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肖群  周丹 《甘肃科技》2009,25(9):159-160
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及规律性;经腹及经阴道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宫体、宫颈、卵巢及子宫静脉,观察静脉有否曲张,及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流情况;检出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27例经X线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术证实;经阴道彩超是一种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的信息价值可与X线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媲美。  相似文献   

2.
刘志宏 《科技信息》2008,(6):309-309
目的:总结利多卡因用于宫腔表面麻醉加宫颈局部浸润麻醉后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孕9周以内、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80例,按本人意愿分为局麻组和对照组各40例。局麻组: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4ml。稀释后用双腔管注入宫腔,保留20min后取出,再抽取0.5%盐酸利多卡因8ml,分别注入宫颈内口水平3点、6点、9点、12点各2ml.按压5min后施术;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局麻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麻组在镇痛效果、宫口松驰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宫腔表面麻醉加宫颈浸润麻醉后施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明显,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1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1.96%和77.17%.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尿道扩张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分别傲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并进行尿道扩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尿道扩张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症状完全缓解者18例,大部分缓解者16例,另有4例经再次扩张治疗也得到了部分缓解.结论:尿道扩张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需做牙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55例。实验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1/10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5%,对照组有效率64.5%,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一种口腔科专用局麻剂,临床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7年7月至1991年12月采用地卡因宫颈浸润麻醉进行人工流产,术前肌注阿托品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早期人工流产共460例,妊娠时间6--10周。分为3组。第一组宫颈旁神经阻滞采用利多卡因及透明质酸酶128例。未产妇56例,占43%。第二组采用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及阿托品92例,未产妇19例占20.9%。第三组是对照组240例,未产妇54例,占22.5%。2、方法:受术者采取膀优截石位,常规清毒,用宫颈钳钳夹宫颈上唇上提,使下唇充分暴露。于宫颈粘膜与阴道粘膜处4点、8点处,每点用7号针刺进粘膜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悬吊及不缝合盆腔及腹壁腹膜的改良方法(悬吊组)52例与传统方法(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悬吊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P〈0.001)。结论:改良的全子宫切除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功能衰竭病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可行性.方法:对5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心衰病人行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进行分析.结果:对心功能衰竭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是可行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结论:只要局麻药的浓度选择恰当,给药容量适当,控制好麻醉平面的同时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维护稳定,即可应用该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局麻方法,预防球后、球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表面麻醉后,于颞上方赤道部,结膜囊切开1mm分离暴露巩膜,用长22mm弯钝头针进入球结膜囊,沿巩膜壁到达赤道后,注入利布合剂等混合液1ml左右.结果:本组病例达到Ⅰ级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无眼压高及球后出血等一系列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在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结果:150例患者术中术后状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能够较好的满足麻醉要求,提高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特制眠乃宁及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的麻醉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特制眠乃宁及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选用15头雌性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分别用特制眠乃宁及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进行麻醉,试验前后的条件一致,评价方法相同。结果用盐酸氯胺酮麻醉的动物,只有2例勉强完成操作;用特制眠乃宁麻醉的动物,多数可以很快进入麻醉状态,其余动物追加药物的1/3可以达到麻醉效果。结论与氯胺酮相比,眠乃宁使用量小、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用腹水回输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方法:用北京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54例,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用此方法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能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症状的好转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射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宫颈糜烂42例、宫颈肥大23例、宫颈腺体囊肿15例;CINI级38例、CINⅠ~Ⅱ级11例.采取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66例,微波及激光治疗54例.结果:经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的66例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仅有两例患者宫颈口处可见新生肉芽组织,治愈率达97%;有CIN改变的4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TCT检查均为阴性.经微波及激光治疗的54例患者中,有7例复发、11例宫颈表面愈合不良,治愈率为67%,有效率为80%.结论:射频电波刀行宫颈环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微波及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难治的溃疡性结肠炎辩证治疗,探索中西医药合治的新途径。方法: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结果:较单纯传统中药治疗效果为优。结论:辨清病因、标本兼治,则疗效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冈上肌钙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23例冈上肌钙化的患者均采用醋离子导入法进行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0%。治疗后均获随访41个月(6~60个月)。结论本疗法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不具创伤性,治疗过程无任何痛苦患者容易接受,且操作简便,尤其适合基层医疗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6.
从1981年4月至1988年11月,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并休克病人9例,除1例术后第6天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外,余8例术后效果良好。因髂内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男11对,女10对),所以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不会导致骨盆本身及四周脏器的缺血。本组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其方法皆经腹腔内进行,为便于探查及处理内脏损伤,术中应迅速剖解确认髂内动脉及牢靠的结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手术适应症为Trunkey Ⅰ型碾碎性骨盆骨折大出血并休克、早期补液输血无效、双侧腹穿有血、持续腹痛腹胀及后腹膜血肿迅速增大。本组经2年3个月到8年9个月的远期随访结果,8例均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54例甲状腺滤泡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收集54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活检手术标本,通过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其病变特征.结果: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10例,占18.5%(10/54).结论:临床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完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分化程度等仅作为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8.
提出治疗痹证应结合应用局部辨证的观点。论述了局部辨证含义及应用方法。并结合典型病例,对上下肢的辨证方法,作出了具体说明。力图揭示痹证治疗中,结合应用局部辨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头痛证多与“风邪上袭”这一诱因有关。据此,在临床上以川芎茶调散为基本方,随证变化加减,分别用行气化瘀、疏风通络等六种方法治疗气血瘀滞、风寒束络等六种证型的头痛痼疾,获得较好疗效。据文献记载,川芎等十余种治疗头痛证的临床常用药,均具有疏散郁滞、通利血脉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抗惊厥、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从而推测了这些药物治疗头痛证之所以能获效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2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疗效。结果:硬脊膜下髓外肿瘤19例,哑铃型3例,髓内肿瘤10例,肿瘤全切除26例,不完全切除6例,良性病变24例,恶性病变8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4例,无改善8例。结论:MRI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法并对手术切除有指导意义,椎管内肿瘤良性居多且大多位于髓外,手术效果好,宜早诊断尽早手术,髓内病变恶性居多,疗效较差,宜适时手术为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