铕亏损的可能原因。连山关铀矿床与华南产铀花岗岩体(重熔型花岗岩)中稀土元素Sm/Nd,La/Sm—Sm变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表明产铀岩体在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上,可能存在某些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1.
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产于糜梭岩之中。石英中包裹体成分及氢、氧和碳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流体为雨水和变质流体的混合体,富硫和碳,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成矿晚期有大量雨水参与;流体成分以 K~ 、Na~ 、HCO_3~-、SO_4~=、CO、CO_2、CH_4和水为主.硫、铅同位素研究揭明,金等成矿物质来源于云开群上亚群.结合地层中金丰度和区域性金分布研究得出,在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过程中,矿源层中金发生明显活化转移,并在构造扩容带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碎云母矿的成矿标志──地层层位和岩性标志、变质相标志、混合岩化和化学成分标志等。太行山东麓的平山、阜平、行唐、曲阳等地均具备灵寿县碎云母矿的成矿条件与矿床形成标志,碎云母矿在上述地区也有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三个实例,讨论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指出: 1) 在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地区,中—高级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构成“三位一体”的岩石共生组合。它们均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在形态上呈带状分布。 2) 混合岩本身分带不明显,未见同心分带现象。 3) 断裂变质带具有双变质带的特征,一般规律是下盘具有挤压特点,出现兰晶石、十字石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上盘具拉张性特征,出现红柱石、硅线石等低压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及混合岩;变质岩类的递增分带性不清楚。空间上双变质带彼此平行,且与断裂方向一致。形成时间上,二者同时,或略有先后,一般是先压后张,但仍隶属同一变质幕之内。 4) 由断裂构造作用所导致的双变质带,可以出现于大陆板块内部,也见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热带亚热带部分长石风化产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偏光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花岗岩和片麻醉岩风化壳中的长石风化现象。研究区内的长石风化形式主要为化学风化,所形成的几化产物有0.7mm埃洛石、高岭石、水云母类矿物、三水铝石、硅铝质凝胶等,其中以0.7mm埃洛石分布最为广泛,三水铝石仅见于个别地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在大别山区的地质工作者都曾指出大别山杂岩中的混合岩化现象。关于大别山杂岩可以认为“是一套前震旦纪的具有旋(?)性的泥砂质,含长石的泥砂质,砂质、泥灰质以及少量的灰质、碳质、磷质等的地槽式的区厚沉积物,经历了复杂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和多次岩浆活动,构成了具有一定的折皱形式和  相似文献   

16.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构造-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理论和动态演化观为指导,通过新一轮中上扬子区震旦系-古生界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纵向上烃源岩与层序格架发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对应于全球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中的海侵体系域;主力烃源岩系以泥质烃源岩占绝对优势,次为碳酸盐质、硅质烃源岩,成层性好,单层厚度较薄;烃源岩母质类型和有机质演化随时代变新具有规律性变化;陡山沱组、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和中上二叠统烃源岩品质较好,对油气成藏贡献大.横向上层序格架中各层烃源岩发育和分布规律及其有利区具有明显差异性;四川盆地内各层烃源岩全,江汉盆地下组合烃源层残存保留,雪峰西缘地区残存下组合烃源层,黔桂地区各套烃源岩相对较发育;以泥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最宽广,其层位、厚度和岩相最稳定,有机地化指标较佳.综合分析认为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背景、盆地性质、古气候、古地理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与各种成因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密切,并且总是聚集分布于滨海含煤体系、滞留陆棚、局限海湾、局限台地、台盆、大陆斜坡以及深水盆地等低能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7.
周新  石楠  喻磊 《科技资讯》2013,(6):154-154,186
本文从岩性及原岩建造、混合岩化作用、同位素年龄等方面对赤城-崇礼红旗营子群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红旗营子群是由不同微陆块拼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胶西北金矿集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区内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焦家断裂带深部下盘隐伏的岩体岩性以花岗岩类为主,其成岩时间及成因分类尚存在争议,本次在金城地区采取深部花岗岩类样品,开展了锆石U-Pb测年、主微量元素等测试工作,对花岗岩的岩相学特征、形成时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金城地区焦家断裂带下盘深部花岗岩类为中生代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测得锆石U-Pb年龄值为158.4Ma和160.4Ma)和白垩纪郭家岭型花岗岩。本次研究花岗岩样品均表现为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玲珑型花岗岩重熔物质较复杂,若重熔地壳源岩为火成岩表现为I型花岗岩的特征,重熔的地壳源岩为表壳岩类,则表现为S型花岗岩的特征。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有关,属大陆弧花岗岩类,为火山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运用野外地质填图、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同位素年龄等方法探讨冀北赤城红旗营子杂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变质演化以及时代归属等特征,为重新划分冀北赤城的红旗营子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红旗营子杂岩由云州表壳岩及其内部的退变榴辉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等透镜状构造岩块组成,它们一起经历了晚古生代(321~326 Ma B.P.)区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其中,云州表壳岩的岩性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是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的泥质(含泥质)砂岩,沉积作用发生在晚古生代(340~369Ma B.P.),属于晚古生代沉积-变质地层;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的退变榴辉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等构造岩块应属"外来"的洋壳残片,成因上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洋壳向南俯冲消减有关。赤城红旗营子杂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变质演化以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冀北其他地区的红旗营子群,冀北红旗营子群需要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江西省某铜硫矿区进行铜矿开发对农业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分析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与累积特征,并探讨土壤中铜的毒害诊断.一、铜硫矿区中铜迁移与累积的土壤环境研究地区地带性土壤属亚热带常绿林下发育的红壤类型,广泛分布在丘陵地形上,母岩以酸性混合岩为主,并且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花岗岩、石英班岩以及砂岩、页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