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问题和"空间的生产"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持续研究的重点之一。社会空间辩证法是"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主要方法论。它产生于两重批判的基础之上:一是对传统容器空间观的批判,另一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忽视空间要素及其作用的批判。社会空间辩证法概念系通过列斐伏尔的奠基,哈维等人的发扬,最后由索加正式予以提出。  相似文献   

2.
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分析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论个体主义是分析传统与个体主义传统交汇的结果,这一背景特点形成了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基本特征,使它与近代科学的分析传统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本文从自由原子论、并行的还原论和意向论、以及多线型的广义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关系,阐释了这种关系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具有特殊的表述空间,是一种包容性较大的研究纲领。文章指出了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这一特点在当代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托尼·劳森将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哲学引入到经济学中,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劳森通过批判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继承巴斯卡的先验实在论,提出"半规律"的概念,增加一种"具体的社会本体论的理论",形成了他所主张的批判实在论的经济学方法论。劳森批判实在论的提出,用一种广阔的本体论语境认识与阐释了经济现象,丰富并发展了经济学方法论,使经济学站在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困境主要在于:实证主义方法论与解释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以及由各自内在缺陷所导致的研究实践与真实社会世界的背离。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隐含的哲学世界观来看,一种走向语境论的趋势已成为必然。语境论世界观的根隐喻是"历史事件"或"语境中的行动",它所蕴涵的认知视角、分析路径及其揭示的语境的本体论性,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开创第三种立场。语境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倡导案例研究式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模式。基于此,这种方法论能够吸收并综合各种方法论立场的优势,克服它们的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现有立场的二元对立,并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3):36-37
<正>科学家们在对土卫六的大气层开展研究时,发现土卫六大气中的有机物分布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一情况违背此前科学家们的传统认识,引起广泛关注。这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化学家马丁·科迪纳(Martin Cordiner)表示:"这是一项出人意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11):34-35
正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到现在已经24岁了。一款空间望远镜能服役超过20年应该算是非常古老的玩意,但哈勃空间望远镜仍然在为我们呈现更加惊人的宇宙深空照片,并展开各种宇宙观测的研究。而今,天文学家们采用了一种名为"空间扫描"的新技术,其可以极大地提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  相似文献   

7.
论复数的本体论意义与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复数认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方法,将复数和物理学中的复数应用对象作对立统一的辩证分析,从而将复数的本体论意义-实数是空间的数量关系,纯虚数是时间的数量关系,复数则是时空的数量关系显现出来,最后是物理学中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牛顿在《光学》中提出了一种作为上帝感官的空间理论,它对于康德的先验唯心论的空间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之间有如下相似性:空间依赖于感知的心灵(神圣或人类的);空间是一种直观形式(神圣或人类的),而并非源于认知对象;作为直观形式,空间先于并独立于对象;空间是无限的、统一的,因为它与心灵(神圣或人类的)同延。康德在其私人笔记中非常关注牛顿的作为神圣感官的空间理论。他吸收了牛顿把空间看作依赖于心灵的观点,但否定空间依赖于神圣心灵,而认为空间只依赖于人类心灵。  相似文献   

9.
如今美国宇航局所属的"旅行者1号"飞船,已经抵达太阳系边缘一个未知崭新区域.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它在最终进入恒星际空间之前,所要穿越的最后一个屏障.科学家们将这个崭新的空间区域比作带电粒子的"磁场公路"——因为在这里的太阳磁力线和恒星际的磁力线相互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让源自太阳系内部的低能粒子可以向外逃逸,同时也让一部分源自外部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渗入到太阳系内部.  相似文献   

10.
在规律所提供的"可能性空间"中,社会因素为技术形成"编织"了一张"无缝之网"。由社会客体性因素为技术形成划定"边界群"的约束机理、社会主体性因素为技术形成拓展"空间集"的扩展机理和社会控制性因素为技术形成设置"反馈网"的调节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联动,构成了"无缝之网""编织"的一般机理。认识这一机理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