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溪坞和凉源、浙江台州临海天台山、浙江舟山嵊泗列岛、江苏苏州天平山、广西上思十万大山、台湾宜兰县马告生态公园和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居群的40份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Arn.) Pa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2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使用POPGENE 3.2分析发现:其中158条条带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1.86%,根井正利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 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I)为0.445 9,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8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634 6,居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287 9,63.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6.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距离65为分组阈值,8个居群可被分为6组,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因素造成,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1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0个位点数,其中多态性位点138个.结果表明,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与生境有相关性,而与海拔没有明显相关性(P=0.768>0.05,r=-0.232).AMOVA数据表明,四川嵩草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内(77.4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2.55%,遗传分化指数GST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0.2101),这一结果符合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从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以及用NTSYS对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的遗传距离矩阵与地理距离矩阵间的关系进行Mantel检测,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r=0.61211,P=0.9176>0.05).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山东省长岛县南部4岛90份狗尾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1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0.30%,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为0.344 9.根据Gst值,遗传变异有16.53%发生在种群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NCS种群与DHS种群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3份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Hedw.)Spruce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且重复性高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162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6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9.49%,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丰富.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平均等位基因数Na=1.9938,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2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606,Shannons信息指数I=0.536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36,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之间.通过NTSYS2.1软件对14份样本的亲缘关系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样本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狭叶小羽藓居群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居群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下的小羽藓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04个检测位点中发现9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35%,总的居群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82,Shannon指数(I)为0.4108,小羽藓种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的遗传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591,居群内遗传分化系数(协)为0.1182,居群间的变异程度远远大于居群内的变异程度.将各个样点居群的Shannon信息指数同重金属含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出,Shannon信息指数的增加同Cr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r胁迫对小羽藓种群的遗传分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技术对安徽4个铜尾矿、1个铅锌尾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白茅和非矿区正常生境下1个白茅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6个居群18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9扩增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96%。POPGENE分析表明,白茅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5,非矿区白茅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另外5个矿区居群,铅锌尾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6个白茅居群之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φst=0.030,P<0.002),各居群的个体各自聚在一起。上述结果可能是在金属尾矿废弃地胁迫下,白茅居群遗传本质上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苗药红禾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3个红禾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92.68%,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418 5和0.605 2;居群间基因多样性(Dst)和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分别为0.250 7和0.167 6;通过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43个居群可聚为3组。结果表明,红禾麻种质具有较丰富的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结构为居群间遗传多样性高于居群内,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红禾麻的遗传变异幅度及其规律,为红禾麻的优良种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市不同生境的8个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居群共64个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ISSR、SRAP和RAPD三种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43个引物对这64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27个位点,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35.98%,遗传一致度为0.5305,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较好的西溪湿地与龙门古镇的两个居群与其他6个居群之间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小豹斑鹅膏子实体形态多样,不同地域所采标本有较大差异.作者应用ISSR及ITS分子标记,对采自12个不同地区的小豹斑鹅膏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72.84%,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26 1,表明小豹斑鹅膏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其中57.4%存在于居群内,42.6%存在于地理隔离较远的居群间;12个地区样品的IST序列长度皆为710 bp,有30个碱基位点在ITS1区发生变异.2种方法的遗传距离分析及聚类结果基本相似,都表明小豹斑鹅膏的遗传分化与地域的相关性较大.ISSR揭示遗传分化及遗传变异的能力较ITS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开展对其居群遗传学研究有利于两面针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广西两面针自然居群共138个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个DNA片段,都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两面针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27和0.356。两面针11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0,居群内变异占51%,居群间变异占49%,说明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本持平;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表明居群间基因流动较贫乏。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3~0.334之间,居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r=0.391,p=0.040)均表明广西两面针居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广西野生两面针种质资源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品种;就地保护是两面针资源保护的首选,选择个体数量多、居群内变异系数大,自然环境不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天然居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运片J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分布于中国北方7个居群的137个珍珠猪毛菜个体筛选出了15条引物,产生了196条带,其中153条为多态性条带,总的基因多态率为78.06%,多态性在种群水平上较低,平均多态率为45.60%.平均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在种间水平上分别为0.1759和0.2811,在居群水平上为0.125l和0.1977,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为70.96%,而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为29.04%,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9320.AMOVA分析得到了相似结果.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7个居群分为3组:德令哈、兰州和其余5个居群(中宁,乌海,民勤,金塔和安西).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垂直地理分布显著相关(P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柽柳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主要优势树种之一柽柳(Tamarix chinensis)3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26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05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40.07%,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406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91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507,基因流值为9.356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7.17%,群体内占92.83%。说明柽柳物种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深圳梅林仙湖苏铁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D.Y.W ang是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目前仅在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和曲江县发现有自然分布,个体总数已不足2 000株。本文应用ISSR标记对深圳梅林郊野公园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用于正式扩增,在14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7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1%。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为1.870 1,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56 8,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9 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44 5。与其他苏铁类植物和濒危植物相比,仙湖苏铁仍然保持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于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UPGMA树系图表明,梅林郊野公园的仙湖苏铁个体明显地分为2个亚群,ISSR表型特征的主成分分析(PCA)也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对仙湖苏铁的保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野生和人工选育黄河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长垣天然文岩渠(野生群体)、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品系Ⅰ群体)、小浪底水库(野生群体)、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豫选黄河鲤群体)的4个群体黄河鲤的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8个ISSR引物共获得6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8.44%.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4.06%,32.81%,34.38%和20.31%,遗传距离分别为0.0576、0.1657、0.1674和0.0800,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0538、0.1099、0.1308和0.072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784、0.1669、0.1923和0.1072.文岩渠群体与黄河品系Ⅰ群体遗传距离最远(0.1717),与小浪底水库群体遗传距离最近(0.0558).表明这些群体间发生了较弱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结果为文岩渠群体与小浪底群体先聚在一起,其次是与豫选黄河鲤,最后与黄河鲤品系Ⅰ相聚.用AMOVA进行遗传变异方差分析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Φst=0.0179,P0.05),显示黄河鲤大部分变异(98.21%)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变异较小(1.79%).说明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SR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3个地理群体:福建群体(FJ)、广西防城港群体(FC)和北海群体(BH)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用10对ISSR引物对9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用POPGENE32计算遗传参数,并用ARLEQUIN软件进行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56。福建、防城港和北海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670、0.1819和0.2257,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945、0.2708和0.3371,遗传多样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FJ〉FC〉BH。He和I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0.2248和0.3341,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3186和0.4337。拟穴青触32.34%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67.66%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2,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7.
飞蝗五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2个亚种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1个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6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56条.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不同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东亚飞蝗种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36.09%和33.85%.用UPGMA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innaeus)关系较远.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东亚飞蝗与亚洲飞蝗之间的遗传距离.由Mantel软件检验得出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系数r〈0.7,表明这5个种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同时,还结合等位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上述东亚飞蝗4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表明RAPD可检测出更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Ulva pertusa is a native species to Asia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Pacific Ocean,with new occurrence records in the eastern coast of Pacific,the northwest coast of Atlantic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In this study,twelve U.pertusa populations from 3 coastal areas of China:Qingdao,Yantai and Dalian,were applied to ISSR analysis.The selected 4 ISSR primers amplified 120 polymorphic bands totally.Nei's gene diversity (H) ranged from 0.0729 to 0.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