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伊金霍洛旗沙漠地区进行治沙造林建设,必须要加强柽柳属植物资源选择。该文从伊金霍洛旗气候特点、柽柳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柽柳的种子育苗、扦插育苗、造林技术及治沙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柽柳属植物是一种抗寒抗旱性强、抗盐碱、耐贫瘠、耐风蚀、抗病虫害的优良树种,具有很高的土壤改良、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生态防护作用,是伊金霍洛旗沙漠地带的理想候选树种,尤其以叶面积增长迅速,生物量积累较快的刚毛柽柳和长穗柽柳为主。  相似文献   

2.
鄂西北主要造林树种耐旱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苗木水分胁迫试验,对鄂西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耐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湿地松、杉木、刺槐、侧柏、沙棘(引种)、柠条(引种)等树种的形态、水分生理、生理代谢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以上苗木耐旱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供试苗木都具有较强抗旱性能,而其中柠条、侧柏抗旱能力比湿地松、杉木、刺槐、沙棘的要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地区九种旱生植物叶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油蒿(Artemesia ordosica),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hii)等九种内蒙古西部干旱、半干旱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区旱生植物叶的主要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4.
柽柳是公认的盐生木本植物之一,松柏柽柳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为重盐碱地区的城乡绿化、美化带来了希望.本文通过水培试验,在9个盐胁迫梯度下对比分析了松柏柽柳与甘蒙柽柳的耐盐力表现.结果表明:柽柳的发芽和生根能力均随着盐度增加而下降,且不同种和品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与甘蒙柽柳相比,松柏柽柳发芽早、生根晚、发枝数量较多但生根状况不及甘蒙;在Na Cl盐胁迫条件下,松柏与甘蒙柽柳的耐盐极限分别为16 g/L和22 g/L.该研究为松柏柽柳新品种的引种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南北两山4个造林树种抗旱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蕾 《甘肃科技》2014,(5):126-127
对4个灌木树种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在保水能力还是在吸水能力,4种灌木的抗旱性能柠条〉白刺〉狼芽刺〉紫穗槐,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已成为南北两山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新疆沙冬青叶解剖结构及其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濒危植物新疆沙冬青叶片的解剖学特征,发现该植物形成了适应于干旱荒漠生境的超旱生结构;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新疆沙冬青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新疆沙冬青叶片的日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均呈现出典型的三峰型变化式样,日间有两次明显的光合“午休”发生,均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有明显关系.新疆沙冬青适应干旱荒漠生境的光合生理机制是以降低气孔导度作出响应,以调节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其之所以不耐樵采和放牧啃食,种群自我恢复能力差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其叶片净光合速率不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δ13C值的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长年干旱缺水,研究北京山区典型树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对于筛选抗旱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北京山区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本文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算出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同向变化,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栓皮栎>侧柏>刺槐>油松,说明4个树种中栓皮栎的抗旱性最强而油松最弱;阳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阴生叶;植物叶片日内水分利用效率上午略大于下午,但区别不明显;另外,侧柏冠层不同高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北山九州台人工侧柏林样地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侧柏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侧柏林生长的主导因子是海拔和坡向。低海拔的阳坡、半阳坡条件更适合侧柏林生长。  相似文献   

9.
张定山 《山西科技》2012,(2):135-136
侧柏,具有耐瘠薄、耐干旱,适应能力强,寿命长的特点,是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应对侧柏育苗造林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和探讨,并积极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0.
楚毛德  许艳 《汉中科技》2011,(6):47-47,36
侧柏是石灰质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营养袋侧柏树苗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作者经过多年对侧柏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实验研究及推广应用,总结出了配套的侧柏营养袋育苗规范化技术。通过大面积造林示范,提高了侧柏山地造林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沙冬青群落是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荒漠群落类型.本文通过对新疆沙冬青集中分布区乌恰县新疆沙冬青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生态型、密度、盖度等植被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新疆沙冬青群落中菊科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藜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等植物种类;该群落的生活型谱中,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所占比例较大;植物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新疆沙冬青群落组成与结构受地形、海拔、土壤和水分条件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降低的趋势.新疆沙冬青面临种群衰退、分布面积缩小的威胁,与气候暖干化有关,也与人为活动也有关,需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沙漠常绿植物沙冬青气体交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是沙漠地区及干早荒漠区唯一的天然常绿灌木,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适应性对于研究干旱环境条件下植物的适应机制与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沙冬青在严重干旱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上午1000时左右即达到最大值,日平均值仅为2.14imol.m-2.s-1,表现出典型的旱生植物光合作用特性;其蒸腾速率在一天中也表现为较低水平,日平均值为7.03 mmol.m-2.s-1.此外,沙冬青叶片气孔的调节作用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没有表现出密切关系,这与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有关,也受环境条件尤其是干旱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压力-容积曲线研究四种草本植物的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技术是研究质壁分离时植物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研究了基于PV曲线参数的数学求解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4种草本植物的抗旱性.结果表明,PV曲线的数学求解法较图解法便于实际研究;同时,基于PV曲线的结果,4种草本植物抗旱性的顺序依次为:克氏针茅>羊草和高羊茅>黑麦草.  相似文献   

14.
柽柳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普遍分布的灌木或小乔木,在西北已被广泛作为防获林,薪炭林以及荒山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种类不易区別,经常给生产和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因而进行研究。本文以分类为中心,旁及生态地植物学与经济利用。柽柳属植物在我国西北约有15种以上,文中涉及11种,即长穗柽柳(T.elongata)甘肃柽柳(T.SP.),疏穗柽柳(T.laxa),霍氏柽柳(T.Hohenackeri),桧(艹也)柽柳(T.junaiperina),挺穗柽柳(T.florida),沙生柽柳(T.SP.),刚毛柽柳(T.hispida),细穗柽柳(T.leptostachys),多枝柽柳(T.ramosissima),柽柳(T.Chinensis)。其中多枝柽柳分布最广;沙生柽柳仅见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北部;甘肃柽柳见于甘肃民勤、金塔两地;桧(艹也)柽柳在我国西北仅见于青海,而华北等地分布极多。柽柳属植物是属于草甸性的植物,多具耐盐性,具有适应干旱大陆性气候以及抗沙埋等特性,因而在沙漠地区形成了各种“柽柳包”(红柳包)。在群落构成上,主要有盐生草甸上的柽柳灌丛;胡杨柽柳荒漠河岸林;荒漠中的疏穗和多枝柽柳群落以及流沙中的沙生柽柳群落。为了加速改变大西北的干旱面貌与合理利用柽柳植被,确实作到防风沙之危害,保农牧之丰产以及交通运输之安全,应对柽柳属植物进行深入研究与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15.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是世界稀有的珍贵种质资源。本文通过对沙冬青属植物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明确其发展脉络、热点和趋势。结果发现:有关沙冬青属植物研究的发文量整体波动上升,但被引数量近几年呈下降趋势;我国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力量主要集中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有所转变,从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到抗逆特性的研究,再进一步至抗逆基因的挖掘,表现出从宏观-个体-微观分子水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氮(N)、磷(P)比是决定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关键生态化学计量学指标,可以指示限制生产力的营养元素.选取乌梁素海湖滨带三种典型优势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两种地区优势植物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白刺(Ntraria tanguitorum)以及两种退化湖滨带恢复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每种植物根、茎、叶的N、P含量,计算氮磷比(N/P),确定每种植物的N、P吸收能力及其富集N、P效果最好时的N/P.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之间、同种植物不同器官间的N、P含量差异显著.除盐爪爪和沙枣外,其他植物各器官N含量的高低顺序是叶根茎;除香蒲、芦苇和柽柳外,其他植物各器官P含量的顺序依次为:叶茎根;除藨草、白刺和柽柳外,其他植物各器官N/P的顺序依次为:叶根茎.其中,N与P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N、P含量与N/P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采自内蒙古鸟海市的沙冬青及骆驼蓬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将水煮浓缩膏与线虫液分别混合配制成浓度为12,6,3,1.5,1,0.5,0.25和0.125g/L的线虫药液,每日统计线虫死亡率.结果显示,沙冬青的杀虫活性好于骆驼蓬;沙冬青药液浓度在1g/L及以上都有杀虫效果,骆驼蓬药液浓度在6g/L及以上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沙冬青和骆驼蓬处理松材线虫1d后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6和1.39g/L.  相似文献   

18.
干旱荒漠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虎  祝建刚  程新平  张宏斌  李秉新  赵国生 《甘肃科技》2004,20(12):164-167,171
随着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的退化,作为荒漠区主要建群植物的白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生长不良、结实率下降或不结实,甚至大面积死亡,这一特殊的野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状况,对不同采集地的白刺属5个种及种下8个不同类型的白刺种子,进行种子品质鉴定,通过育苗对比实验研究,总结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措施,为干旱半干旱区防风固沙造林,白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雯芳  朱阁  刘强 《天津师大学报》2009,29(3):55-57,65
以采自内蒙古鸟海市的沙冬青及骆驼蓬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将水煮浓缩膏与线虫液分别混合配制成浓度为12,6,3,1.5,1,0.5,0.25和0.125g/L的线虫药液,每日统计线虫死亡率.结果显示,沙冬青的杀虫活性好于骆驼蓬;沙冬青药液浓度在1g/L及以上都有杀虫效果,骆驼蓬药液浓度在6g/L及以上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沙冬青和骆驼蓬处理松材线虫1d后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6和1.39g/L.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了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选择陕西省神木市花石崖镇5种典型植被类型刺槐、木枣、侧柏、柠条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表现为草地>柠条>木枣>侧柏>刺槐。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水分亏缺度表现为刺槐>柠条>侧柏>木枣>草地,其中只有草地土壤水分不存在亏缺。综上,处于自然恢复状态下的草地对研究区土壤水分的维持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