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大生物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在比较复杂的生命系统的水平上,重点研究整个感觉过程中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物理性质及活动的规律。也就是说,重点地研究若干基本的生命现象,如兴奋,兴奋传导,各种感觉过程(尤其是视觉与听觉),  相似文献   

2.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5,(13):23-24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4.
瑞利光散射及其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瑞利光散射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讲述了共振强的瑞利光散射和谱和普能瑞利光散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它们在生物大分子测定方面的应用以及两者的特点和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正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生物栖息地之一,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黑暗、低温和高压的生存极限。这些生物是怎样在极限环境下生存的?人类活动又给它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最近,科学家将一种深海狮子鱼正式定名为Pseudoliparis swirei,并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生活在最深海域的鱼类。这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誉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共首要的意义在于指出了动植物有机体的共同性,即它们的细胞结构及细胞形成的方式。细胞学说的创始人郭良尼诺夫,M.施莱登及T.施旺当时认为新细胞在有机体中是以重新形成的方法产生的。M.施莱登在植物中观察到新细胞在老细胞的内部形成,而T.施旺则描述了动物的细胞从无结构的生活质团——细胞  相似文献   

7.
洞穴生命     
在地下洞穴里生活着许多奇特的生物. 地下洞穴还是一个人类所知甚少的生物世界. 洞穴里生活着许多终生只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穴居动物".由于长期适应洞穴中的黑暗环境,穴居动物的体内缺少色素,视觉器官退化或消失,新陈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宣称,地球上将近三分之一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和沉积物中.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地球表面生物的数量.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微生物学家詹姆斯·霍顿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首次报告了生活在炙热的海底火山裂隙中,会排放出甲烷物质的微生物种群的详细数据.  相似文献   

9.
梁祖霞 《科学之友》1997,(12):19-20
确切地说起来,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信息流之中。生物的传宗接代就是由于遗传信息准确复制和有规律传递的结果。此外一科学研究证实,动物寻找食物、逃避敌害、选择配  相似文献   

10.
南极生物圈     
正磷虾是南极海域数量最丰富的甲壳类动物,它是企鹅、海豹和鲸类的主要食物。作为食物链底层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微小的生物却"养活"了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庞大的生物。但是,科学家发现,即使在一个相对很小的生活区域内,磷虾物种内的变异程度仍非常高,它们正在对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变化。而地球表面的变化正在给海洋和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造成越来越多影响。在南极,冰川加速消融、冰架崩塌,冬季海冰面积缩减,更让生  相似文献   

11.
人体是一个有意识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这是我国的人体科学工作者在创建人体科学这一学科的过程中,逐渐深化认识后提出来的。作为人,他(她)与其他生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意识的。人的意识,不仅是人体最高层次的运动,而且能反作用于人体本身。同时,作为人,他(她)又是由品种繁多、形式各异、相互间有着极其复杂作用的生物分子、细  相似文献   

12.
青云 《世界科学》2005,(8):32-32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在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南此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共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由于某种生物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靠另一种生物;另一种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相互依赖,各自获得一定利益。共生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有植物与植物的共生、植物与动物的共生以及动物与动物的共生等。这种共生关系建立在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的基础上。但双方所得到的好处不一定是平等的,往往一方起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很像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一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的飞速发展,作为这两大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生物医用材料,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科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科学水平、工业化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生物医用材料大致包括金属、陶瓷和有机高分子三个方面,在此我们着重讨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雾和霾是怎么回事进行了阐述,并对此进行区别,提出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人们应如何积极地防御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与人类的关系及寄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唐崇惕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共栖、共生和寄生三类型。在寄生现象中的两种生物,寄生物受益,被寄生的生物(即寄主,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受害。受害的程度因寄生虫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3,(3):30-30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迄今最长寿的生物,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洋中的海绵,寿命长达1万多年。此前,人们发现了的寿命最长的生物  相似文献   

18.
“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世上虽无凤凰,但它是百鸟的象征,代表着所有的鸟类。梧桐树被喻为凤凰最喜欢生活的地方。任何生物都有它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也能在所能忍耐极限的不良环境中生存,但会影响它们正常生活,如果超过了极限,生物就会死亡、绝灭。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脚下的地壳中,有许许多多条我们并不知晓的地下暗河在静静地流淌着。这些暗河中生活着一些与地面生物外形和习性都不太相同的奇异生物。最近.德国科学家就在克罗地亚的一条地下暗河中发现了完全透明的蜗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雾和霾是怎么回事进行了阐述,并对此进行区别,提出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人们应如何积极地防御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