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镜头之一: 我正走在校园中,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拦住我说:“杨老师,我有事请教。”她一边说一边四处张望,似乎搞得神秘兮兮的。“什么事啊?你在看谁呢?”我不解地问。“我任课的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每天来我办公室问问题,但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这有什么可紧张的呢?”我问。“我不是担心她的学习成绩,而是今天她对我说:‘老师,我终于看到您了,两天没看到您,我快要疯了。我只有每天看到您心里才比较踏实, 不然就难受。’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她每天来办公室,不是为了学习问题,而是为了看到我。”  相似文献   

2.
天使     
从前,有个孩子马上就要诞生了。因此,有一天他问上帝:“听说明天你要送我去人间了,但是,我这么弱小和无助,我在那儿怎么生活呢?”上帝答道:“在众多的天使中,我特别为你挑了一位。她会守候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你。”小孩还是拿不准自己是否真的想去。“但是在天堂,我除了唱唱笑笑  相似文献   

3.
百事百圆     
《科学之友》2013,(4):78-79
高兴你就喊出来江西南昌的高先生问:人在特别高兴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高喊:"太好啦""哇",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解答:首先,人会把感动和欣喜传达给大脑中的前额叶,在这个部位决定自己应该作何反应。脑前额叶是掌管理性的,此时会作出判断——这会儿应该考虑一下周围的环境,采用常识性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行为点子咨询热线按到了一位初二女学生打来的电话,说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她说:不是自己不用功。每天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和其他日常生活上的事情以外,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就连课间十分钟也在教室做作业。可是,学习成绩却一点也没有长进,经常觉得头发闷。于是,发出了是不是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的疑问。热线主持人告诉她:别给自己贴上脑子笨的标签。如果已经贴上了,那么,从今天起,赶快撕掉它!只要你开始学会科学地使用自己的脑子,它肯定会越来越聪明和充满活力。什么叫科学地使用脑子?就是要让它轻松愉快些,它才会乐于为你"干活"。你每天逼它为你从早干到晚,课间十分钟都不让人家喘喘气,你这样惨无"脑"道,人家能甘心受气吗?你觉得头闷,实际上就是你的大脑,它在向你提抗议,在闹罢工了。所以,我劝你现在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你养有宠物,它们的一些表现也许会让你感到纳闷:当你打算带你养的猫去看兽医时,猫儿会躲起来不让你找到它;当你打算出去打篮球时,你的宠物狗会高兴地围着你直打转……它们真的就像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对于动物的这些看起来相当善解人意的现象,我们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吗?在西方,有一种被叫作"通灵"或"灵媒"的职业。通灵者声称自己能够和灵魂对话。据说,在美国刑事界,当案情毫无进展或没有头绪时,一些侦查人员就会去求助灵媒,请他们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假如现在问你,艾菲尔铁塔有多高?你也许会回答:300米。我若追问一句:“在什么季节——冷天还是热天?”你又会给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 如果你一时有些茫然,我这里提示:这么高的铁塔,  相似文献   

7.
林森 《科学之友》2001,(10):38-39
如果我问你,你喜欢动物吗?答案多半是肯定的.可是如果我问,你常去动物园吗?你一定在摇头了.是啊,路太远,票价挺贵,人又挤,看来看去就那么几种动物,好容易去一次,你最喜欢的大熊猫还在睡觉……多扫兴呀.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大自然探索》2007,(4):78-79
问:经常锻炼身体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吗?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那就经常参加锻炼。专家发现,每周3次心情平和地慢走半小时,便能将诸如学习、集中注意力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提高15%,而且在老年人身上这种锻炼方式格外有效。经常有规律地散步的老人在记忆力上比那些缺乏运动的同龄人更好,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嘉兴的贺女士问:夏天,在穿着深色面料的衣服时,人往往会感到闷热;而当穿着白色的衣服时,会觉得比较凉爽。这样的感觉科学吗?@专家解答:这种感觉不完全正确。黑色会吸收额外的热量,但是实际在能量到达你的皮肤时,热量便会丧失。在炎热的天气中,无论你穿着黑色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周围有很多看起来和拖延症不搭边的人,也哭着喊着要混进拖延症的队伍。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访者,他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可是他来咨询的目的,是要摆脱自己的拖延症。在表达完对他的景仰之情后,我小心翼翼地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太忙了,时间不够用?"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是说,我有拖延症。"他做的工作并不少,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满了。如果非得说有病,与其说他有拖延症,倒不如说他有强迫自己工作的"强迫症"。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常常因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感到不幸福,那该如何才能找到喜欢的事情?如果必须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怎样才能在其中找到幸福?没有人会否认幸福的重要性。如果有人问你:你幸福么?你可能会脱口而出说"是"或"不"——这是你此时此刻的感觉。又或者你需要回忆思索一番,然后才能给出答案——这是你对一些经历的综合评价。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是你一瞬的感觉,还是你对生活的完整评估?  相似文献   

12.
你是否一睁开眼睛就会先检查手机是否开着,是否有短信息或者未接来电?你是否一起床就会打开电脑上网?你是否每天会买3份以上不同的报纸?你是否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看报刊并收集信息?  相似文献   

13.
余宪文 《科学之友》2013,(10):38-39
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你是否问过这样一些问题:人体为什么会是现在这种模样?我们的脑袋为什么是接近圆球形的?"五官"为什么都集中在头部?鼻子为什么要冒着碰撞的危险高高隆起……寻找它们的答案的确是十分有趣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吗?或许不少人会说,大约几十万种吧。而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共有87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870万种生物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我们能活100岁,假如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每天不间断地参观各种生物,那么每天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一睁开眼睛就会先检查手机是否开着,是否有短信息或者未接来电?你是否一起床就会打开电脑上网?你是否每天会买3份以上不同的报纸?你是否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看报刊并收集信息?当你忘记带手机时,是否会感到十分焦虑?当网络出现问题而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室老师: 我是一位高一年级的女学生,从去年我父母闹离婚开始,他们对我的态度就变了.平时,他们一门心思闹离婚,很少来问我的情况,好像我不存在似的,我有事情跟他们说,他们总是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好像他们的问题都是我造成似的.有时他们又会觉得我很重要,爸爸会要求我站在他这一边,不要理睬妈妈;妈妈会命令我站在她这一边,说考验我到底有没有良心?我觉得我好不幸,爸爸不疼,妈妈不爱,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我.我真的很害怕,但每天在学校里又强迫自己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担心家里的情况被同学们知道.我也看了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有的书上说离异家庭的孩子会有心理问题,真是这样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你能帮助我吗?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问你,你喜欢动物吗?答案多半是肯定的。可是如果我问,你常去动物园吗?你一定在摇头了。对,你说的没错:路太远,票价挺贵,人又挤,看来看去就这么几种动物,好容易去一次,你最喜欢的大熊猫还在睡觉……多扫兴呀。那么,何不试试在网上逛动物园呢?网上的动物园有两种:一种是以真实的动物园为基础办的网站,另一种则是虚拟的。我们先看看前一种吧。国内目前上网的动物园站点还不多,能找到的只有上海动物园(http://WWW.shanghai-window.com/shanghai/ZOO)、上海野生动物园(bttp://shggc.com/ZOO)、大连森林动物园网站(http://WWW.dlzoo.co…  相似文献   

18.
管理自己     
心理咨询工作室:我是一名高一学生。高中的功课很紧张,我每天忙忙碌碌地学习,但是学习成绩却不佳。妈妈说我太贪玩,电脑游戏玩得太多,学习没有计划,她唠叨得让我烦。其实我也希望自己少玩电脑游戏,但是一玩就上瘾,管不住自己,常常玩得忘记了时间,学习计划每学期都制定,可是总没有执行。我很希望提高学习成绩,也希望在繁重的学习中能够玩一会儿电脑游戏调节放松一下,我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学习进步呢?延陵延陵同学:读你的信,感觉到你希望改变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急切心情。高中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你希望自己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玩一会儿电脑游…  相似文献   

19.
一所知名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的王教授,在一次演讲中,几句开场白后,拿出一个苹果,一根塑料管,问大家:“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塑料管穿过苹果?”会场顿时活跃起来,有人说用钢条将苹果打通后在将塑料管穿过去,有人则讲先将苹果煮熟了再用塑料管穿过去……王教授将大家提出的各种方式逐一排除后,又问大家:“还有什么办法能将塑料管穿过苹果?”听众面面相觑,大惑不解,都以为根本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将塑料管穿过苹果。这时,王教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用塑料管去穿苹果。而且没有花多大气力,就顺利地将塑料管穿过了苹果。大家正瞠目结舌时,王教授再一次发问:“在没有尝试一下的时候,你凭什么就认定塑料管不能穿过苹果呢?”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林业科学家的队伍 中,有着一位33岁的“世 界级名人”,他的名字叫范少辉。 范少辉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杉木博士,他曾荣获中国林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而且还分别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中心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研究中心收入《国际杰出人物录》和《世界名人录》。 面对这位名人,我问:“你真的很喜欢林业吗?”范少辉只是笑了笑。我又问:“与树林打交道,需要很有耐心吧?小树成林,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吧?”他还是笑了笑,然后简单地回答:“不会的。”“你在哪国读得博士?”“中国。”“你会出国搞科研吗?”此时,范少辉才真正说出他的心里话:“到外国去读博士,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研究人家的树种,解决人家的问题。要解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